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清真飲食中的活化石
西安回族有一種很普通的家庭麵食:麻食。儘管作法費時,但工藝很簡單,將和好的麵糰切成小丁,用大姆指搓成凹狀面片,下鍋煮熟,加入肉湯、炒好的肉丁及各種配料、調料,筋韌滑爽,再調些油潑辣子和醋,特別好吃。小時候,母親經常為我們作麻食吃。做的時候我們就圍在旁邊看,有時候我們沖凈手,也跟著母親一起搓麻食。
後來長大從事了飲食業,發現大小飲食店都不經營麻食,也許是麻食太普通,太一般化了,難登大雅之堂;然而我還是時常能吃到母親為我們做的麻食。酸辣鮮香的麻食,成為我最愛吃的家庭麵食之一。有一次,讀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以下簡稱《居家必用》),其中「庚集」專門收有「回回食品」,裡邊就有「禿禿麻失」。我仔細琢磨了其製作方法:「如水滑面和圓小彈劑,冷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餅兒,下鍋煮熟,撈出過汁,煎炒酸肉,任意食之。」我認為,這個「禿禿麻失」和現在的麻食儘管名稱不完全相同,然而其作法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由此看來,這個普通的麻食,是純正的回族食品,還是回族飲食的一塊活化石,若立論成立,其歷史將有千年之久。
《居家必用》是元代編撰的一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生活用書,全書共10集,以十天干為序第,己集和庚集均為「飲食類」。該書所載食品在中國烹飪史上頗有影響,其後成籍的一些飲食類書,轉錄了不少《居家必用》中的飲料、菜點和麵食。直到清代,本書中所收的菜點仍被一些菜譜所轉引。
要考證「禿禿麻失」,先要搞清楚其名稱的含義。很顯然,「禿禿麻失」是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譯音。元代回回遍天下,但元代的「回回」和現在的「回回」(即回族)並非是一個概念。楊志玖先生說:「回回一詞,在元代主要指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突厥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而言。」(見《元史三論》第245頁)也就是說,《居家必用》中的「回回食品」是指突厥、波斯或阿拉伯人的食品。《突厥語大詞典》收有「禿禿麻失(tutmaq)」詞條,解釋說:「面片。突厥人的名食之一。此食出現在左勒蓋爾奈英時期,其原委如此:當左勒蓋爾奈英走出黑暗時,手下士兵們的糧食快將盡絕,他們因飢餓而抱怨呼籲:『別讓我們挨餓,放走我們吧!我們要回故鄉。』聽後,左勒蓋爾奈英與左右賢哲們計議,最後想出了這種飯食。此食對身體有營養,吃之使人臉熱冒汗,又經飽,其飯可吃,湯可飲。突厥人見此,就起名為禿禿麻失,意為『別餓著。』在讀的當中,因字母(母音)連讀而變成tutmaq,意為『別餓著』,做此飯吃。」[1]另外,1892年倫敦出版的《波斯語英語大詞典》第333頁的「tutmaj」條,即「禿禿麻吉」,釋文「Vemicelli soup」,即意為用通心粉做的湯麵。筆者又查閱了《阿拉伯語詞典》,尚未發現「tutmaq」一詞,即使以後發現了,從其詞型看,也一定是外來語。「tutmaj」一詞從語音、構詞特點等多方面來看,無疑當屬突厥語。波斯、突厥和阿拉伯都是古老的民族,相互交融甚多,且同屬回族先民的主要成份,所以波斯語也有「tutmaj」一詞,不足為奇。
西安回族的「麻食」,其實就是「禿禿麻失」的簡稱,上了年紀的回族人還喜歡叫「麻食子」。麻食不僅西安有,甘肅、青海、寧夏的回族乃至撒拉族等,都一直保持著吃麻食的傳統。
麻食不僅西北有,隨著穆斯林商人的足跡,麻食已經走向全國,甚至走身啊全世界,只是名稱由「麻食」變成了「貓耳朵」。義大利有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極像麻食。據說義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學會了搓麻食,回去以後仿製,再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
麻食為什麼又叫貓耳朵呢?民間有這樣的傳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游得興緻勃勃時,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於小舟船艙內。雨越下越大,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飢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麵粉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搓麻食。」於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揪成丁,搓成狀似小花貓耳朵的麻食,小巧可愛。她把麻食下鍋煮熟後,再澆上魚蝦滷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見麻食不同尋常的模樣,玲瓏別緻,吃後更覺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麼面,小姑娘回答說是麻食。乾隆非常喜歡麻食麵,又不知道麻食是什麼意思,覺得這麻食很像小花貓的耳朵,就將麻食改名「貓耳朵」。自此「貓耳朵」又成了一道特色麵食。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以來,我國清真飲食業發展很快,很多家庭美食也走出了家門,豐富了飲食市場。現在,你若走在西安回坊的飲食市場,一定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麻食。各地麻食的製作方法略有不同,其差異主要表現在配料和調湯方面,搓面的方法基本一樣。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我日常製作麻食的方法:
作麻食一般分兩步:一是作菜臊子,二是和面搓麻食。將牛(或羊)肉切成丁,下油鍋暴炒一下,備用。另將土豆、紅蘿蔔、豆腐乾切成丁,用蔥末下油鍋,暴出香味,放進三丁和小豆芽一起翻炒,加鹽、椒面、醬油。菜熟後,放進肉丁,加味精翻勻出鍋。面要和硬些,揉得筋韌光滑,擀成不足1公分厚的麵餅,用刀先豎後橫切成小方丁,少撒些乾麵粉,用大姆指按下面丁,用勁向前搓,搓成小捲兒狀。就這樣,將所有面丁都搓一遍。水燒開,下入麻食煮熟,另鍋加入肉湯或骨頭湯燒開,撈入熟麻食,再依次下入菜臊子、芝麻油、味精即成。臼入碗里後,再調些油潑辣子、香醋,撒上香菜末,煞是好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1]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突厥語大詞典》(維吾爾文),新疆人民出版社,上冊,1980年8月版;中冊,1983年6月版;下冊,1984年1月版。


※電磁炮為什麼不需要化學燃料助推?
※如何接近妹子?精選泡妞最常見的12大問題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