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酸甜苦辣咸,口味偏好能暴露你的性格哦~
原標題:【漲姿勢】酸甜苦辣咸,口味偏好能暴露你的性格哦~
時刻計算著離飯點兒還有多久的你,
想好下一頓要吃什麼了嘛?
要說我們對食物的選擇,
有時候看需求,
有時候看心情,
有時候單純看食慾……
吃什麼?有啥吃啥!
我們的味覺分為酸、甜、苦、辣、咸這五種經典味道,每個人又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口味」。
心理學家珍·納什(Jen Nash)認為,知道人們的口味偏好,就能了解很多關於他們的信息。我們之所以會拿「味道」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例如很甜美、很苦逼…),並不是什麼巧合,那些更「甜」、更「苦」、更「酸」的人,愛吃的東西和自身的個性確實能對應上。
童年味覺影響成年渴望
我們對某類食物的渴望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它們通常是我們獲得的獎勵、被「招待」的食物,或者感到沮喪時能讓我們心情變好的食物。
其實早從嬰兒時期起,食物就絕不僅僅是身體的必需燃料了,它與感覺到被愛、被照顧和被撫慰有關。
套路!都是套路!
成長為兒童和青少年後,食物會成為我們處理逆境的幫手,例如虐待、創傷、悲傷、欺凌和許多其他負面影響。
年輕人處理情緒的方式很有限,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眼淚、憤怒和其他強烈情感的表達很不滿,或者過早阻止孩子表達真實情感,那麼,食物就會變成年輕人的「摯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而這時的食物偏好就會塑造人們的味蕾。
輸了不爽,來一口……
例如,如果小時候你的媽媽(或者某位看護人)在你跌倒或受傷後用餅乾、糖果或巧克力安慰你,那麼,你就會學著將這些食物和快樂的感覺聯繫在一起。如果他們在你情緒低落時給你熬治癒系的湯(煮TVB系的面……),那麼當你步入成年後、陷入低谷時就會渴望這種味道。
吼啊吼啊~
你的性格影響你的食慾
阿蘭·赫希(Alan Hirsch)是芝加哥嗅覺與味覺治療研究中心的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他一直在研究人們的「身體隱喻」——味覺與個性特徵的聯繫。根據他的研究,我們對的食物選擇可以透露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一起來看看我們表達個性的微妙方式吧~
喜歡吃辣
你更有可能成為「冒險者」,喜歡追求刺感和新鮮體驗,比如坐過山車、看恐怖電影。
喜歡吃苦
如果你喜歡黑咖啡、奎寧水等苦澀味道,那麼希望你能振作!因為研究表明,你更可能擁有反社會的人格特質,例如操控別人、冷酷無情或麻木不仁,甚至表現出心理變態的特徵……(誰愛吃苦快站出來!表嚇我??)
喜歡吃酸
有些人可能認為你對周圍的人很挑剔、很苛刻。但你只是標準比較高,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
喜歡吃甜
你很可能是隨和的人,習慣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且不期望得到回報。
喜歡吃咸
你更喜歡「即時獎勵」,更有可能成為喜歡競爭、快節奏的人。會因為日常生活中的麻煩感到沮喪(例如堵車等)。
其實正如納什所說,我們對食物的偏好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廣泛地解釋。所以,這項相當有意思的研究還是當做大家茶餘飯後的閑聊內容更合適~
(喜歡吃苦的童鞋們也不用懷疑人生了??)
英語角
來和小編一起學英文吧~
Taste Buds
Taste Buds是味蕾的意思。其中,taste是味道的意思,bud有芽、發芽、蓓蕾等意思。
放在原文例句里:
Eating preferences are driven by primal needs, and there are five distinct tastes that we can distinguish via our taste buds.
譯為:飲食的偏好是由原始需求驅動的,通過味蕾我們可以辨別5種不同的味道。
Anti-social
Anti-social是反社會的意思。美劇中常提到的反社會人格就是anti-social character。
其中,social是社會的意思,而anti-這一前綴表示反對,抵抗。韓國常說的anti粉也是用的反對這一意思。
放在原文例句里:
The research shows you"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ti-socialpersonality traits, such as being manipulative, callous, or insensitive, or even show psychopathic traits.
譯為:研究表明,你更可能擁有反社會的人格特質,例如操控別人、冷酷無情或麻木不仁,甚至表現出心理變態的特徵。
? The End ?
《北京晨報》新知道周刊出品
作者 | 編輯 | 夏洛特的全麥麵包
插圖 | 萬能的互聯網
本微信公眾號圖片、文字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終止侵權行為。


※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終結北京的「燒烤模式」就靠這場雨了
※北京市區出發2小時的避暑仙境,不輸桂林山水!盛夏直降10度!
TAG: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