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五禽戲」最早脫胎於華佗的「五禽之戲」,表現類似虎、熊、鹿、鳥、猿的聲音、情態、外形和動作,以達到強身、保健、治病等目的。屬於養生功法,也屬於丹道早期動功。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而後期,對於五禽戲根據側重點「內氣」、「內」、「外」、「動」、「靜」、「剛柔」、「柔勁」、「導引按摩」等等,分成了許多流派。

自發五禽戲動功就屬於派生功法,但在練法上與傳統功法有很大的差別,是經入靜、放鬆、意守丹田等程序後,出現自發動作,如拍打、按摩、點穴,或近似虎、鹿、熊、猿、鳥等五禽的動作。功法具有動靜兼備、內外雙修的特點.其意守、內視的方法都頗有特色。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方法如下:

一、姿勢:以自然站式為主,如體弱有病或不能久立者,可以採用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產生頭暈現象。

1.自然站式:兩腳開立,腳外側與肩同寬,腳尖平行向前,上體自然正直,微向前傾,兩手下垂,置於體前側,稍離開大腿,頭頸稍向前低,使鼻尖對自己肚臍。

2.平坐式:正坐,兩腳平放觸地,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之間均成九十度角,兩下肢相距與肩同寬,平行向前,兩手垂於大腿兩側,小腿垂直於地面,頭頸正直,沉肩垂肘。

3.仰卧式:自然仰卧。

在三種姿勢中,站式易放鬆故易於發動,坐式則較難發動,卧式更難動。可根據練功者的身體狀況、習慣而選擇,亦可按病情需要,隨意擺自己感到舒適的自由姿勢來練習。

二、方法:擺好姿勢後,兩目輕閉。

1.用一隻手中指(男左女右)按壓肚臍四十九下,以使練功時意識能準確地集中在丹田部位(此法認為臍內一寸為丹田)。

2.默念口訣:「我心情舒暢,神態從容;我飄飄若仙,如入雲中;我氣血運行,經絡暢通;我意守丹田,靜極生動。」漸漸產生如騰雲駕霧的飄飄然的自我感覺。

注意,其實口訣目的,是為了讓修者達到如此觀想境界,如果有靜功基礎,其實無需口訣等等,所謂口訣只是輔助。

3.意想氣血自頭頂逐漸降至腳底,隨氣血下行時,所過部位都有放鬆感,達到全身放鬆的感覺,反覆進行三次

注意,松體其實與觀想一樣,都是為了達到身心兩送,如練到能發動起來以後,則只放鬆一次便可以。

4.兩眼內視自己腳底的湧泉穴,整套功每作內視時,使意念做到好像氣血都注於該穴一樣,意守著它,男的默數七下,女的默數六下,稍停。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5.內視兩眼之間鼻樑的祖竅穴,默數三下(女的二下),稍停。

6.內視肚臍內,意守著默數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7。內視肚臍,意想肚臍向後吸氣——不是口鼻吸氣,而是肚臍吸氣,分五段——即五下(女的六下),吸到丹田穴好像已貼住脊骨上的命門穴(其實只是意想,肚臍並沒有動,但如果動也可任其自然),稍停。

8.內視肚臍貼住命門,默數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9.意想肚臍向前呼氣,分五段——即五下(女的六下),呼至肚臍復原。

10.做完上述意念活動之後,就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肚臍內,默念與意想著「眼內視肚臍,耳內聽肚臍,腦內想肚臍」。此為「三元歸一」。做到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眼耳口鼻都封閉著內向肚臍,稱為「四門緊閉」。如此反反覆復地默念、意想,意識始終貫注於肚臍。久久守候,一直練至十五分鐘至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如果沒有產生「外動」就可以收功;若「外動」起來,則讓其自然地動,可以動半小時至二小時才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著自己要收功,若外動時則動作要停下來,把意識分散開來不再意守丹田,把意守部位移向腳底湧泉穴,動作便會慢慢停下來,然後意想肚臍內有氣,用意運氣自臍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逆時針方向繞圈,繞臍而轉,由小到大轉三十六圈;大圈,上不過肋,下不超過髂骨和恥骨,即是在腹部的軟組織內轉圈;再反過來轉圈,由大到小,順時針方向轉三十六圈。轉完則把氣收回集中於肚臍內,然後把氣向全身慢慢放散開來,達於頭面手足(女性轉圈方向相反);最後搓熱兩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頭頂部和後枕三十六次。如果練站式,可接著緩緩徐步放鬆。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效果:

上述反覆提到外動,這種「外動」是由於體內陽氣發動,衝動筋脈和關節而形成的。外動起初是小動,往往是從患病關節或部位先開始動。漸至大動,再回復大動而停止。動作起初沒有規律,鍛煉日久就有一定的規律性,會離發地自我拍打、按摩、點穴以及發生一些近似太極拳等「內家」拳的拳式動作,或發生一些平時習慣做的動作以及類似體操、武術、舞蹈等各種姿勢的動作,動作有快有慢,有剛有柔,千變萬化。

目的:

當外動一段長時期以後,就會動極生靜。靜下來時除有內氣運轉,大小周天的感應之外,更進一步深化之時,還可達到虛無的意境,這其實就是靜功上稱為虛靜功的功法了,練功經靜極生動至動極生靜之後,最後能達到動靜合一的熟練程度。一般練本功的人如能完全按程式去練,小周天是自發地打通的,亦無須誘導其循行路線。

自發五禽戲動功,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注意:

1、練本功不必追求大小周 天,只能聽其自然。

2、無須注意呼吸,讓其自然呼吸即可,但有人由於長期練習某種其它氣功,習慣於注意呼吸,如練本功較長時期後仍改變不了注意呼吸的習慣,這時可以把呼吸調整為意想肚臍呼吸,吸時意想肚臍吸氣向後收,呼時肚臍呼氣向前放出來,此亦即「丹田呼吸」。

3、切勿主動有意識地去追求動,只能聽其自然,專心致意練下去,就會動於自發自然。即使暫時沒有產生「外動」,也同樣能收到練靜功的效果。若越是追求外動,則會造成意識分散,不能集中在丹田部位,這樣就更難發動,即使能發動,往往動完後會產生頭暈或發冷等弊端,這是應該注意防止的問題。

4、卧式練功,若練至入睡,則無須作收功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井字頭 的精彩文章:

打坐:靜功的修習要點與手印,詳解關節
上乘丹法氣功修鍊法,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陳攖寧修鍊法

TAG:井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