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越自我的吸血鬼實驗:以科學名義喝血

超越自我的吸血鬼實驗:以科學名義喝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一項最新研究中,16名志願者以更好診斷炎症性腸病為名進行了超越自我的研究——他們喝下自己的血液!


  這項「吸血鬼」研究揭示了一種診斷克羅恩氏病等疾病常見方法的局限性,該方法涉及在人類糞便中尋找與腸道炎症有關的蛋白質。8月份《歐洲胃腸病學聯合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指出,儘管一種叫做鈣網蛋白(calprotectin)的蛋白質的確在腸道炎症中出現,但它也可能是簡單的消化道出血現象,兩者之間的區別很難進行區分。

  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瑞士胃腸病學和肝臟學研究中心胃腸病學家斯蒂芬·瓦里奇卡(Stephan Vavricka)博士稱,這種蛋白質仍然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疾病標記物,它意味著鈣網蛋白的存在確定可能是疾病的前兆信號。然而,醫生應當意識到在特殊情況下,高水平的鈣蛋白可能是出血現象,而不是炎症徵兆。


  炎症的問題


  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和治療以上疾病存在一定挑戰,部分原因是腸道炎症並不總是與患者癥狀相符。例如:瓦里奇卡和他的同事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描述稱,當腸道炎症基本消失之後,一個人可能繼續出現腹瀉等癥狀,其嚴重程度與患者主觀判斷密切相關。


  同樣,炎症並不總是伴隨著臨床癥狀。由於關節炎或者單純的病毒感染等因素,患者身體免疫活動性將顯著增強。這就是為什麼內窺鏡檢查是檢測某人炎症性腸道的最佳方法。

  但是內窺鏡觀察法是一個侵入型、令人不適的醫學操作,因此醫生經常使用糞便樣本分析患者病情。醫生檢測分析的主要一種蛋白質是鈣網蛋白,它們存在於一種叫做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細胞中,當炎症發作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將浸入腸道粘膜層。


  瓦里奇卡稱,問題是中性粒細胞也存在於血液之中。因此如果某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這是炎症性腸病的常見徵兆,糞便樣本中可發現中性粒細胞和鈣網蛋白,從而混淆了患者是否正在經歷炎症性發熱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指的上消化道系統指的是食道、胃和小腸前段部分。


  瓦里奇卡說:「在我們進行這項研究之前,我們並不確信在達到鈣網蛋白標準指數之前,需要多少血液才能進入腸道。」


  以科學名義喝血


  為了找到其中的答案,瓦里奇卡和同事們邀請16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對加一項實驗,志願者大部分都是瑞士特里姆利醫院的醫學專業大學生,他們飲用自己的血液,大約100毫升或者300毫升。1個月之後,那些喝下100毫升血液的人再喝下300毫升血液,反之亦然。

  參與研究的志願者是12名女性和4名男性,他們大多數人只是簡單地從嘴部喝血,但也有少數人選擇鼻胃管將血液直接輸送到胃裡。大約一半的參與者抱怨有噁心等反胃癥狀,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喝血之後會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現象。


  所有志願者都注意到,在他們喝血之後,他們的糞便出現異常,顏色發黑。這是消化系統中有血的一個副作用。志願者在喝血前兩天提供了糞便樣本,之後每7次採集一次糞便樣本,喝血之後14天再採集一次。


  研究人員發現喝血之後,糞便中的鈣網蛋白指數升高。喝100毫升血液的志願者,46%糞便樣本顯示鈣網蛋白含量超出正常範圍,達到50微克/克,這意味著近一半的糞便樣本出現鈣網蛋白指數升高;喝300毫升血液的志願者,63%糞便樣本出現鈣網蛋白指數升高。


  研究人員並未發現糞便樣本中鈣網蛋白含量超過200微克/克,這是炎症性腸病爆發時的含量。這意味著醫生需要考慮糞便中鈣網蛋白含量,極高含量可能表明患者患有炎症性腸病。


  如果鈣網蛋白含量較低時,在被診斷炎症性腸病之前需要考慮其它因素。瓦里奇卡指出,具有導致胃腸道出血危險因素的患者,例如:高血壓或者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葯的患者,很可能會因為出血而表現出較高鈣網蛋白指數。另一方面,如果鈣網蛋白含量升高,經常腹痛或有炎症性腸病家族病史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炎症加劇。(葉傾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三個月兩女孩被害:下線順風車免職兩高管的滴滴還能美好出行嗎?
上市圍城:特斯拉想離開 蔚來著急入內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