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徐曉思

【內容提要】當今書法人,首先對書法史有意義他才有意義,對書法史有貢獻他才有價值,仇高馳的書法,是繞不開的話題。他的筆墨行走、書法品質可做「書向何方」的圭臬:書法精進,一情獨往,知前人到處,到前人未到處;豐厚學養,中和人文,做真正的書法家,最具中國書法精神;君子行道,境界高遠,鐵肩擔道義,啟蒙書法教育共築中國書法夢……縱觀書法史,「一個書家的可貴處不是他跟著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又接著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也就是為書法史提供了什麼新東西。」仇高馳的書法從傳統中走出,又展現新的特質,而且與當今書壇種種流行書風均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特徵,並對未來書法引領大道,這正是他的書法藝術給中國書法帶來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仇高馳 書法品質 書法史 價值意義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仇高馳,男,漢族,號眇齋。1964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先有徐州後有軒,惟有豐縣不記年」的這塊歷史悠久的皇天后土,是諸多歷史名人的出生、寄宿地,古稱鳳城、豐邑、秦台,有「漢高祖故里,古宋遺風,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天師故里」等美譽,但也曾也是「風天三尺沙,黃土埋莊家」的黃河故道,卻是後來仇氏高馳書法生命的起跑線——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仇高馳自幼喜愛書畫,九歲學書自顏真卿《勤禮碑》入手,日臨顏楷三百字,寒暑不輟。繼學褚遂良和智永禪師。後由王澄先生指點,學魏《張猛龍碑》、《鄭文公碑》。隸書學《曹全》、《乙瑛》、《禮器》諸碑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先後師從王冰石、徐正濂兩位先生研習書法和篆刻。然書法溯源而上,用心篆書,先習清人鄧頑伯,凡四載。後「窮源競流」,上溯《石鼓文》、《虢季子白盤》,下探趙之謙、吳昌碩和蕭退庵諸賢,習篆越二十餘年。行書酷愛米襄陽和黃石齋。後得啟功先生教誨,對「二王」用功漸多。篆刻先規矩漢印,復專心於趙之謙和黃牧甫。在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攻讀藝術學碩士學位期間,聆聽言恭達先生教誨,系統學習籀文、小篆、分隸各體及中國文字學,更復縱覽古今法書名帖。至此,他貫通諸體,融匯諸家,春華秋實、碩果累累: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書法篆刻作品獲全國書法最高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總分第二);二、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展;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第五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金獎;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銀獎;全國第三屆楹聯書法大展銀獎;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全國第二屆篆書展全國獎;第三屆「賽克勒杯」中國書法競賽金獎;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金獎;江南文化藝術節翁同和書法獎;《解密泰山刻石》(專著)獲第十三屆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2012,2010—2011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獎」第一名;第四屆《書法》「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金獎並以最高票名列榜首等。作品入展若干。出版作品集《仇高馳書法篆刻作品集》、《來自李可染故鄉的書畫名家·仇高馳卷》、《仇高馳印存》、《仇高馳篆書千字》、《心經》,發表論文數十篇。

2012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授予「全國書法十傑」榮譽稱號;2005年被江蘇省政府遴選為首批江蘇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2006年被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書協評為「江蘇省優秀書法篆刻家」;2012年被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書協平穩「江蘇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書法家」;2006年被《青少年書法報》「國展精英」評為「全國最佳中青年書法家」……現為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篆刻家、藝術教育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文聯委員,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南京財經大學書畫藝術研究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從事書法和篆刻藝術的創作、教學和書法理論研究,等等。

「等等」的意思是說,仇高馳書法的成就與貢獻遠不止這些,他的中國文化守望與行走也不是我的一段話可以摺疊的。舉目四望,在中國書壇他已然一座高峰,卓爾兀立。數今朝,書法風流人物對書法史的意義,決然繞不開仇高馳。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一、篆尚腕而通,知前人到處到前人未到處

