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的有機農業,一定會有機會!
有機農業從有機農人開始
我們要把農民做成一項偉大的事業
讓越來越多人願意親近土地
所以就更加不許別人敗壞農民的名聲
2
種一棵蔬菜,從種子到收穫至少要40天;
種一粒麥子,從種子到收穫至少要半年。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而要打破這種節奏勢必會打破一種平衡。農業中動植物生長更是謹遵屬於自己的節奏,人為打破帶來的是生態的失衡、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社會信任水平的下降。
其實有機農業不是一個新興的名詞,確切的是人類農業發展面臨種種困境後自我反思的產物。「有機農業」這個詞從出現開始就是面對農田環境污染的問題而生的,通過有機耕作改良現狀而不是為了尋找一片凈土。以後別再說「中國很多地方水土都污染了,哪裡有真有機」之類的話,有機並不是很多人用來標榜問題和「我懂」的一個靶子。
有機農業是為了恢復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關係的方式,而恢復了系統的健康後,自然可以不再依賴任何外部的化學投入品。許多人需要有機,原因基於各個方面,健康的、營養的、環境的、公平的、經濟的。
常規農業依賴越來越多的化學品來維持這個系統的生存,而使用這些化學品卻使得有益生命體被殺死。這就是為什麼一個非常單一化的生態系統,一旦某一種疾病襲來,就會迅速蔓開來。
3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自信的說:「不用農藥化肥,那就是絕收!」實際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農民見到蟲、見到病就想打葯的「癮」。
可是,我們是不是簡單的對這種「上癮」說不呢?
有人說:「我是0農藥0化肥,就是有機生產。」
其實,如果簡單的認為有機農業就是從使用農藥化肥轉向不使用農藥化肥或者使用有機製劑和有機肥,用天然產品來殺死昆蟲,除草,抑制病害,那些常規農業帶來的問題就不會被改變,有機種植也很難成功。
有機農業倡導「生態、健康、公平、關愛」這四大原則,不應該是簡單的對農業生產標準的一種認定,更應該包含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認可。
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在鄉土文化中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同時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4
當琳琅滿目的生態、綠色、有機的商品充斥在我們周圍,
那麼,
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機?
是貼有有機標識嗎?
是附在產品後面的檢測報告嗎?
是純凈的生產環境嗎?
我們隨手從超市有機專櫃拿起一包產品,上邊的有機標識是對有機的證明嗎?腦海中第一反應:是的,第三方平台檢測過的呀。但是細想,如果第三方平台瀆職,甚至是唯利是圖呢,誰又該對我們消費者負責。
如果一個小農按照有機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只是付不起高昂的認證費用那麼他的產品是有機的嗎?
或者如果條件允許去到生產基地,看一看周邊環境是否遠離工業污染,是否有多樣雜草,是否昆蟲和動物到處出沒。
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除草劑、轉基因種子及其他一切化學添加劑,所以有機的農場應該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循環系統,雜草、隨處可見的蚯蚓糞、青蛙、刺蝟甚至是蛇。
如果環境令人滿意,記得停下腳步和農場主或者田間的農民聊一聊呀。農場主是生活在農場嗎?田間的農人認同有機的生產方式嗎?農場主和農場的農人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太多有有機種植理念的農場主以為自己是按照有機方式種植的有機農產品,但是實際種植的農民卻不見得能完全理解並去執行有機種植的標準,最後與有機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馳。
如果有機標識和種植環境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話,怎麼才能保障有機呢?這個階段一定要號召社會化參與,如果你了解食物的來源,生產方式、農人生計,那一定會有更負責任的消費和選擇。
5
有機農業從有機農人開始,做好有機農業需要的很多,不僅僅是情懷,我們需要完善產消對接、按照有機的方式進行生產管理、制定合理的定價、服務好我們的食客。做農業不能靠概念,而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已經告訴我們,農業就要靠實實在在的田間管理,扎紮實實的把技術深耕。
何謂有機人?
有機的就不在只是產品,
還有態度與生活!
做一個服務土地的農人,就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圍繞著這片土地上的---這些生命,共榮共生,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人亦或是微生物……
在鄉土,自己生產並見證了從土到土的循環,也就更知道珍惜——食用品相不好的菜品,剩餘物回田,衣服穿二手,飲食以蔬食為主。鄉土生活通過物理接觸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拉遠人與消費的距離。
確切的說有機農業是我們的信仰,只生產有機標準的產品,不僅是為了讓自己及家人吃上一口放心的食物,更是為了盡最大努力去改良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讓農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職業,讓鄉村因此而復興。
有機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有機是一個辭彙,而我們要不忘初心。
6
真正的有機農人是一批因為環境、健康、社會公正而從事有機農業的人,他們的生產規模在30-500畝之間不等,他們與消費者對接,有計划進行生產,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合理價格。消費者獲得有機標準的食材,關愛環境;生產者承諾以真誠、透明、信任、包容、分享的態度去進行有機生產。
如此說來:
CSA模式
算是一種真正保障有機生產的方法
7
讓農場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直銷、互信友好的關係,讓生產者有穩定的市場保障專心生產,讓消費者吃到更健康的食物,消費者以預付生產定金作為農場主生產的「投資」。這種模式讓中小型的生產者的生計得到更好的保障,消費者也因此用消費支持了那些生態生產、保護環境的農戶。
問題其實都是源於大部分人對食物來源了解太少了,而且缺乏信任。
有時候菜的品相差一些,就會有投訴說這樣品相的菜不值這個價格。
品相很好的蔬菜也會有人懷疑,這是不是真的有機。
有些家裡的老年人往往不接受相對高的蔬菜價格,還有的人吃慣了化肥催長的蔬菜和飯店嫩肉粉軟化的肉類,再吃農場提供的食物會覺得部分菜口感老、豬肉肥、雞肉纖維多。
關注品慢生活,這裡承載著您的詩與遠方!


※1300㎡農房改造成精品民宿,美得不像話!
※全球「必睡民宿」!從破舊老房子到網紅民宿,這間房子驚艷了所有人!
TAG:品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