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長篇小說,但因為畢竟是小說,所以七分實事、三分虛構,與史書的記載有出入。這樣,也就存在著把史實「張冠李戴」的現象。

1、建安七年,劉備與夏侯惇率領軍隊在博望坡開戰。兩軍相持了很久,有一天劉備放火燒了自家的營帳假裝逃跑,並在路旁埋伏了軍隊。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就追,反而被伏兵攻擊。這場博望坡之戰的導演是劉備,只不過後來演變為「火燒博望坡」,功勞卻算在此時南陽躬耕的諸葛亮頭上了。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2、建安十八年,曹操率軍進攻東吳。在這次戰役中,孫權乘船探看曹軍的虛實,結果被曹軍發現,萬箭齊發都插在了孫權坐船的一側,使得船發生側傾。這時孫權下令,把船掉頭,讓另一側受箭,結果箭又插滿了另一側。如此一來,兩側重量相同,船體重新取得了平衡,於是孫權順利離去。對了,這就是被演繹前的「草船借箭」。

3、興平二年,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突然呂布的軍隊來到城下。曹操情急之下,把隨軍家屬弄到城牆上站崗。呂布過來一看,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再一看城外的樹林子深不可測。呂布心想曹操狡猾,肯定在樹林子有伏兵,趕快就撤退了。回去以後不甘心,第二天又打回來,這回真的遇到了樹林子里的伏兵。曹操玩起了「空城計」,真有意思啊!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4、建安二十三年,趙雲兵力不足,一天率數十騎出營偵察,正好碰上曹軍。趙雲計上心來,命令部下主動邊打邊退。曹操追到趙雲大營,見守門哨兵木偶一般,營內也不見一名士卒,懷疑有伏兵就下令立即撤退。曹兵剛退,趙雲乘機擂鼓射箭,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曹軍兵慌馬亂、傷亡無數。劉備感嘆:「子龍一身是膽也!」這是趙雲的「空營計」,也沒孔明什麼事。

5、赤壁之戰,曹操率大軍隊列陣長江西北,戰艦連成一片。江東的君臣膽顫心驚,紛紛向孫權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周瑜卻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羽扇綸巾、一身儒將打扮,率領孫劉聯軍指揮若定,又聽取黃蓋火攻和詐降的計策,最後火燒赤壁、大破曹軍。諸葛亮沒有借東風,也沒有草船借箭,存在感是不是太弱了點。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6、歷史上的周瑜氣量非常大,《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同時代的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也說他「雅量高致」。周瑜的死和小氣扯不上關係,偶像級的周郎,怎麼會被「孔明三氣周瑜」的橋段整死呢? 更不會說在死前,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


7、諸葛亮不僅沒有氣死周瑜,更沒有罵死過王朗。王朗和諸葛亮沒有正式見面過,只有劉禪繼位時,王朗和他的基友華歆等人給諸葛亮寫信勸降,就這樣諸葛丞相還沒回信。實際上,王朗王司徒可算是三國的大贏家之一,不僅活到了太和二年,孫女王元姬還嫁給了晉文帝司馬昭。

張冠李戴的三國,十個細節你知道嗎|歷史的稗類

8、孫堅出道很早,十七歲就因智破盜賊而名揚天下。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一度因為兵力太少而被董卓大軍逼退。在撤退之後,孫堅不但沒有繼續逃跑,而是反戈一擊。趁著董卓部隊沉浸在喜悅之中,率領剛剛經歷大敗的軍隊,進攻擊潰董卓的西涼騎兵,並且殺掉了董卓手下的都督華雄。說好的「溫酒斬華雄」呢?關二爺晚人一步啊!

9、蔣干是江左一帶風流人物,在史書中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很少能遇到敵手。他確實去遊說過周瑜,但周瑜表示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決不會有所動搖。蔣干便飄然而歸、從容而退。所以,「群英會蔣干中計」這等坑隊友的事情,真和人家沒有一毛錢關係啊!

10、《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經常被誤認為是羅貫中所作,但其實它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的手筆,原本是《廿一史彈詞》中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被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因為做公眾號「路邊攤」的緣故,需要我不斷地做功課,不斷去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在我看來,歷史就像良田萬頃,夠你幾輩子去收割,我在「收割」的時候,居然發現裡面也摻雜一些「稗子」,不如索性把這些「稗子」也單獨存放並分門別類地整理,倒也蠻有意思。

作者寫於2016-06-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不倒翁不會倒?
如何姿勢優雅地拍攝雪景?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