仇高馳書法精進,開篇我做了簡要梳理,藉此我再做一些書法史層面的探究,因為他的每一步腳印恰似登山者留下的驚嘆號,值得當下書界人士和教育界官員、為師者的深思和效法。

仇高馳的筆歌墨舞,學步於顏真卿《勤禮碑》,始看書法世界就是正大氣象,「立錐」古人筆墨之骨縫,逐日三百字,不輟於三九三伏,初有顏書寬展清雄之氣。接下來的筆墨,「正步人生」一情獨往,知前人到處,到前人未到處。他走近褚遂良和智永禪師,得生動活潑之趣。經王澄先生遙指,習魏《張猛龍碑》、《鄭文公碑》,遇見真發現美,得蕭散之韻,又緊密架構。窺《曹全》、《乙瑛》、《禮器》諸石風貌,聚漢隸朴茂之氣。而仇高馳並未「小富即安」,1990年代,得王冰石、徐正濂兩位書法大家耳提面命。書法、篆刻直追清人鄧完白,深得鄧氏茂密渾勁之風。他長風破浪,悠遊時光的隧道,上下五千年,會「甲骨」、《石鼓文》、《毛公鼎》、《虢季子白盤》,通趙之謙、吳昌碩和蕭退庵等書史大家,經過近20年時間探幽寄遠圓融,已臻淵雅清醇,拾級高古之境。行書亦不讓古人,米芾、黃牧甫先後擊入他的射程。2000年初,蒙啟功先生賜教,仇高馳潛進「二王」的前沿陣地,他使出渾身解數,左衝右突,左右逢源。學然後知不足,又赴南京大學深造,得言恭達先生指點迷津,一曲書法之歌,真正從古唱到今了。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王覺斯有言,「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仇高馳是善師者,「師古者不離古、不泥古」,在古人面前,他當仁不讓,當仁不放,頗是耐人尋味,不妨再次細細說來:

小篆自秦朝產生以來,後世書家莫不以斯篆為正宗,取縱勢修長為體,眾人一面,毫無新意。要知小篆結字不宜拉得太長,長則無法,以方楷一字半為宜。篆書僅僅做到了圓和流暢還是不夠的。清劉熙載曾言:「余謂此須婉而愈節,乃可。不然,恐涉於描字也。」又說:「篆之取尚,莫過於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蕭退庵老人家所說小篆「必須能寫得方,寫得扁,方是好手」,仇高馳最有體會,「將小篆寫扁,並非輕而易舉即能做到。這首先要練就過硬的手上功夫,並多從漢碑篆額和漢篆上去感悟……」方能想方就方,想圓就圓,要長就長,要扁就扁,隨心所欲,無所不宜了。仇高馳是苦學派、也是智慧巧學派,他篆書初法鄧完白,得鄧氏「疏可以走馬,密不使通風」結字之秘;次學趙撝叔,獲趙氏穩中有變,工中有奇之法;後結穴於近世蕭退庵,取蕭氏寬展流暢,工麗端莊「蜾扁」之體,再參以秦漢吉金石墨,縱橫變化,書篆已見從容含蓄,博大深宏之美,此亦可謂知難而進,敢攀高峰勇者。仇高馳自己說他於秦篆用功尤勤,這使他對秦篆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的篆書有著秦篆規整的特點。但他沒有拘泥於此,其秘訣是在充分學習秦篆森嚴法度基礎上,又吸取漢碑篆額、漢篆乃至漢封泥的養分,以追求生動變化。他摒棄了唐李陽冰徒以瘦硬見長、狀如運算元的「玉箸篆」,而參之以筆力深雄的鄧石如、流麗婀娜的趙之謙以及老辣雄強的吳昌碩篆書的筆意,在結字上他把前人修長的篆書寫得圓轉、曲折、扁方,中宮緊收。這種筆圓而用方,體方而用圓的體態,達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的程度,以疏為風神,以密為老氣,曠遠綿邈,神采靈動,氣度恢弘。我們今天所看仇高馳篆書,借鑒古人篆書創作的成功方式,捨棄其不足,增強了小篆的書寫性,這點非常難得。當代方小壯稱:仇兄高馳,早歲學書於彭城書壇重鎮王冰石先生;篤於篆,情鍾缶翁用筆、退庵結體,復上溯悲庵、完白而至先秦鐘鼎銘文。用筆以中鋒為主,多藏起側收;筆畫極盡欹斜舒張之勢,婉轉流暢;又重筆畫粗細、行筆緩急、墨色潤燥之穿插;中宮略緊,結字於展縱間兼取橫向之勢。「勢」既具,而「情」乃生。故而一字之內、字字之間,皆能於舒展跌宕中顧盼生情。谷國偉說,這是大膽而理智的嘗試,更是一種自我的突破。這種突破具有書法史意義。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唐孫過庭論述篆書「尚婉而通」,這告訴我們,婉而愈勁,通而愈節,不急不弛,才能恰到好處。其意在說明寫篆書既要圓轉自如,又能柔中有剛,做到柔與剛的有機統一。領悟此點又能苦心造詣才有上乘之作。仇高馳書法實踐中,剔除了非直與弧的線條所給人平白、僵直,缺乏意韻的單純,而帶來的是恣肆、速度、飛動與彈性,對比強烈,個性鮮明的視覺組合形式感與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試看仇高馳的篆書用筆,有的線條迅捷,咋看之下不合篆之婉轉和穆,但是迅捷運筆由於用墨的枯澀痕迹產生的一種蒼茫感,卻顯得質樸和拙樸。有的字筆重墨濃,圓潤飽滿,沉重厚實,相互映襯、對照,頗有趣味。這些用墨的對比,使得篆書中有十分明顯的動感,互動成趣,使人感受到動蕩活躍,如流飛渡。這正合孫過庭「尚婉而通」的理論,這正是仇高馳篆書藝術的內核。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仇高馳說:「我極力追求書法氣韻,我尤愛空靈、清醇、古樸和天真。」他擷取節奏化、韻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並通過筆墨、線條而形成一種味之無窮的豐富美感。有人評論仇高馳篆書「空靈高古」,可見其書法在氣韻上已是名家風範和氣象,這很難得。書法審美中講究「氣」,又有「內氣」、「外氣」之分。「內氣」是從一字里有氣勢、有韻味而言;「外氣」是指字與字、行與行乃至整幅作品聯絡照應得有氣勢、有韻味而言,這自然是一種高超技法的操縱和駕馭,她是書法人之「奢侈品」,不是輕易就能擁有,但並不是不能達到……故而仇高馳又言:這些年的探索,我深深體會到技法的錘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重要性。就書法創作而言,必須從熟練的技法作為切入點。書法人都清楚,小篆一途,自來以斯、冰遺法為正道,然時下攻篆書者,大都以用筆荒率,結字散亂為風尚,非粗即野,非妖即怪,醇醨之遷,彬彬文質將盡,此可謂避難就易,舍正道而走旁門者也。當然,重視技法,絕不意味著止於技法,由技入藝入道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仇高馳具有十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內斂、蘊藉豐富的筆墨處理功夫,他吸收吳昌碩的筆法和蕭退庵的結體優點,在線條上講究粗細變化,墨色上施以濃淡乾濕,再貫以行草筆意,突破筆法的單調和形式感的平面,形成自己委婉通變,趣味率真,極具動態感的個人風格。看似簡單的線條富於韌性,化出意料之外的韻味,這使得他的許多作品在簡單中蘊含著無窮的意味。仇高馳取法和借鑒其古人,形成自己優秀的特質——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當代篆書的典型,對篆書的發展作出不俗的貢獻:超越了前代,並在金文書法創作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曾有人問我,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我說,書法。而達此境界者,高馳也。好比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古人若有知,當會舉杯以賀——書法一路向高馳!

