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傷口不能吃「發物」?
小明乃一枚吃貨,絕對信奉「世間萬物,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小明認為,四海之內,美食無處不在。各種魚蝦蟹、牛羊肉等,都是美味得不要不要的~
然而有一天,小明不慎受傷骨折,住院手術了。受了一頓皮肉之苦的小明,心裡惦記的就是能吃點好吃的。但小明的父母卻給他列了一張「發物」清單,手術傷口沒癒合,清單上的食物一律不能吃!這真是讓小明「哭瞎」,生活沒有了詩和遠方,只有眼前的苟且了!
發物是什麼
小明父母所指的「發物」,在民間可是廣泛地流傳著,許多人認為,身體有傷口是絕對不能吃發物的,否則會影響傷口癒合。民間所說的發物,主要有:魚、蝦、蟹、牛肉、羊肉、雞蛋、牛奶、韭菜、菌類、辣椒、蔥、姜、蒜。可看出,這些發物多是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以及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還有一些蔬菜類的食物。
不同的地方,發物的種類還不一樣。有地方將糖、醬油等也視為發物。如果將各地的發物來個大集合,那真是包羅萬象,骨折術後的小明也沒什麼可以吃的了……
身體有傷口到底能不能吃「發物」呢?
民間所說的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就是指吃「發物」會增加傷口感染、傷口裂開等。但發物真的會這樣影響傷口癒合嗎?我們先來看看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
(1)感染。由於致病菌的存在和繁殖,傷口才會發生感染,而傷口感染,滲出物會增多,不利於傷口癒合。對於感染,消毒和保持傷口的清潔、乾燥是關鍵。
(2)營養狀況。傷口的癒合,就是要生成一些使傷口癒合的組織。如果病人營養狀況不好,缺乏再生組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那傷口自然癒合緩慢。充足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微量元素中的鋅、鐵、銅缺乏也會影響傷口的癒合。
(3)血糖。血糖升高,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傷口感染,不利於傷口癒合。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發生了微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是指人體內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網發生了病變),也是不利於傷口癒合的。
(4)傷口局部缺血缺氧。傷口局部的受壓(如壓瘡),導致缺血缺氧,不利於傷口癒合。
(5)年齡。年齡越大,傷口恢復得越慢。
由此看來,影響傷口感染的並不是「發物」,而是上述的種種原因,而且,如果完全拒絕吃前文提到的「發物」,減少了對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攝入,病人的營養狀況下降,反而不利於傷口的癒合。臨床上,對於一般的術後患者,醫生多建議吃魚和雞蛋,因為這二者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但有一種病人例外,不能吃或少吃這些「發物」,就是過敏性體質的病人,如蕁麻疹患者。因為過敏體質的病人容易對高蛋白食物過敏,會導致過敏癥狀。那這樣,過敏性體質的人無論身上是否有傷口,都不宜多吃發物啦。
圍手術期營養
其實,針對手術的病人,是有一個圍手術期營養的概念的,就是指手術前5~7天至手術後7~12天,病人通過合理地補充各種營養素,從而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減少併發症及促進術後的恢復。
(1)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術前和術後,病人都應保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麵食、米飯等)和蛋白質攝入。
(2)脂肪。對於脂肪的攝入,術前病人應低於普通人;術後病人應結合病情供給。如胃腸功能欠佳者,應減少攝入;對於肝膽病患者應嚴格限制攝入。尤其是對於肥胖的患者,過多的體脂會影響傷口的癒合,應給予低脂肪膳食。
(3)維生素。由於手術創傷,機體處於應激狀態,維生素的攝入應適當增加。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B族維生素)都應增加攝入,促進傷口的癒合。
(4)礦物質。手術病人由於滲出物流失,會出現礦物質如鉀、鎂、鋅、鐵等的丟失,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充。
所以,小六君說,「發物」只是民間說法,正確攝入營養物質才是王道!至此,小明應該瞬間感覺世界充滿了愛呀,繼續做一枚快樂的吃貨!
http://www.iqiyi.com/w_19rt3cx7z1.html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Edge,轉載須註明來源和作者,並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珠寶VS今夏十大流行色,每件都能美翻你!
※高齡產婦:希望與考驗並存?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