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晶元設計黑馬比特大陸
2012年,中國誕生了第一批礦機,加密貨幣行業正處大航海時代,誰也沒想到真的有人在不久後發現了「新大陸」。
日前,繼嘉楠耘智、億邦國際之後,全球礦機霸主比特大陸也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5年,從零到28億美元
比特大陸,全稱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擁有經濟學和心理學雙學位的吳忌寒找到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大牛詹克團,共同創辦了比特大陸。
比特大陸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根據比特大陸對自身的定位,這是一家專註於高速、低功率定製晶元設計研發的科技公司,從事設計可應用於加密貨幣挖礦和人工智慧的ASIC晶元、銷售加密貨幣礦機和AI硬體、礦場及礦池運營及其他於加密貨幣相關的業務。
2013年成立後,比特大陸創始人之一、「技術大腦」詹克團花了6個月時間開發出比特大陸第一代礦機,並於2013年11月正式推出,這時比特幣的價格已來到1200美元高位,比特大陸於2014年初已處於加密貨幣礦機生產市場領先地位。
然而,2014年比特幣行業進入了長期熊市,比特大陸亦無法避免受挫,吳忌寒曾坦言,2014年是比特大陸最困難的時候,「公司幾乎破產」。不過,比特大陸挺了過來,還在這一年裡推出了其第一個礦池——螞蟻礦池,該礦池迅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礦池之一。
緊接著,比特大陸在2015年~2016年間相繼推出了配備28納米ASIC晶元的螞蟻礦機S7以及配備16納米ASIC晶元的螞蟻礦機S9。由於2015年比特幣價格回升,2016年初開始進入大行上漲周期,比特大陸在這期間快速成長。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比特大陸總營收為1.37億美元,2016年增至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2.13%。
2017年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超乎想像,截至2017年12月31日,比特幣價格增至14166美元。此時的比特大陸已成為加密貨幣礦機市場領導者,可謂充分享受了行業增長帶來的巨大紅利,數據顯示,2017年比特大陸實現營收25.18億美元,同比增長806.92%。
至此,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2017年收入計,比特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基於ASIC晶元的加密貨幣礦機企業,佔據了74.5%的市場份額,遠遠超過第二(6.2%)、第三名(4.5%)。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作為IC設計企業,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2017年收入計,比特大陸是中國第二大、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晶元設計公司,若專註看ASIC晶元領域,比特大陸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無晶圓廠ASIC晶元設計公司。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披露,今年上半年比特大陸已實現營收28.45億美元,已超過2017年整年的收入,同比增長936.6%。
從零到28億美元,比特大陸僅用了5年。
IC設計業黑馬 攪動半導體產業
儘管業界對比特大陸存在較大爭議,但無法否認其為近兩年來加密貨幣和半導體兩大熱潮的大贏家,在IC設計業更是被稱為「黑馬」,一度攪動半導體產業鏈。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比特大陸的產品線。
雖然比特大陸將其定位為IC設計企業,但其通過垂直整合模式在區塊鏈產業擁有著更為完整的生態系統,產品線覆蓋從礦機晶元、礦機整機開發銷售到礦場及礦池運營。
比特大陸招股書中,將其收入分為礦機銷售、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其他五大類,並未單獨將ASIC晶元作為分類,但ASIC晶元為加密貨幣礦機最核心部分,礦機的計算性能和功耗大小由晶元決定,ASIC晶元成本占礦機總製造成本的80%左右。
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經歷了9代ASIC晶元、14代螞蟻礦機,其中螞蟻礦機銷售業務所佔總營收比重不斷加重,2018年上半年已佔據94.3%。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分別售出23萬台、26萬台、162萬台、256萬台礦機。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在上述共467萬台礦機中,每台礦機需要搭載上數十、百顆ASIC晶元,如螞蟻礦機S9中就要使用約189顆ASIC晶元、螞蟻礦機L3+亦要用到288顆ASIC晶元,螞蟻礦機S5+中甚至要用到432顆ASIC晶元,連ASIC晶元搭載數量最少的螞蟻礦機Z9mini內亦需有12顆。
這意味著什麼呢?比特大陸於2016年3月推出其16納米BM1387晶元,搭載這款晶元的螞蟻礦機有T9、T9+、S9、S9 Hydro 4個系列,據悉2017年年底該款晶元的量產規模達數十億顆。
作為一家無晶圓ASIC晶元設計公司,比特大陸的ASIC晶元設計完成後,需交由晶圓代工廠生產製造、封測廠封裝測試,而它的ASIC晶元數量足以在半導體產業鏈造成較大影響,其中台積電體現得最為明顯。
據招股書披露,台積電是比特大陸唯一的晶圓代工廠商,自2013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與其合作。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從台積電購買的集成電路價值分別占其總採購額的44.8%、58.5%、58.6%及59.2%,而比特大陸一度成為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大客戶,亦曾入列台積電全球前五大客戶。
今年年初,業界盛傳台積電獲得了來自比特大陸的10萬片12nm晶元急單,台積電的客戶之一聯發科亦曾在法說會上透露,台積電的12nm產能被比特大陸佔滿,還有傳聞稱比特大陸包下台積電南京廠產能……傳聞雖不一定為真,但比特大陸確已被台積電列為重要客戶。
雖然有關於認為比特大陸有些依賴台積電等供應商,但事實上台積電就是目前晶元產業鏈的頂端企業,英偉達、高通、華為海思等晶元設計企業,對於台積電的依賴程度和比特大陸也沒有太大區別。
