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括之敗,實敗於秦有戰略,趙卻只「應激而對」

趙括之敗,實敗於秦有戰略,趙卻只「應激而對」

首先說一下長平之戰,整場大戰分為四個部分。

1、韓國獻出上黨。趙國吞下

2、廉頗應戰,不利

3、趙國求和,不成

4、趙括應戰,失敗

這場大戰影響極大,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

同時「紙上談兵」這個詞也被造了出來,趙括被人笑了數千年。

那麼你覺得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A、廉頗畏戰不出

B、趙王誤中反間計

C、趙括紙上談兵

D、秦國兵強馬壯

似乎每個答案都有道理,但是對不起,各位。

以上全錯。

我們首先回到上黨這個地方。上黨這個地方地勢很高,所以戰略位置重要,號稱「天下之脊」,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國最開始是攻打韓國,把韓國一切兩半,上黨孤懸國外。

等待上黨的只有兩個命運,滅亡或者投降。

結果,上黨人民不服,硬生生搗鼓出了第三方案——向趙國投降。

這時候趙國國內有兩派聲音,接受或者拒絕。

最終妄自尊大和貪婪戰勝了理智,到手的肥肉不要,未免太傻。

因為這一次錯誤決策,直接導致長平之戰的爆發。

秦國大軍殺了回來,主帥就是王乾。

趙國兵來將擋,派老將廉頗上陣。

我們的歷史因為敬老的原因,對廉頗有過度的誤讀和讚譽。

至少他絕對不是什麼百戰百勝的將軍,廉頗主動出擊三次,三戰全敗。

於是,廉頗只好採取長期防守的軍勢。

根據,流傳的版本來看。

很多人說,這是明智的決定。

秦國戰線長,運輸困難,打不起持久戰。

就這麼拖下去,一定能把秦軍拖垮。

然而這也是錯的。

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和新修水利後的秦國國力根本不是哪個國家能單獨抗衡的。

打持久戰,先拖死的也是趙國。

而且秦國有函谷天險無後顧之憂,趙國可是周邊白眼狼環伺,一不小心就會被其他國家吞食。

果不其然,趙國害怕了,派人請降。

這其實釋放了一個非常糟糕的信號,就是趙國不想打了。

接收到這個信號,秦國就順著趙國的心意施展了反間計。

「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的流言傳了出來。

人在不理智的時候,只能聽得見自己想聽的話。

趙國就是這樣。

經得秦軍提醒,趙國才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天才少年趙括。

於是解了廉頗的軍權,讓趙括上任。

進行這項任命的時候,趙國是大張旗鼓進行的。

意思是告訴秦國,「我們要真的開打了,不想打趕緊退兵,不然就來不及了。」

自作聰明,從一開始,趙國就在秦國的圈套里。

面對趙國的換帥,秦軍也進行了部署。

但是這個部署不是針對趙括,只是針對主動出擊這個動作。

秦國,秘密地將白起派到前線替代王乾,並且把國內生力軍全部調到陣前。

這些都是新上任的趙括不知道的,秦趙之間存在了一個極大的信息差。

後面的戰爭就很簡單了,白起採用誘捕戰術,佯裝敗走,然後切斷趙括的後路,把趙軍圍了四十天,等到趙軍彈盡糧絕,趙括戰死,長平之戰至此結束。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沒有。

在秦趙雙方交戰時,有一個高下立見得地方。

戰略。

趙孝成王根本就沒有戰略。想打不敢打,想退不敢退。

第一階段:趙國貪圖土地

第二階段:趙國想固守

第三階段:趙國想議和(固守糧食不足)

第四階段:趙國想進攻(議和失敗)

一開始接受上黨,以為只不過是一場小戰役。

秦軍好面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廉頗擋住就行了嘛。

等到轉入戰略相持階段,趙國覺得打不下去了,竟然直接跑去議和。

最後,臨陣換將,全軍覆沒。

趙國這哪點像是有大國戰略的樣子,完全是像一個為了蠅頭小利自斷一臂的市儈之徒。

趙國根本就沒有一個一貫到底的戰略目標,趙國做的所有決策都是「應激反應」。

反觀秦國,秦國的「戰略目標」,是非常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摧毀趙國的野戰軍主力。

從始至終,秦國就這一個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秦國可以榨乾國內的糧食潛力。

秦國可以放棄上黨。

諸國均以為「長平之戰」是為了爭奪上黨。

其實不是的。

「長平之戰」後,秦國本身的損耗也很嚴重。

秦軍甚至完全退出了上黨郡。直到二年之後再回來。

秦國不是為了爭奪土地。

秦國就是想要消滅「趙國的野戰軍主力」。

早在長平之戰以前很多年,秦國就做好了隨時打全面戰爭的準備。

「商鞅變法」提高了秦國基本的生產力和戰鬥力,然後先拿下蜀地修築了都江堰,這些都是秦國的經濟保障。

而且,秦國隨時可以做出全國性的軍事動員,為了對付趙括,秦國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被派去前線。

在趙國眼中,長平之戰就是一次關於利益的爭奪。

而在秦國眼中,一城一池皆為死斗。

誰勝誰敗,高下立判。

所以說紙上談兵的根本不是趙括,而是趙國以趙王為首的「總參謀部」。

從頭到尾,趙王並沒有「整體戰略」。

趙王是「走一步,看一步」。Plan A失敗,Plan B試試。始終都在修修補補之中。

國尚且如此,人又何嘗不是。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輕率地靠著「應激性」過完一生。

股市火了就鑽進股市,房價高了就開始炒房,沒錢了就想到要好好工作。

你拿鞭子抽水牛,水牛尚且知道哼兩聲,甩甩尾巴。

溫水裡的青蛙卻註定會被煮死。

靠應激性存活的性子,在危難面前幾乎是逃不掉的。

成天只想著耍滑頭,和投機取巧,等到真正的危機到來,一切都會變得措手不及。

這樣的人,只能說活該,根本算不上合格的韭菜。

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個人)真的很簡單。

因為說起來,世上大部分都不過是在比拼著運動神經,看誰在時代變化里反應得比較快,絕大部分都處在「懶漢思維」狀態,根本不想開動聰明的小腦瓜。

一個優秀的企業(個人)想得是如何創造,一個普通的企業(個人)只是在想著如何不死。

差異立見。

絕大多數的人,是被時代裹挾著走的。身不由己,隨波逐流。

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也都是在「面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盲目從眾,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吃到的往往是尾氣。

一個真正有趣的人,應該對時代有看法。

高級生物,不能總是靠著「應激性」來面對變化。

擁有戰略性思維,

可以讓你在所有的變化里,都能坦然以對。

不管時代風起雲湧,你都早有所準備。

所以,你呢。

是選擇,是自省充滿理想,試圖改變這個世界。

還是應激反應,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終此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差點被棄的卓文君:愛要奮不顧身,婚姻卻要智慧
大師也曾為生計所困,成功從來就沒有偶然:郁達夫致沈從文的信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