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在2014年10月熱映的好萊塢電影《超體》中,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神經病理學家在大禮堂發表了這樣的演講:「據估計, 人類的大腦只使用了10%左右,想像下,假如我們開發了100%……」我們的大腦尚有90%的潛力等待開發,這確實激動人心,但遺憾的是,它並不科學。

生活中,我們還存在許多類似的常識性錯誤,以下是加拿大西方大學的兩名神經科學研究生搜集到的十個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1

我們僅利用了大腦的10%

1907年,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宣稱:「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體和思維的一小部分潛能。」一位記者隨後錯誤地引用了他的話,將這句話變成了今天廣為流傳的:「每個人只開發了他大腦的10%。」然而腦部掃描儀顯示,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大腦區域會同時活躍,但我們會用到我們大腦的每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大腦的任何區域受到損傷後,比如中風,通常會導致精神和行為的異常。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2

嬰兒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

1998年,美國喬治亞州政府開始向每個新生兒家庭發放古典音樂光碟,每一張光碟上都有一段來自州政府的寄語:「我希望你還有你的孩子們能享受這曼妙的音樂,也希望小天使們能在音樂的熏陶中成長為一位智慧之星。」

這只是莫扎特效應的一個側影。20世紀90年代,莫扎特效應廣為流傳,人們認為聽莫扎特的音樂能夠提高人的智商,改善人體機能和空間感知能力。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胎教音樂,甚至為了喚醒因中風陷入昏迷的以色列總理沙龍,醫生在他病房裡播放的也是莫扎特音樂。

莫扎特效應最早來源一個科學實驗。199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者們做了一次這樣的實驗,他們將志願者們分為兩隊,一隊聽莫扎特音樂,另一隊則是做些放鬆運動或者是靜默,隨後他們讓這兩隊參加了智商測驗,結果表明聽了莫扎特音樂的36名大學生在智商測驗中分數更高。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那個實驗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通過實驗得出相似的結果,1999年,哈佛大學開展了類似的16個實驗,但都證實莫扎特效應並不存在。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3

成年人不能再生長新的腦細胞

成年的老鼠、兔子、甚至鳥類都能再生長新的神經元,但在長達13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們都沒能證明成年人類有這項本領。

不過,在1998年,這一現狀得到了改觀。一個來自瑞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在海馬體(大腦中儲存記憶的地方)中新的腦細胞的形成。隨後,2014年,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團隊測量了基因里的微量碳14,計算出了細胞的年齡,結果表明紋狀體(大腦中涉及到運動控制和認知的區域)也在生成新的神經元,並且這種神經元繁殖貫穿生命的始終。當然,我們的大腦並不是瘋狂地複製細胞,它們只是在不斷地使細胞再生。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4

生物學角度看,男人更擅長數理化,而女人則更情緒化

可以確定的是,在男人和女人大腦之間,的確存在著一些細微的解剖學上的差異。比如,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女人的通常比男人大。而涉及到情緒的杏仁體,男人的一般比女人大,這正好跟常識相反。

同時,更多的證據表明決定性別差異的是社會文化期待,而非生理上的不同。1999年,加拿大沃特盧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安排男性和女性同時參加一次較高難度的數學測驗。結果出人意料,一些即使數學功底紮實的女性得分都比男性低。但另外一個結果也隨之而來,假如女性被提前告知測驗中沒有異性參與,這種情況下,女性表現得和男性一樣優秀。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5

昏迷就像熟睡,醒來時大腦依舊完好無損

韓劇《龍八夷》中,金泰希飾演的女主角韓茹真在醫院裡沉睡了數月,醒來後重新找回了意識,開始了恐怖的懲戒。但,這科學嗎?