啟功先生評價仇高馳:篆書淵雅清醇,氣息高古,能達此境界十分難得,相信再假以時日其前途不可限量。多麼意味深長的話語!仇高馳的篆書不僅是和當代書壇的篆書創作拉開了距離,而是趕超古人。若要讀懂高馳書法作品的空靈、高古、典雅的意境、格調、氣韻和其中蘊涵的精神要義,要從中國文化史、書法史的高度去切入和審視他的書法品質。仇高馳有別於他人處,就是其書法作品充盈與彌散的哲學思想、審美追求、文化氣息和時代精神。仇高馳在篆書創作中,著意於它的欣賞價值,著意於墨法與筆法的結合,著意於人品與書品的交相輝映,書法、篆刻業已形成了古樸淳雅、蒼勁秀逸的藝術風格,於無聲處聽驚雷,實現了古人那種「無意於佳乃佳」的藝術價值和效應。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二、諸體皆擅,最具中國書法精神的保真書法家

我們再看看當今書壇大家們是如何評價的:

——篆、隸、行三體皆善……(徐利明)

——仇高馳對篆書的研究和理解很到位,行書,隸書古雅生動,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綜合能力和對各種書體的理解和把握。(毛國典)

——篆、隸功夫甚佳,嚴謹而不乏情趣,行書亦妙。(周俊傑)

——高馳既以篆書見長,而又復攻他書,其隸書,以漢碑為體,以簡牘為用,下筆古秀渾厚。其行書則取法王逸少、米元章、黃石齋(王冰石)

