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為什麼艾灸不能用艾灸盒?80%的人做錯了,怪不得艾灸無效

為什麼艾灸不能用艾灸盒?80%的人做錯了,怪不得艾灸無效

01

艾之功效

艾是艾灸治療的主要原料,又名冰台、艾蒿、醫草等。

《名醫別錄》: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諸痛,調女人諸病,頗有深功。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02

如若個人保健,提倡「懸灸、直接灸」

艾灸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艾灸不是心血來潮,隨波逐流,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療疾,艾灸不能要求艾灸在一段時間就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是萬病能調。

「灸之要,氣至則有效」,故艾灸需辨證施灸,探尋熱敏穴,提倡施用「懸灸法」「直接灸」,以艾火深透體內,產生壓、麻、脹、痛,寒氣外散等感測,使艾灸得氣感傳至病所,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艾灸大學堂提倡盡量不使用艾灸器具,各種艾灸器具的木頭壁、鐵壁、鐵絲網等,均會影響灸火正常輻射。雖然溫灸器也有溫熱感,但鮮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氣感,影響灸法防治疾病的療效。

很多人貪圖方便,使用各種艾灸盒、隨身灸、艾灸儀等等,常常責罵艾灸無效,這其實是不無原因的!

「艾」通「愛」,在這個被手機「冷暴力」的年代,艾灸大學堂建議大家能停下來,靜下來,燃一根艾條,仿若點一根香的虔誠,誠心之至,體悟身心,於己是一份修習,於人是一份溫暖。艾灸更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關愛!

03

灸之要—氣至則有效

灸治要訣

馬少群灸治經驗的要點可歸納為如下: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於病患的初期,「邪正相爭」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為主,此時僅施灸於患處、局部穴位,往往便可頓挫病勢,是個簡易、快速的灸法。但對於慢性病不能單純地這樣治。因為此時病久已傳化,上下痞澀,陰陽失和,必須重視整體配穴,以期灸通臟腑、經絡,灸通上下,調平陰陽,從而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貴於早、貴於恆

灸貴於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我們在「灸療法為大眾所掌握」一章中對此已有所論述,可參閱)。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應持之以恆。一些陳年固疾,在灸治數月以後方見效果的情況是有的,因此,醫患雙方均要有長期用灸的思想準備。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當灸治若干時日,病情明顯好轉後便以為問題不大了,遂止灸,這常常導致病狀復燃。

故少群先生每每叮囑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少則兩三個月、半年,甚至要更長時間地灸下去才行,癥狀已消失,還不能以為是病已根治,須以觸診再做驗證(詳見「觸診」一章)。病治好了,如身體仍顯點癥狀,也應繼續用灸,培養元氣。總之,施灸不單是為了解除病狀,而更要以除病,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恆。

3、灸貴通腑氣

各種慢性病,因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獃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氣。這樣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於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的瘀滯及病理產物易於化解、排出,各種病症均能隨之而好轉。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貴引導

先後有序慢性病日久,常常導致病體上盛下虛,上熱下寒,而「盛」及「熱」又最為患者所苦。針對這種情況應先著重灸病體中、下部穴位。俟中,下部灸通,則「上盛」、「上熱」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隨之鬆動,這就是灸法引導功能的運用。當中、下部灸通之後再酌情增加上部穴位的灸量,則上下皆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灸法先後有序。

內熱盛、臟腑積滯重的病例灸法也類似,此等宜先多灸四肢穴,俟四肢經穴灸通,再增加軀幹部灸穴,如此灸治會較為順利。

5、灸病贏弱者,以「小火」為先

遇病久而贏弱、進食少、體熱(喜涼惡熱)者,少群先生一般囑其先按以下5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環跳、陽陵泉;3日風市、申脈;4日肩隅、曲池;5日風池、絕骨

5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酌選穴灸治。遇病久而贏弱、進食少、體寒(喜熱惡寒)者,先生則囑其按以下4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樞、氣海;3日關元、三陰交;4日內關、照海。4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選穴灸治。

對這樣的患者,前15天的灸量為:腹部每穴每次灸20分鐘,背部及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鐘,俟灸至患者進食增多、感覺體力增長之後再使用通常灸量。此因虛甚則滯亦甚,故只宜先小通,後補,否則病體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現口乾、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反應。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單一的病患,可按本書下篇中各病常規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況較為普遍,比如患高血壓的同時尚患有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時患有牛皮癬等等。如此可將不同病患的常規灸法的穴組合併灸之(其中重複的穴組不必重複灸)。當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為主時便不通、小便不利及水腫者等「急所症」時更應先顧及於此,並可按以下灸法治之:

(1)治外感:灸風門(背部)、陽陵泉(下肢)各25分鐘,日灸二三次,以微微汗出為度(還可參考下篇中的「感冒」治法)。

(2)治大便不通:灸承山(下肢)25分鐘,左大橫(腹部)30分鐘。日可兩灸,以大便通為度。(一般夜晚灸,次日晨便下)

(3)小便不利伴水腫者按以下利水常規灸法治療:

1、水腫輕,炙以上第一二日穴一般便可取效,余穴不必全灸。

2、上述灸法治水腫普遍有效,如果某些特殊病例,炙後見效遲緩,也可以加灸腰骶部命門穴至長強穴這一段督脈及旁開的膀胱經段。此灸法不論穴位,而是自上而下一灸器挨著一灸器施灸,先灸督脈,繼灸膀胱經。每日炙2次。每次灸2~4處,每處灸60分鐘。亦循環灸之。下肢腫甚者,還可由浮腫處的上緣,自上而下灸腿的內外側,如同灸督脈段法。

3、每日灸臍。

艾灸選穴原則

(同學們可參考熱敏灸)

1.先選強敏化腧穴,後選弱敏化腧穴

2.先選軀幹部,再選四肢部

3.先選近心穴,後選遠心穴

4.遠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後搭配

04

艾絨不同,應各司其職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懸灸最宜材料

艾條懸灸,作間接灸,可採用粗艾絨,陳久耐燃者為最佳

「艾條」的質量主要在於其「陳」和「純"

其中所謂的「純」並不是市場上所用的黃金艾,「純」是無桔梗、無雜質。

金艾絨的純度太高,燃燒速度太快,使艾條不得不頻繁彈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療「久」的本意,周楣聲雲 :「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連續性,灸感總是斷續,很影響灸療的效果。

艾灸補瀉

灸法術語也稱火補火瀉。《靈樞.背腧》:「以火補者,勿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之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深入,待火燃盡,灼傷皮肉者為補法,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如用口吹其火,使之燃速,病人不覺燙,不待其皮肉即除去艾柱者為瀉法,有祛寒散結作用。《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註:「火燒其處,正氣聚,故曰補也;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曰瀉也。」

現代灸療大師周楣聲先生臨證施術時將灸法分為疾徐強弱補瀉法與疾徐開闔法。

瀉火、補火

疾徐強弱法就是用口對艾炷吹氣,使氣傳及艾使其燃燒旺盛之意是疾火與強火,這種強火強刺激具有瀉的功效能使邪氣隨火氣而發散,叫瀉火;

若任其自滅是徐火與弱火,這種弱火弱刺激具有補的功效能使陽氣深入,叫補火。疾徐開闔是在艾炷自滅之後再加按壓以增強補瀉作用。

艾灸禁忌

灸法注意事項

一則

不可濫用灸法

三陽病證,需少灸。即使灸,亦當壯數少些,勿貪大壯猛火之灸。

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重灸,

而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

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則

灸後當戒冷飲冷食

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當適當溫飲,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

三則

戒房事數日

灸後陽事易旺,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陽動,耗損真精。當戒房事數日,以助陽氣內斂。

四則

灸後要注意休息

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

五則

防灸後傷陰

或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當急服黃連阿膠湯一兩付即可,藥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陰斂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後出現亡陽之象,病人驚擾狂動,起卧不安,這是因為灸火擾動太陽,導致大汗亡陽,當用仲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意,斂降亢陽。艾灸傷陰為輕為緩,而亡陽為重為急,灸療者當加以注意。

艾灸是一種生活態度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諸病,要持之以恆,必火足氣到始能愈」

學會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養生保健,可以活人於頃刻,其功之大,孰與可比。一般來說,救急之時,藥物或者其他療法皆不如艾灸之速效。以我的經驗,艾灸其手到病除,應手而效之功,經常令旁觀者嘆為觀止。

而且,艾灸之功,實在是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時時可以取效,時時可以救急。如果都等著去醫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機會。為自己考慮,也為家人的健康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學點艾灸技術呢?

艾灸大學堂:專為艾灸愛好者和從業者打造的精品閱讀和學習平台,在這裡,一個艾灸小白也可迅速成長為艾灸高手!一人知艾,全家享福,從此小病不上愁!趕緊掃描關注下面二維碼,進入艾的懷抱吧!

女子艾灸大課堂:專為女性打造的艾灸知識學習平台,每天都有學習資料更新,記得每天來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經常艾灸的人不會長腫瘤,原來是因為這個!
夏天艾灸可以開空調嗎?答案顛覆你的認知

TAG:艾灸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