在電影里,昏迷看上去無關大礙,只是蘇醒與不蘇醒的問題。一個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病人躺在床上數月,醒來後,表達流暢,意識清晰,看上去毫髮無損。但在真實生活中,那些從昏迷狀態中蘇醒的人通常會行動障礙,需要經歷一段很長的康復期。

大腦掃描圖道出了原因。2012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專家們研究發現,即使在人們熟睡時,腦部高信息量匯聚的區域,仍是大腦活動的中心。但在昏迷病人的腦部,這些區域神秘地陷入一片黑暗,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另外一些區域卻活躍了起來。此外,大多數病人昏迷狀態不會持續超過4周,所以,不要相信你看到的《龍八夷》中的一切。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6

做字謎題能提高記憶力

如果你曾對字謎題絕望,福音到了,神經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做字謎題會讓你變得十分擅長於——做字謎題,卻不能讓你更聰明或增長了記憶力。

2011年,一份醫學報告表明,在75~85歲的年齡人群中,剛開始,做字謎題可以延遲記憶衰退。但一旦一個人顯露出了痴呆症的早期癥狀,做字迷題反而會加速記憶衰退,其中原因尚不清楚。

今天,大多數神經科學家認同,這項活動沒有害處,但不要期待更多,比如它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7

當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時,會學得更好

是否你曾經斷言你成績糟糕,是因為現在的老師無聊又呆板,只要課上得生動有趣,你的成績單就不會「挂彩」了?很抱歉,我們又要讓你失望了,現在還沒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撐你的願望。

2006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當老師們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授課時,學生並沒有表現得比以前更好。

2009年的一篇論文也指出,在學生和教育者間廣為流傳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應該相匹配的觀點,並沒有得到實際觀測數據的支持。論文指出,在很多方法的指導下,每個人似乎可以學得更快,比如重複、測試以及合理安排學習周期,但並不包括投學生所好。這也能部分解釋為什麼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很差,而中國的孩子們總能在國際數學競賽中名列前茅。因為美國學生總是過於強調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8

喝酒會殺死腦細胞

當你喝了三四杯酒後,是否會覺得眩暈?你是否會害怕在酒精作用下,你的腦細胞會大面積死亡?不用擔心,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在丹麥的巴托林研究機構,科學家們將已故的酗酒者和不喝酒的人的大腦進行了對比,他們發現神經元的總數並沒有變化。酒精,像其他有害物質一樣,在高劑量時會殺死腦細胞(特別是發育中胎兒的敏感腦細胞),但適度飲酒不會有這樣的後果。

然而,酒精確實會幹預神經元的交流過程,影響一個人的執行能力,比如喝醉了的人,走路、講話和做決定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個人酒後往往會醜態百出。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9

超感知直覺已經得到了科學的確證

超感知直覺(ESP),也被稱作第六感,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一個實驗。美國杜克大學的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聲稱向實驗對象展示一張牌的黑色的正面時,實驗對象可以準確地猜到牌的反面印著的圖案形狀。雖然沒有其他實驗為第六感提供證據,但這個神話一直有生命力,當然這得部分感謝CIA。

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三大情報機構之一。在冷戰之間,為了儘可能搜集情報,他們僱傭了一批有心靈感應功能的間諜。當然,間諜的首領們在1995年撤掉了他們的通靈工作組,因為他們終於發現ESP並不能當作一種武器,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TOP10

有的人是左腦型(有邏輯),有的人是右腦型(有創造力)

19世紀60年代,羅傑·斯佩里,一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神經病理學家,為了減輕和消除癲癇病人的發作,切斷了連接病人腦部兩個半球之間的由眾多神經纖維組成的胼胝體。隨後,他開展了實驗,在病人左眼或右眼前,不停地晃動著信、光和其他的刺激物。斯佩里發現大腦的左半球能更好地處理語言信息,而右半球,能更好地處理視覺和空間信息。可惜的是,幾十年來,這些發現被錯誤地理解成了「半球主導說」,即有些人受左腦主導,更有邏輯,而有些人受右腦主導,更有創造力。

事實上,還沒有證據能證明,個人的智力和性格特徵取決於發揮主導作用的半球,但已經有足夠的證據去駁斥「半球主導說」。2012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創造性的思維,激發了大範圍的中樞神經系統,但它並沒有更偏向於人腦的哪一邊。更多的證據表明,左右腦並沒有明確的分工。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儀對人腦的掃描的實驗發現,其實左右腦的功能劃分並非是嚴格的一刀切。在完成語言,邏輯思維等任務的時候左右腦都會參與,左腦對細節更加關注,右腦則更看重大局。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016年第6期雜誌、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作者寫於2016-06-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鴉片如何傳入中國並變為奪命之毒?
美洲杯各隊23人名單圖冊新鮮出爐,帶你嗨翻!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