……

英雄所見略同:諸體皆擅。專家們的一致公認和仇高馳「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定位與踐行是吻合的。「一個人曾擁有此身此世是不夠的,他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仇高馳的為書之道有著四面出枝的詩意。詩意來自生命的流淌,他既以篆書見長,而又復攻他書,諸體「林望深秀」。不難看出,其隸書,以漢碑為體,以簡牘為用,下筆古秀渾厚,特別著意處,得力於《禮器碑》,空間簡潔有致,如同「清水出芙蓉」洗盡鉛華,得其細勁雄健,端嚴而峻逸之氣韻,寫來溫文爾雅,靜遠悠揚,最能體現審美取向。仇高馳隸書的美學高度,是在當代書法領域的實踐範例和優秀代表,凸顯了人生真諦的審美追求,超越了書法本身所包容的文化含量,而賦予它鮮活的人文精神。他的大量論文、論著以及文學作品亦在闡發和詮釋著這種境界。人們公認的「文人書法家」的仇高馳已站成了一個時代高度。仇高馳乘勝追擊——近些年來又參以來楚生隸書筆意,越發顯得古茂奇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來先生的隸書是不讓清人隸書高手的,縱橫馳騁,流暢自如,率意而不俚俗,奔放而不狂怪,自己終得鮮明嶄新的個人風貌。」他「之所以將視角轉移到來先生的隸書,主要是出於用來氏隸書去打破碑刻隸書過於嚴肅莊重的傳統風貌的考慮。」因此,他的隸書作品寓奇險於平正,寓疏秀於嚴密,書神自有,洒脫風流,充分體現他不讓古人的書法史價值。

從書法史中看到,大凡工篆隸者拙於行草,此乃結字、用筆不同使然,精能如鄧完白者,已為後人所微言。然仇高馳行書,已能貫通王逸少、米元章、黃石齋諸體,取法融合諸家,落墨心無掛礙,進退裕如。君不見高馳先生寫大字氣厚貌古,寫小字神韻超逸,「學書能諸體皆擅,隨意所適,亦真書家之風流也」(王冰石語)。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真正的書法人不是小富即安、小富即狂、小富即飄、小富即炒、小富即賣的急功近利、欺世盜名之輩。仇高馳在名聲鵲起之時,自覺邊緣化,遠離鬧哄哄的「街市」,他沉浸在書法的無人區,愜意他的山陰道上,諸體書法藝術風貌穆穆然、內蘊蓬勃之生氣。

無論古今,價值觀不穩的書法,只會一閃而過,留不住。仇高馳書法是留得住、站得穩的。他不停地追尋,考驗內心修為,最終找到自己的心。己不惑,彼不動,練真功,手聽話,多麼難得的「沉靜」——心裡不亂,順其自然,他的時間裡,唯有認真——這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力。愈是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愈是仇高馳區別他人的標誌。

仇高馳是名副其實的諸體高手,從字法到章法,「憑藉著其自身的張力而與字形外部形成了有機的聯繫,從而打破了整齊劃一的布局,產生了跌宕起伏的動感。」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線條、結構與章法等形式的自由運用中無不表現出對立統一的和諧關係:行與駐、動與靜、方與圓、藏與露、疏與密、開與合、虛與實、濃與淡等相輔相成、互相生髮,「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而這不正是宇宙萬象陰陽調和的抽象再現嗎?

