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陶侃是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東晉名將。

陶侃的父親陶丹曾任東吳揚武將軍,晉滅東吳後,陶丹回到家鄉做了平民。陶侃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湛氏以紡織謀生,供陶侃讀書。陶母家教嚴謹,在《晉書·陶侃母湛氏》中記載了陶母「教子惜陰」、「退鮓責兒」、「截髮筵賓」、「送子『三土』」等多個故事。陶母以深明大義、教子有方稱道於世,與孟子之母、歐陽修之母、岳飛之母齊名,一同被後世尊稱為「四大賢母」。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陶侃自幼勤奮好學,熟讀經史和兵書,他雖然心懷報國之志,但是當時還沒有科舉考試,平民想要入仕做官談何容易,所以陶侃年輕時只在縣衙做了一名小吏,負責監管魚市交易。一天,陶侃派人給母親送去一條腌魚。陶母將腌魚退回,並寫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這不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會增加我的憂愁。」 陶侃知錯能改,從此嚴格要求自己,名聲也越來越好。

陶家雖然貧寒,但是陶母明白兒子的志向,總是竭盡所能幫助兒子增長見識,結交有才能的人。有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陶侃家。時值冰雪積日,家中又一貧如洗,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陶母見狀,不動聲色,偷偷將自己的一頭長髮剪下,賣掉後換得酒菜,幫兒子接待客人。到了晚上,家中沒有草料喂馬,陶母便將自己床上的草席扎碎了幫客人喂馬。范逵後來知道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沒有湛氏這樣的母親,是生不出陶侃這樣的兒子的。」於是范逵積極向太守舉薦陶侃,陶侃也逐步得到提拔。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據《晉書·周訪傳》記載:陶侃尚未功成名就,陶母就去世了。可憐陶侃正悲痛欲絕時,家中那頭唯一的瘦牛又丟失了。陶侃獨自一人失魂落魄地四處找牛,半路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對他說:「前崗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說完這句話,老人就消失不見了,「言訖不見」。

陶侃按照老人的指點,「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他果然找到了自己家的那頭牛,於是就把母親葬在了牛眠的位置。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關於陶侃葬母,《江西通志》也記載道:「陶侃母墓在府西白鶴鄉。侃擇地葬母,遇異人云:前有牛眠地可葬。言畢,化鶴去。侃行里許,果見牛眠於此,因葬之。」

後來人們便將卜葬的吉地,稱作「牛眠地」,成了堪輿學的一個專詞。

小吏喪母,老人指著一地說:葬在那頭牛睡覺的地方,必能位極人臣

陶侃葬母以後,開始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屢立功勞,成為匡扶並中興東晉的一代名臣,官至侍中、太尉,封爵長沙郡公。尤其是公元332年,晉成帝拜陶侃為大將軍,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陶侃上表堅決辭讓。陶侃晚年位極人臣,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因此既維持了「媵妾數十,家僮千餘,珍奇寶貨富於天府」的家業,又保住了子孫的前途。

公元334年,陶侃去世,享年76歲,晉成帝下詔追贈他為大司馬,賜謚號「桓」,以太牢之禮祭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鑒水 的精彩文章:

武將覲見皇帝,皇帝握住他的手不放,武將大驚:再不辭官就要滅族
此人:劉邦已老,韓信已死,我還怕誰?果斷起兵造反,卻慘敗而死

TAG:清風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