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誰最鐵公雞?這十位都是候選人|歷史的稗類
一毛不拔鐵公雞,要說吝嗇誰第一?歷史上,有過不少富有的吝嗇之徒,也有過許多節儉到變態的老先生。他們之中,好多還是身居要職的官場之人,摳門起來也是匪夷所思啊!
1、曹洪獻過家兵給曹操,甚至有獻馬救主的壯舉,按理說不摳門啊!但卻因一次小氣,差一點丟了腦袋。原來,曹丕曾向曹洪借錢,被一口拒絕了。曹丕心裡有個小賬本,登基後借門客犯法一事,非要處死曹洪。多虧卞太后出手相救,曹丕才饒了他,但官位、爵號、家產全被削奪。雖然後來家產得以歸還,家富性吝的帽子卻被扣了幾千年。
2、《世說新語》寫「儉嗇」的故事不多,大名士王戎獨佔了四條。話說他的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隨的份子是一件單衣,但是……又給要了回來。對自己的女兒,王戎也沒大方到哪裡去,據說女兒出嫁後,又從老爹這借了好幾萬錢。女兒回娘家時忘了還賬,惹得王戎很不高興,女兒見狀趕緊將錢還上,這下王戎才有了一點喜色。
3、東晉年間,王敦聯合江南沈氏士族討伐周札,周札倉促間出城迎敵。在周札的庫房中,珍藏著一批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勸他拿出來裝備士兵。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札竟然捨不得使用這些藏品,只是把劣質的兵器分發出來。生死存亡的關頭,依然如此吝嗇,兄弟們肯定也不會為他賣命了,於是周札同志就這麼輕易的掛了。
4、南梁的蕭紀,為了激勵將士們勇敢作戰,在出征前將金銀財寶都拿了出來,命人鑄成一斤重的金餅、銀餅數萬個,許諾凡立功者皆有獎勵。但打了勝仗後,這位同志的吝嗇病就犯了,讓大家飽飽眼福行,想論功行賞沒門。於是軍心大亂,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時間內,蕭紀兵敗如山倒,自己也在亂軍中死於非命。
5、據《太平廣記》記載,北魏的李崇家裡很富裕,家裡的書僮和僕人多達一千多人。但是他也非常吝嗇,吃的和穿的都很儉樸。他平常很少吃肉,家裡只吃炒韭菜和腌韭菜。李崇家的食客李元祐吃這倆菜都厭煩了,出門對別人說:「李崇一頓飯要吃十八個菜。」人們問都有什麼菜。李元祐回答說:「二韭十八。」聽的人都笑出眼淚了。
6、唐朝人夏侯處信,做過荊州長史。客人來拜訪,他囑咐僕人準備二升面即可。僕人進廚房後,客人就有事走了。他急忙喊僕人,但此時面已經和好了。他生氣地說:「可惜了我的面啊!烤成餅等我下班吃吧。」不僅如此,他家的醋用得也省,自己用小瓶裝著,家人一滴也吃不著。喝光後,還把瓶子倒扣著控出幾滴,全都舔乾淨。
7、大詞人韋莊名滿天下,但據說他的吝嗇,也和才華一樣著名。做飯下多少米都有數,木柴也事先稱好。若是吃肉,少一片他都清楚,還要追查誰偷吃了。韋莊有個兒子八歲夭折,妻子為孩子穿上生前衣物,被韋莊剝了下來,只以孩子的舊草席包裹。掩埋之後,韋莊還把草席帶了回來……每次睹物思人,夫妻倆就嚎啕大哭。
8、傳聞後漢時期的張允,也是以吝嗇而出名。即使他的妻子,張允也不允許多花一分錢。為了防止妻子拿錢用,他就把各種鑰匙都掛在腰間,走起路來像個亂響的風鈴。郭威兵變後,張允躲到破廟裡逃生,可是鑰匙一響,他就被兵丁抓住了。等他回到家裡時,財產早被洗劫一空,張允心如刀絞、吐血數升,竟然一命歸陰了。
9、清朝的湯斌被尊為理學名臣,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礪名節,節省到吝嗇的地步。據說,老先生有天查看家中賬本,發現開銷上多了一隻雞蛋,頓時大怒:「我來到蘇州,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蛋,到底是誰買的?」下人答說是公子。他便把兒子招來,邊罰跪邊數落:「蘇州的雞蛋,與河南是一樣的價錢嗎?想吃雞蛋,就回河南老家去……」
10、道光是個平庸的皇帝,可他主觀上是想成為好皇帝的,比如在節儉之路上溜得飛起。他為了節省開支,吃穿用度各種摳門,搞得自己和嬪妃都沒新衣服穿,龍袍上甚至都帶補丁。大臣們穿衣越破他越高興,一時間京城的舊衣服全部脫銷。他有段時間不吃內膳的東西,每天下午讓太監出宮去買燒餅。那省出的錢都到哪了呢?全讓手下的人貪去了。
以上這些趣聞野史,可能確有其事,也可能是文人的譏諷之語,我們就一聽一樂。但是,生活中還真不要做吝嗇的人,太不招人待見了。尤其要分清吝嗇和節儉的區別:吝嗇是對別人摳門,節儉是對自己摳門。咱們可以節儉,但是別吝嗇哈!
因為做公眾號「路邊攤」的緣故,需要我不斷地做功課,不斷去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在我看來,歷史就像良田萬頃,夠你幾輩子去收割,我在「收割」的時候,居然發現裡面也摻雜一些「稗子」,不如索性把這些「稗子」也單獨存放並分門別類地整理,倒也蠻有意思。


※美酒里的「致癌物」?我們需要擔憂嗎?
※如何從咳嗽癥狀看出對應疾病?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