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擊沉美國航母有多難?

擊沉美國航母有多難?

原標題:擊沉美國航母有多難?


首先要了解一點:導彈攻擊戰機容易,但攻擊航母不易,跟航母跑得慢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導彈首先要克服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航母戰鬥群一整個防護體系。

攻擊航母?導彈要突破防護網

航母不是單獨在海上行動的,就拿美國航母戰鬥群來說,在航母的最外層是核潛艇,然後是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負責警戒天空可能出現的戰機和導彈,然後是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用於監察反艦導彈。攻擊航母的導彈被稱為反艦導彈,反艦導彈需要突破以上航母戰鬥群的層層防護,才有襲擊航母的機會,這還沒算上航母本身的偵察機和艦載機可以保駕護航。


在說回導彈攻擊戰機,現在的很多導彈都是制導導彈,主要通過雷達或者紅外線來引導導彈攻擊相應的目標,導彈襲擊目標的全過程如下:雷達掃描、探測到目標、鎖定目標、導彈發射至導彈自導距離、自導頭雷達開啟並實施追擊。整個過程關係到飛機的影身性能,紅外引導技術,以及導彈的機動性能了。


可以看出,相比航母,還是正面剛戰機比較容易。

逃脫的掉嗎?

再來說導彈在鎖定航母或者戰機之後,目標成功逃脫的可能性。


拿戰機來說,一般來說導彈的推進劑在抵達目標附近期間會被消耗完,剩下的導彈飛行只能靠自身的慣性了。因此很多戰鬥機飛行員就是靠著這個原理,通過翻筋斗,掉頭或者俯衝等動作來消耗導彈的燃料,從而實現躲避導彈的目的。此外還可以使用電磁干擾和釋放誘餌干擾彈,投放很多能在瞬間提高自身溫度的物體,讓導彈找不到追擊的目標。


而航母想要躲避反艦導彈的話,則分兩種。以鷹擊-18為例,它在接近目標是將進行超低空飛行直至突破距目標16到18海里的雷達探測範圍,而DF-21則是先飛出大氣層,再進入大氣層進行自上而下的垂直打擊。



當它們突破航母的防護網之後,火控系統操作手會啟動武器系統,選擇合適的攔截模式。每艘船多有遠中近,主動被動,多種應對策略,來解決威脅。比如,當葉門發射反艦導彈襲擊美國海軍時,美國的梅森號驅逐艦發射了標準2導彈和ESSM麻雀導彈,如果反艦導彈突防成功,或者距離太近,艦上的CIWS近防炮就會發動密集攻擊,CIWS近防炮每分鐘能發射4500發炮彈,形成一堵鎢合金的銅牆鐵壁,打落來襲導彈。

總之呢,跟戰機比起來,導彈要攻擊航母,面對的是一整套完整的防禦體系和多艘軍艦組成的防護網,誰讓航母貴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跟蹤狂人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戰機被擊落15人死亡,以色列或是元兇?
投資100億富士康後悔了?不堪重負縮窄在美投資,寶馬適時「逃離」美國!

TAG:戰爭跟蹤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