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沉浸於時光中,坐在季節里喝杯茶

沉浸於時光中,坐在季節里喝杯茶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小重山》

白居易《禁中聞蛩》詩中說:「西窗獨暗坐,滿耳新蛩聲。」王安石亦云:「只聽蛩聲已無夢,五更桐葉強知秋。」可見,人在秋夜獨坐時,蛩聲來得最為清徹入耳。

秋天的霧尤其白,樹影尤其黑,而星星,尤其亮。秋天是一幅明麗的刻版畫,清醒得像一個睡不著的夢。

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寫道:「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疏影,青天,濃茶,原來我們擁有和各種生靈一樣謙卑的觸角。眼中的青天,朝榮花,耳中的蛩鳴,鴿振,舌尖的甘苦,滋潤,無時無刻不再提醒著,人始終是活在季節里的。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自古春女思,秋士怨,誰又能真正超脫在生死輪迴的季節之外呢?

季節,沖泡著我們,猶如沖泡一杯沉浮的茶。而我們,在獨自品味一杯茶的時候,又可曾從中品出了過往的雨露風霜?

在漫長的季節里,喝茶是唯一沒有壞處的嗜好。若能坐在季節里喝杯茶,聽著葉底蛩聲,嗅著林間花氣,望著山上明月,想著心中伊人,渾然忘我,超然物外,此時,人與茶,必然難解難分。

唐朝韋應物作詩刻畫一個山中居士,說「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居士傍著溪水砍柴歸來,升起一堆火,撿了山上白石放壺中煮著。這恐怕是世間最簡陋的茶,而居士卻得山中真味。

難怪當年孫子荊打算隱居,誤將「枕石漱流」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問他:「水流勉強可以枕,而石頭能漱口嗎?」孫子荊能夠大言不慚地回答:「我要用山間流水洗滌我的耳朵,用石頭漱口來磨礪我的牙齒。」

當人們放下紅塵紛擾,靜下心來品味自然的時候,石頭,溪水和茶,代表的都是一種心靈的回歸。此種境界,我已非我,茶亦非茶,用石頭煮茶或者漱口,又有什麼不可呢?

然而我們終究為情羈絆,很難瀟洒而去,唯有在某個淡煙疏雨或月明星稀的季節,能夠深深閉門,沉浸在時光里,獨飲一壺茶。

本文轉自:安化黑茶

編輯:近蘭寒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節氣——小暑
【愛的思緒】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