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于禁投降就沒有污點?而張遼張郃投降,就是良禽擇木而棲!

為何于禁投降就沒有污點?而張遼張郃投降,就是良禽擇木而棲!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以忽略他們睿智的光芒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

東漢末年分三國,說到三國,那是的人才輩出的年代,武將如雲,謀士如雨,亂世中,最讓人欽佩的,不是誰的武力最高,也不是誰的智慧最強,而是誰最忠心。何于禁投降就沒有污點?而張遼張郃投降,就是良禽擇木而棲!

小編給大家說下於禁、張遼、張郃等人,于禁,字文則,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綉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

公元219年,關羽攻樊城,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時大雨連綿,漢水暴漲,七軍都被大水淹沒。于禁和眾將登高坡望水,沒有可以迴避的地方,關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隨即投降,被關押在荊州江陵。龐德大罵關羽而寧死不降,龐德向關羽說:「豎子,什麼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震天下。

你們的劉備只是庸才而已,豈能敵魏王啊!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逐為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于禁是早年追隨曹操的將領,是曹操自己發掘的名將,在外姓諸將中待遇極高,很受信任,襄樊之戰時,于禁已經官至左將軍,受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而言,曹操應該來說都是對得起于禁的。也正因為如此,曹操得知于禁投降關羽之後,才會發出「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的哀嘆。

而張遼張郃投降,就不一樣了,張遼本是呂布手下,呂布被殺後,他失去靠山,只好投降曹操。投降曹操原因是因為張遼認為曹操是個明君,才能發揮出他的才能,張遼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投靠呂布,本身就是個錯誤,呂布並非一個能成事的明君,更何況「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張遼投奔曹操之後,他的才能才得以體現。

曹操襲擊袁紹的糧倉烏巢,形勢非常危急,張郃向袁紹建議緊急救援烏巢,他認為攻打烏巢的是曹操,烏巢的守將肯定守不住,如果烏巢丟了那我們就完了。可是袁紹的謀士郭圖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袁紹應該圍魏救趙,攻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必定會回援,但是張郃反對,說曹操的大本營肯定做好了防範,如果攻不下來就都完了。袁紹不聽張郃的建議,採納了郭圖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袁紹這個人是很好面子的,如果袁紹打了勝仗,那麼什麼都好說,如果袁紹打了敗仗,即使建議正確的,他也會懷恨在心,而郭圖惡人先告狀,誣陷張郃出言不遜,張郃深知袁紹的性格,擔心被處置,而且袁紹大勢已去,就投降了曹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避嫌守義的年華 的精彩文章:

TAG:避嫌守義的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