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孟子養氣的修養工夫

孟子養氣的修養工夫

孟子養氣的修養工夫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告子》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現在,孟子講到養心的工夫。他說:不論山上的樹木也好,人的身體生命也好,心裡的思想也好,要給一個寧靜休息的生長階段。

這個「息」字要注意,後來中國的道家,把呼吸的氣叫做「息」,就是根據《易經》上「盈虛消息」的「息」而來。後來佛家天台宗修小止觀,叫做修息。呼吸並不是「息」,是當呼吸調勻充滿了,在不呼不吸之間的那一段,叫做「息」。所以我經常告訴學佛修道做工夫的,去觀察剛生下來的嬰兒,躺在那裡睡覺,一呼一吸,胸口起伏,在此呼吸時,不一定是睡著了。真正睡著時,是胸口起伏突然停止了下下,不呼也不吸,這個時候就是「息」生命的成長就在「息」這一階段,所以修止觀、做工夫、養氣,乃至修瑜珈術,作呼吸觀,最重要的是這個「息」。

所以孟子做工夫的體會,也告訴我們,不管植物、動物,生命的成長,就在「其日夜之所息」,真正的休息,就是放下一切不管。休就是放下,息就是一切平靜下來,不管、不動,就是休息,這是做工夫最重要的。念佛的也好,參禪打坐的也好,修止觀的也好,修道家也好,修密宗也好,大原則就是「息」,不到「息」的階段,工夫就白做了。如果只是一肚子的妄想,這樣想想,那樣搞搞,有人吸氣把空氣吸到丹田,那有什麼用?丹田那裡,是腹腔中的大腸的部位,把氣灌到大腸,通大便而已,那並不是「息」。「息」者心念靜止,呼吸靜止,才叫做「息」。不要以為這只是理論,這就是工夫,孟子做到了,他如果沒有做到這步工夫,就說不出來。

尤其他講到「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令人感嘆!讀前面他與告子的辯論,只有啞然失笑,夫子是夫子,聖人是聖人,但讀到這裡,不禁肅然起敬,孟子到底是聖人的修養,與眾不同,工夫非常踏實。

什麼是「平旦」?就是標準時間的凌晨零分。再正確一些,就是地球自轉,當我們所處的位置,正好對準半夜的時候,就是「平旦」,假如把地球當作一個西瓜,在我們自己所處的位置下刀,一刀筆直地切進去,在出刀的那一面正對準太陽的時候,就是我們進刀這一面的「平旦」。這就是進入正子時的時候,也是當地標準時間。夜間十一時至凌晨一時為子時,而十一點至十二點為夜子時,十二點零分至一時為正子時。現在,全國實行的標準時間,不是夏令日光節約時間,是中原標準時間。

所謂中原標準時間,過去有時是以北京的時間,有時是以南京的時間為準,但中國幅員廣大,離開中原東西方,當地時間與中原時間就會有差距,距離越遠,時間差距就越大。如台灣和日本兩地的標準時間,就會相差一小時,如果到了新疆、蒙古、西藏,就會相差一個時辰以上,所以最標準的時間,是當地的標準時間。現在撥電話到氣象局對時,方便多了,但所報出的時間,仍然是中原標準時間,與當地標準時間,仍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如花蓮與台北的時間,就有實質上的差距。

過去在大陸,因為幅員廣大,都是採用當地的標準時間,大家對時,採用放午炮的方法。有許多城市,每到當地正午,或用古炮或用鐵銃,放一聲午炮,轟然一聲巨響,城郊皆聞,大家便在這時對正各自的鐘錶。當地標準時間的求得,是用日晷測日影而得。所謂日晷,現在台北新公園博物館後面有一個,那是固定的,假如經過地震等等移動了位置,可能還會發生偏差。最可靠的日晷,是用我們五千年前就已經發明的指南針製成,在指南針上,正對著南北向,放一根線於日光下,看到這線的影子,完全與指南針吻合時就是正午時,也就是鐘錶上的中午十二時正。這樣對準的時間,就是當地的標準時間,用當地的標準時間來計算時辰,最為正確。

這是以一天的時間來計算十二個時辰,一年的十二個月,亦以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表明晝夜的消長盈虧,而這一種晝夜消長的計算,又以二十四節氣最為標準。所以宋代深通《易經》的《河圖》《洛書》,先天象數之學的邵康節說,「冬至子之半」,月令上十一月的冬至節,是正子月的開始,修道的,學佛的,做工夫的,要特別注意邵氏的詩:

冬至子之半

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

在月令上是冬至節,在一天中是正子時,這時就是「息」。人內心做到無念,空靈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沒有加上想,沒有妄念,呼吸達到不呼也不吸的境界,這是生命的正子時。做工夫如能隨時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隨時都在「活子時」的當中,這樣自然會長生不老,返老還童了。這時是「天心無改移」,自己的心也不動,天心與人心合一,是天人合一境界。「一陽初動處」就是一陽生,有人以為打坐時,身上東跳西跳就是陽氣;那不是陽氣,是神經反應,「平旦之氣」就是一陽初動這個氣。

到了這個時候,不善也不惡,不好也不壞,所謂「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人做工夫到這個境界,對於道的了解,也就差不多懂了。

他又說:「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由此了解到,所有白天的行為,都是殘戕我們自己生命的,白天的慾望、妄想特別多,非常忙碌,之後又用酒色兩把斧頭砍自己,生活等於死人戴了刑具,在那裡受罪,所以出家人就不受這個罪,身上不戴枷了,家者枷也,在道家來說,就是一隻笨豬,上面蓋一個東西就是家;如果結婚,就在「家」字旁邊加一個「女」字,牽著這隻笨豬。如果把中國字都拆開來解釋,就毫無味道了。

孟子說:人有許多煩惱,等於戴許多刑具,反反覆復的,就是「生活」,至於「夜氣」——就是「平旦之氣」,生活在都市中更可體會到,深夜中到曠地上,就感覺到「夜氣」非常清涼、寧靜。當然,白天心身都過度勞累的人,這時叫他起床,頭腦昏昏的,只有「昏氣」,哪裡會有「夜氣」。所以孟子又說:「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行為的修養,心理的修養,心身內部不能保存這一股清明之氣的時候,孟子沒有說離死不遠,只能說跟禽獸差不多了。他這不是罵人,實際上人本來是動物的一種,他說,一般人看壞人,雖然形體上是一個人,實質上不過是一個動物,和禽獸差不多,只是以「人」稱之而已。

孟子的思想中心,人之所以為人,什麼叫聖人?什麼是有道之士?就是自己有這個修養;沒有這個修養的話,人性天然的善,天然的清明便喪失了,只能算是一個動物而已;既然是一個動物,就無所謂才能與不才能的問題了,這是違反了人之真性情的道理。

我們看到《孟子》這一段,由修養的工夫,講人心人性本善的問題,非常敬佩。這是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他的確經過了高度的修養而達到這種境界,所以後面的《盡心》篇,討論明心見性的道理,同這一章專門講養氣工夫的道理,的確都是非常切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若人謗我,如何對治?
這七種零食竟然是葯!吃多了很危險!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