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周成林:窮人每天該花多少錢

周成林:窮人每天該花多少錢

前兩天在英國的《衛報》網站看到一個數據,印度仍是世界上窮人最多的國家,中國則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每天的生存開支,只有五美元多一點。這個數據我沒詳查,不知道五美元是怎麼算出來的,涵蓋哪些開支,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又是如何統計出來。

不論如何,五美元多一點,大約就是不到四十元人民幣,不多,比起很多第三世界兄弟國家的窮人,還是稍好;全球還有好幾億人口,每天開支不超過兩美元。然而,考慮到現在的物價並不低廉,五美元過一天,僅就生存來說,也不怎麼頂用,尤其大城市。省城普通餐館,一碟回鍋肉,通常二十元左右,即在低端的「勞動人民第二新村」(簡稱新二村),居民樓院的門道內,汪五妹的蒼蠅館子,一份回鍋肉也要十五元。

即以自己為例,住在號稱新一線城市的省城,比起京滬穗深,生活指數尚不魔幻,五美元也無法生存。並非高端的電梯公寓單間,房租每月一千五百(吃驚又尷尬的是,幾個朋友告訴我,這個房租不貴),平均每天就是五十元(八美元左右),尚不包括水電氣,還有物管費、清潔費和網路費。

除了這筆大宗開銷,吃飯,不得不吃,是第二項主要花費,其它,則是各類零用和牙膏廁紙等生活用品。衣服和書籍都是奢侈,好在前者並非經常開支,後者,現在亦非必需品,有了不花錢的海量英文電子書,戒掉買書習慣,我連書店都沒興趣逛了。

一個人生活,天天做飯是很無趣的事情,對吃也再無太多執著與講究,只要乾淨,大致可口,且有基本營養就行。最近幾個月,因為窮忙,也因為一貫消極頹廢,很多時候沒做飯,在外面吃,毫不高端,中端可能都算不上,但也沒有吃出問題,或面黃肌瘦。而且,自己做飯,再不講究也想稍稍講究,買了做了,分分鐘比在外面吃還貴。

大約一個月前,我母親住院檢查身體,就在羅馬旁邊一家大醫院。那幾天跑醫院,意外發現醫院食堂的飯菜比外面便宜,也相對乾淨。很多年不吃食堂,幾乎忘了還有食堂這個地方,而且距離自己的住處不過幾分鐘之遙。母親只住了幾天醫院,我卻吃上了醫院食堂。不是一日三餐都在那裡解決,多在下午五點開飯的時候去趕晚飯,晚了就沒啥菜了。

資料圖,圖文無關

食堂有飯也有面,盒飯有六元、八元和十元三等,我一般吃八元,中端,兩葷一素,可以吃飽,儘管五點就吃晚飯,很像空巢老人,接下來的黃昏和黑夜難以打發。於是吃完常常自嘲,吃了,是不是就該洗洗睡了,也想起蟄居大理古城時,冬天夜裡,靜得冷清,有時不到九點,就鑽進被窩讀書了。

除了吃飯,每天還有一項主要活動,就是去茶館喝茶,讀書,看人。吃食堂前兩三個月,因為考察省城的洞洞舞廳,因為洞洞舞廳多數位於省城富麗堂皇的「中心城區」以外,也就是煙火氣息很濃的低端街區,意外發現,還有比新二村五元一杯茶更便宜的街邊茶館,最低消費三元或四元,茶當然很一般,氛圍卻很平民。

不像我賃居的城中心羅馬周遭,「整潔有序」,拆遷得幾乎沒有人間煙火,低端街區沒啥寫字樓大酒店,也沒國際國內各類昂貴的連鎖垃圾快餐。小街都是各類小店小攤,街坊感覺,滿足你的一切低端生活需要,用我的調侃,就是吃喝嫖賭都很廉價。

通常,我會坐上十來分鐘公車,從羅馬直奔這裡(刷卡,來回只要一元),先花十來元在路邊小店午餐,然後喝茶。即使這樣,每天下來,三餐加上喝茶,我的基本生存開銷也超過了五美元。若算細賬,至少也得六、七美元或更多(不含房租等等)。若要「達到」《衛報》作者引述的五美元生存「標準」,還得降低需求。

