為何有時慷慨並不能換來感激和尊重?
說慷慨是一種美德,這似乎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
我爸就經常告訴我:「請客請不窮」,或者還有馬基雅維利一點的說法:「慷慨是對他人輸出力量的一種形式」,再不濟也有耳熟能詳的歌謠:「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價值觀好像都在鼓勵我們去實踐慷慨。
但慷慨是否就全然是一件好事,頗具權謀人格的馬基雅維利在他獻給君主的小冊子《君王論》中亦有過論述,表明過度的慷慨實則有害。有時我們可能會很難拒絕「慷慨」的機會,難以拒絕別人各種各樣的請求,但慷慨是否能如願帶給你美譽、名聲甚至利益?
無差別地提供幫助沒有意義
假如你現在有一個事情需要別人的幫助,這個事情的特徵是可替代性很強,一般是以時間消耗為主,甚至像小到拿快遞,帶東西,交電費之類的事情,這些事情人人都可以做,只需要消耗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去選擇自己朋友圈裡面那些帶有某種特定「特徵」的人,如果非要去描述一下的話,應該是特別好說話,性格特徵不強,感覺好像不是很忙···
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往往有這麼兩點特徵,一是你感覺在性格上他很難拒絕別人;二是你對他的時間定價不會太高。時間定價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覺得他的時間價值相對來說並不高。
因為面對這樣的人你可能只需要很少的認知成本,也不會有太多的評價恐懼,我向你提出要求,一方面的答應的可能性很大,降低了可能由於拒絕帶來的尷尬。
另一方面,其實我們做的任何事情,在旁觀者眼中都是會引起一個評價的,提出要求這個事情本身也不例外,面對後面一個可能的評價,也許我們考慮的事情會很多「他會不會覺得我提出的要求過分了?」「他會不會覺得我這樣的要求很煩人?」「他會不會覺得這種浪費時間的事情就不應該找他?」,但是在面對具有這種特徵的人的時候,可能你對這些評價的考慮就會很少了。
一般受人幫助,我們會產生一種情緒,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區別。一般對於可替代性很強的忙,你只會產生一種「負債感」,負債感會讓你傾向於等額償還別人的慷慨,但是對於不可替代的忙,你才可能產生一種「感激感」,而感激感才會讓你不在意超額回報。
但是可替代性並不是完全以是否消耗時間來衡量的,其本質仍然是看是否具有可替代性,比如一個人的一份工作快馬上就到deadline了,這個時候很難馬上去找到一個其他人幫他做這個事情,這個工作幾乎是純消耗時間的,但是對於那個人來說,也許很難找到其他的人,那麼你就有了不可替代性。
有時候,一個忙確實是可以被替代的,但是其他的替代方案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成本。有時一件事情,你可以讓你最好的朋友幫你做,也可以找其他的人做,但是這樣可能會更多地需要拉下一些臉面,因此,最好的朋友做這件事就有了相對不可替代性,而相應的,心中的感激也隨替代性的高低而變化。
那麼,如果你對別人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來者不拒,可能你消耗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沒有什麼用,別人並沒有太多對你的感激,也不會對你有更高的價值評價,甚至你這樣做久了,還會改變別人對你的價值感覺。你的慷慨沒為你帶來任何東西,相反讓人覺得你的價值就是定位在這麼個層次。
當然了,你可以直接拒絕,或者是委婉地表達不方便。但是這樣做終歸不太好,人家也覺得你挺傲的,還有點傷和氣。
那麼最好的做法是什麼呢,其實這就又回到了開始的部分,應該是避免表現出那些「特徵」,讓人覺得除非有必要,否則不想來打擾你。
但是你也並不用擔心沒人找你幫忙而損害自己的人際關係,只要你是個有價值的人,總會有需要的你的地方,實際上你只是把那些亂七八糟、浪費時間的事情給過濾掉了。
索取的越多,得到的越少
常言說,「事多故人離」,是非常準確的觀察。
中國社會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人情社會,有時候人情這東西就像貨幣一樣,就像我們有時候會說,「我欠你一個人情」,人情作為一種貨幣可以用來交換你想要的東西。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有限資產」,過多使用這樣的資產只會讓自己變成一個索取者,要求別人的更多是一種「不公平交換」,而不是一種互惠的交流。
而在每一次這樣不公平交換的背後,無論自己表面上是交換了什麼,實則則是對自己既有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損害。真正優秀成熟的人,會無時不刻避免自己做這樣交換的企圖,知道不浪費他人時間,獨善其身是一種美德,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獨立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去尋求必要的幫助,而這個時候幫忙的人也可以看見自己勞動的必要性,這時才會發自內心地「無私幫助」,真的做到施恩不圖報。
要避免自己總是站在一個索取者的角色,就需要花時間去提升自己,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技能的學習和智慧的增進上面,使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去鑽研所謂的「人際成功學」去實現更多的不公平交換。而當一個人真的變得優秀和具有價值,優秀的人之間往往可以良性交流、「各取所需」,最終皆大歡喜。
當一個人身邊都是優秀的人的時候,沒有人求他幫忙——因為身邊這些優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都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同時,這些人恰好是因為遇到問題能夠解決才被認為是優秀的。
如果,終於有一天,你以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於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將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種意想不到的不同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過去一無是處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樂於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討厭善意的幫助,更何況你是被找來提供幫助的呢。
——《把時間當做朋友》 李笑來
所以到了最後,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而獨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個優秀的人一方面不會被許多不公平交換困擾,另一方面自己也不會去索取不公平的交換。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別人製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實際上,更獨立的人也更幸福,因為他想要控制的事情都在自己的身上,而這部分也恰恰是唯一能夠被控制的。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腦子有話講 我們思考,原創,共享;講道理,講故事。
朋友們,搜索並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閱讀體驗!


※用植物充電,可能嗎?
※夏季減齡神器,牛仔裝與珠寶不能說的秘密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