由於加密貨幣市場變化較大,以比特大陸為代表的加密貨幣ASIC晶元客戶的業績起伏已然對台積電造成了顯著影響。
在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法說會上,台積電方面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加密貨幣挖礦運算持續強勁的需求和較有利的匯率環境,減緩了移動業務營收疲軟的影響,但亦受加密貨幣需求下滑影響,台積電預估全年美元營收將略低於此前預估的10%。
在封測方面,招股書中披露,比特大陸與多家行業領先的封測代工廠保持合作關係,包括日月光、長電科技等,其影響同樣在封測行業有所體現。
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稱,為比特大陸ASIC晶元提供封測服務的企業除了日月光和長電科技外,還有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其中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每天的封測量在1kk左右,日月光和長電科技每天的封測量總計高達5kk。該媒體稱,業界預測今年大陸封測業今年可從比特大陸一家獲益約達30億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作為比特大陸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兩者在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力遠遠不及。
數據顯示,2017年比特大陸在ASIC晶元的估計總收益為18億美元,佔據ASIC設計行業7.0%市場份額。以此營收看,比特大陸在中國僅次於華為海思,不得不說確為IC設計業殺出的一匹大黑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比特大陸發布了最新一代7nm ASIC晶元,該晶元在計算性能及降低功耗方面均顯著提升,並透露正在開發下一代7nm ASIC晶元。
AI是不是未來?
這家看似非常成功的企業背後,亦暗藏風險。
比特大陸在其招股書闡述了其經營存在多項風險因素,包括整體毛利率下滑、存貨逐年增加、依賴單一晶圓代工廠及少數封裝廠等。不過,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區塊鏈行業影響因素。
正如招股書中所言,區塊鏈技術及加密貨幣的發展處於早起階段,無法保證加密貨幣的使用將會繼續增長,且受不斷變化及不確定的監管環境以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影響,加密貨幣的價格一直非常不穩定。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的12月31日,比特幣的價格分別為428美元、960美元、14166美元,而今年6月30日,價格又從去年底的14166美元跌至6381美元,波動非常大。由於比特大陸絕大部分的營收來自礦機銷售,比特幣價格的波動對其業務有著巨大影響。
此外,今年以來,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政府正在對加密貨幣行業加強監管力度。如中國多個省份的地方政府正在考慮實施關於電價、土地使用、稅收及環境保護的新法規以限制及控制加密貨幣挖礦活動;美國若干州政府亦正在考慮採用新規例限制加密貨幣挖礦活動的電力供應……
鑒於行業及自身發展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比特大陸將其下一步瞄準了AI晶元。
在這次披露的招股書中,比特大陸重點強調了其AI晶元業務,表示其為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有能力開發用於雲端訓練及推斷的AI晶元公司之一,其研發的AI晶元可作為深度學習的張量計算加速處理器,使用於人工神經網路的訓練和推斷。
事實上,比特大陸早於2015年就開始著手AI晶元研究,2017年第二季度發布了初代雲端AI晶元BM1680,2018年第一季度發布了第二代雲端AI晶元BM1682,並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度推出12nm製程新一代AI晶元MB1684。
Source: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
此外,比特大陸還開發了多種AI硬體,包括配其AI晶元的加速卡和路由器等,比特大陸表示其 AI硬體主要用於圖像識別、人臉識別及大數據分析,亦將業務範圍擴展至如設備計算晶元、演算法和開發平台等其他AI領域。
比特大陸在AI晶元布局上表現出巨大的決心。
招股書顯示,繼續投資AI領域並推動AI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商業應用是比特大陸的三大策略之一,吳忌寒也曾公開表示AI晶元在5年內可佔據比特大陸收入的40%。在研發人員配置方面,比特大陸840名研發人員中,有298名成員專註於AI ASIC晶元開發。
比特大陸在招股書中以「AI晶元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作為自身的優勢,並稱其是「中國雲端AI晶元的先行者」。
不過,AI晶元是近年來的熱門領域,世界各大巨頭紛紛有所布局,被比特大陸視為AI晶元的競爭對手谷歌、英偉達亦早已推出了較為成熟的產品,有的產品已得到了千萬級的量產應用;就連國內競爭亦已激烈,寒武紀於2016年推出了寒武紀1A、今年5月發布雲端AI晶元MLU100,,多家國內企業近期亦發布了雲端AI晶元產品。
可見在AI晶元領域,比特大陸仍處於初步階段,要在該領域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I無疑是未來,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雲端AI晶元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我21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23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2.1%。
但AI晶元能否成為比特大陸的未來?這或是對在加密貨幣產業叱吒風雲的比特大陸成立至今最好、最嚴峻的一次考核。
備註:以上內容為集邦諮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歡迎轉發或分享,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取得授權。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50億收購案出爐!韋爾股份收購3家晶元公司
※30億元 華天科技擬攜手大股東要約收購海外封測公司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