所以,羅馬旁邊的醫院食堂是個驚喜。八元或六元一餐,有葷有素,就可保障溫飽這個基本人權(吃飽了自然就有溫度);街頭盒飯遠遠不止這個價,吃得還沒這麼衛生;自己做飯,幾塊錢,也很難做出兩葷一素。

驚喜接踵而來,證明福可雙降。一個多星期前,我到低端街區的「蓋碗茶一條街」,帶上一位讀者送的紅茶。仍是意外發現,一家街邊小茶館,自帶茶,只要開水和杯子,兩元就夠了(附近其它茶館,開水錢三元、四元和五元不等,我之前試過三元那家)。

這個價格,簡直就是窮人福音,恍若隔世。在省城喝了這麼些年茶,即使十來年前,一杯茶至少也得三到四元。十多年過去,省城房價漲了不知多少,自帶茶,還能買到兩元的開水、杯子和竹椅外加免費WiFi,也讓我有了信心,至少可以驗證一下《衛報》作者引述的五美元「最低生存標準」了。

新聞圖:成都茶館

我也認真想過,若是中午和晚上都在醫院食堂吃,依照那裡中端的盒飯標準,加起來也就十六元。早餐比較容易,不論自己煎兩個雞蛋,還是買個一塊五的肉包子,兩三元即可。這比吃中式快餐或蒼蠅館子(包括新二村汪五妹那裡的十五元葷菜),省了起碼一半的錢。自帶茶,只給兩元開水錢,比我之前不時喝十元一杯的茶,更是節約了好幾倍(每天喝一杯十元的茶,一個月需要三百元),即使我寫過的新二村幾家茶館,一杯茶最低也得四元或五元。十元或五元,夠我在低端街區逍遙好幾天了。

這樣算下來,一日三餐,加上喝茶,口腹之慾,大概需要二十一元,也就是三美元多。我也做了一個嘗試,彷彿要跟《衛報》那位毫無關聯的洋人作者較勁,這筆開支,興許還能壓縮。不把自己做飯包括進來,早餐三元,當然很難再減。中餐,大致就是八元,不論是在醫院食堂吃八元盒飯,還是去新二村吃二兩面(八元或九元),要麼村內汪五妹那裡的「紅白喜事一起辦」(八元的紅燒豆腐和豬血,但豬血不可多吃,傷身)。至於晚餐,如果下午只是坐著喝茶讀書,缺少運動,不妨試試醫院食堂的六元盒飯(一葷兩素)。

其實早餐還可再減,譬如最近天涼好睡,省城陰天漸多,氣壓低,早起容易頭暈腦脹,這幾天於是起得較遲,早餐就可當成早午餐,二合一。況且,人多數時候不能暴飲暴食,就跟水墨畫,需要留點白,不時餓一頓,不是壞事,還可瘦身,只要基本營養不缺,跟隨自己的生活節奏,好過腦滿腸肥一身富人怪病,窮人是萬萬進不得醫院的(用有位老茶客的話說,醫院就等於醫完)。這樣再算下來,一日三餐,加上喝茶,口腹之慾,大概也就十六七元,不會超過三美元。

剩下的兩美元怎麼辦?或許可以不時吃得再好一點,或許可以晚上在羅馬喝一大罐廉價的進口啤酒,或許可以……當然,用處不是太多。最好,過一陣還是自己做飯,天氣再涼,燉肉什麼,是最簡單的,不容易壞(住處冰箱太小,燉一大鍋不易保存),更有熱量,做一餐可以吃好幾天,也許那時再來算一筆賬,還可再次顛覆五美元的「最低生存標準」。

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這筆小家子氣的吃喝帳,說的只是基本生存,並不包括房租等等。若把個人所有開支算進來,我的每日開銷,至少也得十多美元,遠遠超出《衛報》作者引述的四成中國人每天五美元多一點的生存開支,更不要說全球那幾億每日開支不足兩美元的不幸者。

這麼算下來,或許,儘管很多時候,每天可能很難掙到十多美元,我真的還不算窮人,至少不是最窮的人,頭上,暫時還有一塊當初信心爆棚租來的「不貴」的天花板,還可悠哉游哉或消極頹廢(端視閣下如何看待),去省城的低端街區「吃喝嫖賭」。

(2018年9月19日寫於羅馬)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人在做,誰在看?
旅日20年,這是我親歷過最恐怖的一次颱風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