中國書法是線的藝術,線條飛動是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徵。它具有一個由線啟象(墨象),由象悟意(意境)的本體結構。書法的線條具有生命感,這種點畫線條不是板滯的,而是靈動的,線條可使書家情感跡化而稟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中國書法線條依於筆,本乎道,通於神,達乎氣,這是一種以剛雄清新的生命為美的書法審美觀,一種以書法線條與天地萬物和人的生命同構的書法本體論。仇高馳在書法的線條上自言其經過了「一個長期的艱辛的探索過程」,摸索了近二十年,既有成功的欣喜也有過迷茫的苦惱。仇高馳篆書線條上的穩健凝鍊,在隸書、行書諸書體的線條線質生命張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功也。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多位書法評論家都注意到仇高馳的書法用墨,並給予很高評價。墨象是書法審美的重要內容。線源於道,墨生於氣,筆中有墨,墨有中筆。以筆縱線,妙在以線達情,用墨取象,妙在墨盈攝氣,書法尤重墨的審美趣味。筆意墨象為上的觀念是老莊美學「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思想的體現。在書法世界裡,用墨已不僅僅是一種技藝,而成為一種書境,一種人生意趣至高點的投射。傳統書法強調「墨分五彩」,即「渴」、「潤」、「濃」、「淡」、「白」。主要意思在於,墨雖然是一色的墨,但在書法藝術中卻是富於變化而多姿多彩。墨法是書法藝術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清代包世臣《答熙載九問》認為「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書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現人的生命節律和心情、情懷,墨法的濃淡枯潤能渲達出書法作品的意境美。現代書法家林散之、沙孟海等,都十分講究墨色的變化,力求造成一種變化錯綜的藝術效果,表現出空間的前後層次,從而達到了筆歌墨舞的境界,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書法家不是自封的,他是時間蕩滌後歷練的。與沉醉於線條筆墨運用的大多數書家相比,仇高馳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執著者。中國傳統文化是書法藝術長盛不衰的肥田沃野,想在書法史上留下痕迹的人,必須到這塊田野里尋根探寶——哲學思想的體現、審美追求的選擇、文化觀念的闡發、繼承創新的延續、自身風格的定位。在這些標準之外,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書家自身文化素養的支撐。它與作品所承載的哲學思想、所注入的文化含量、所追求的審美情趣、所賦予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關。可以說,思想深度或文化元素在書作中的嵌入程度,是衡量大師與大家、大家與名家的上乘標準,亦是考量其作品能否傳之後世的不二法門。仇高馳對傳統文化的那種溫情與敬畏時刻伴隨他的生活,他的作品創作。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在仇高馳的書齋里,中國傳統文化名著、中外書法繪畫史論的名作,佔據了他藏書的大多數。2016年春仇老師在千字文書院給我們授課,課餘我送他一本我的「里下河文學流派」的中短篇小說選集《萬年歡》,請他指導,哪知他真讀,還寫下評語,讚美有加,第二天並圖文一起發到他的朋友圈。仇高馳連我等名不見經傳之人的拙作都讀得那麼認真,可見對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運用,可以說達到了如饑似渴,對中外書法、繪畫論著思想的攝入、試驗,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我了解到,大部分時間裡,仇高馳都是遊走於經史子集之間,尋覓書理畫論之源,這也正是仇高馳的睿智之處。他在廣袤的文化田野里汲取了豐富營養,保證了他能時刻站在文化的大視野里,對當代書法藝術進行掃描和實踐。仇高馳篆書《千字文》、《心經》境界之高自不待說,有書法專家說最能體現文化觀念傳承的是高馳的行書。高馳書法張揚的是溫情、敬畏、舒展、洒脫的文化理念。高馳身上有絕大多數書家所沒有的文人潛質。仇高馳的書法最能體現中國傳統哲學、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當代書家裡卓然而立,仇高馳學書是穿越了兩千多年的篆書史河,於書法的最上游處尋覓風景,這種匠心所在,使他在瀏覽了歷史的滄桑後,把書法所代表的文化流變史、王朝演進史、社會發展史詮釋透徹盡致,一覽眾山小。試想,站在殷墟的土地上,站在先秦諸子的領地里,觸摸「天人合一」的時空,是不是離歷史更近了?在先賢們的哲學思想熏陶和文化觀念簇擁之下,書法的歷史感、文化感、古樸感、厚重感,不禁油然而生;書法的思想與靈魂,不就有了本原、繼承和歸宿了嗎?所以說,他的字,蒼勁連綿、雄奇古樸,氣勢磅礴,極富金石氣韻。仇高馳行書的最大特點,是注入了詩人的浪漫與瀟洒、詞家的豪放與婉約、史家的精細與嚴謹。他說他書寫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先從解讀蘇軾入手,蘇軾的為人為文為官是他創作之前的必備功課,而且長時間地揣摩、思索、品味。這種工夫是在創作之外的積澱,使他在創作之時,蘇軾所處的歷史環境、時代背景,躍然紙上;蘇軾的思想軌跡、心路歷程,貫穿行間;蘇軾的詰問、懷想、感嘆,於筆墨深處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站在蘇軾的思想高度和精神高度所寫的作品,復活了蘇軾,還原了蘇軾。

徐曉思:仇高馳書法品質論(上)

仇高馳善書,他的文化自覺中,不斷接受所崇尚的古代大師其藝、其技、其德、其義的浸淫。他上追下接古今大家裡,從二王到黃道周等等,無一不是一生在詩、書、畫、印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成一代名家,而且多為一情獨往的血氣男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 趙之謙 楷書《芸隱居》橫幅
卡洛·克里韋利《施洗者聖約翰》(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