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的「五法」:手、眼、身、法、步
湖北衛視《戲碼頭》開播在即
敬請期待
【戲曲「五法」】
昨天的《戲碼頭》小課堂,我們簡單了解了戲曲表演中的「四功」,今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科普一下「五法」。
「五法」是戲曲舞台上演員塑造角色的基本功,「手、眼、身、法、步」這五項表演基本技法是構成戲曲表演行動的根本。「五法」之說在戲曲界一直也存在較大爭議,著名京劇大師程硯秋曾在其著作《戲曲表演藝術的基礎——「四功五法」》一文中,提出用「口」取代原有的「法」,修改為「口、手、眼、身、步」的「新五法」。之後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先生在《表演藝術的基礎》一文談到「手為勢、眼為靈、身為主、法為源、步為根」。這是第一次有人對戲曲表演「五法」加以逐字說明。
「四功」中的「做、打」是視覺藝術上的表演核心,而「五法」主要是為「做工」表演服務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下「五法」的詳細內容吧。
「手法」
「手法」是將演員的手與手腕、手臂的動作以及其運用道具的行動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技法。戲諺常說「手是演員表演的第二張面孔」,不同的行當對於各種「手法」形式的使用也有不同的側重,通常分為「指法」、「掌法」、「拳法」三種。並且在具體功能上,都有一定的規律。例如:木質放在掌心之上對人搖手,表示「否定」;雙手合掌互搓,表示角色焦急、慌亂的情緒。
「眼法」
「眼法」是指在戲曲表演過程中運用眼部的表現力、通過不同眼神的情感表達來揭示角色的內心語言和思想活動,用誇張的眼神訴說,與劇中人物或觀眾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眼法」主要用於「敘事」與「傳情」。如用眼神表達十二種人物情感:喜怒哀愁羞恨呆怕盼狠思蔑。
「身法」
「身法」指戲曲身段與身韻。是以「身姿」為展現主體的各種舞蹈化的形體姿態。「身」為人體之軀。「手」「眼」「步」等肢體皆存在於「身」之上,只有與「身」姿密切配合,方能準確、生動的塑造角色並傳情達意,所以「身」是「五法」之樞紐。
「步法」
「步法」又指台步,戲曲表演中角色腳步的行動特徵與表現方法。戲諺說「先看一步走,再聽一張口」,可見「步法」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戲曲演員的「颱風」。
「身由步而動,步隨身而行」,「身法」和「步法」是密不可分的!
「五法」中的「法」
這個是唯一存在爭議的,很多學者主張用「口」、 「發」、 「心」、 「頭」、 「腰」等不同的指代部位來取代「法」字。但也有很多學者持不同意見,如楊長秀先生說「法就是范兒」。它既是表演與日常行為中一切行動的「典型」與「竅門」,又是演員通過表演行動所呈現出的自身天賦條件、形體表演資質、內心與頭腦的靈氣、靈性等特徵的外在呈現。
《戲碼頭》小課堂明天大家還想了解什麼呢?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哦~


※尼古拉斯·溫頓如何從納粹魔爪拯救了669名猶太兒童?
※中國軍人靠什麼在衡陽鏖戰47天,令日軍聞風喪膽?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