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音樂騎個小車唱著歌,你怎麼就被警察叔叔喊停了?
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和健康的生活,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頗為受寵。「自行車熱」背後隱藏的問題自然也成為許多國家道路政策制定者的置頂待辦事項。當地時間27日,荷蘭政府公布了一份立法草案,要求禁止人們在騎自行車時使用手機。巧的是,28日韓國也「盯上」了自行車,宣布開始將酒後騎自行車列入酒駕範圍。不斷更新的自行車行車規則或許能讓城市更加完美,但確實也有不少至今讓人無法理解的「奇葩」自行車禁令。
荷蘭:自行車與手機不可兼得,你看著辦吧
在「自行車王國」荷蘭,自行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人口數量(目前大約有2250萬輛自行車,而荷蘭人口為1700萬),騎自行車的安全問題自然成了焦點。2002年,荷蘭開始執行開車禁用手機的規定。考慮到自行車速度較慢,所以當時的禁令只針對轎車和貨車。如今荷蘭人打算把這項移動電子設備禁令拓寬到駕駛任何交通工具上,包括自行車。荷蘭交通部長紐溫休澤恩(Cora van Nieuwenhuizen)27日公布了這項立法草案,如果獲得通過,新法將於明年7月開始實行。
據統計,2005年以來,每天有近四分之一的荷蘭人騎自行車,自行車使用率增加了約12%。現在,荷蘭的騎行者們每年平均騎行里程超過965千米,騎行次數達250次至300次。
紐溫休澤恩表示,這項法律十分必要,因為社交媒體和無限移動數據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使用智能手機的方式和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雖然自行車最初被排除在手機禁令之外,「但事實上,騎自行車的時候使用手機和開車的時候用一樣危險。無論什麼時候在路上,你都應該全神貫注,不應該忙著看手機。」紐溫休澤恩還提到,近年來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受歡迎也意味著騎行者的平均速度已經上升了。更何況,荷蘭3.5萬千米長的自行車道明顯比以前更加擁擠了,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騎行路況更加複雜,騎行的風險也更高了。
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CBS)的數據,2017年荷蘭共有206名自行車車手死於交通事故,比上一年增加了17人。其中在12歲至25歲人群涉及的自行車事故中,有五分之一與使用智能手機有關。民意調查顯示,75%的荷蘭人支持此次的手機禁令,認為在騎自行車時打電話、發簡訊、玩遊戲、下載音樂、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或是使用其他應用程序,都應該被禁止。2015年,荷蘭居民庫肯恩(Michael Kulkens)13歲的兒子Tommy-Boy騎車時看手機被車撞倒,因此去世。在得知這項新的禁令即將到來時,庫肯恩激動地熱淚盈眶:「我在心裡告訴兒子:『我們做到了。』」
在路上看手機的現象越來越多。2017年,荷蘭小鎮Bodegraven開展了一項試驗,把紅綠燈裝在腳的高度,方便那些低頭盯著手機屏幕的人們使用。
韓國:喝了酒想騎自行車也得叫代駕
從9月28日開始,如果你在韓國酒後騎自行車,就得準備好罰金了。據韓國公共管理和安全部稱,根據新修訂的《道路交通法》,違反酒後駕駛自行車禁令的將被罰款30美元。新法規不僅適用於公路,也適用於漢江沿岸的自行車道。其實,韓國此前有過一個禁止醉酒騎自行車的法律條款,但沒有強制執行。除了喝酒,在韓國騎自行車時必須佩戴安全頭盔的規定也從同一天開始實行,但這一項暫時沒有處罰規定。
韓國還有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強制執行交通規則:如果你在道路和高速公路上開車,所有的座位都必須強制使用安全帶。根據當地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在遭遇交通事故時,沒有系安全帶前排座位乘客的死亡率比系了安全帶的高2.8倍,后座乘客的死亡率則高出3.7倍。韓國希望通過頒布這項新法規,實現202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一半的目標。
最近世界各地推行的自行車「駕駛證」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關於騎自行車,這些讓你發笑的規定是認真的
從自行車的行車速度到是否該讓自行車騎在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上,每個城市都在不斷嘗試協調騎行者、駕車者和行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其實關於自行車,「很傻很瘋狂」的規定可不少:
#1.碰到比你快的,必須下車讓TA先過去
2016年1月,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立法者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在某些情況下騎自行車的人得停下來,讓行駛更快的車輛先通過」。這意味著當你騎在不足1米寬甚至更窄的道路上時,每當有更快的車輛從後方駛來,你就不得不從自行車上下來。而事實上,幾乎路上的每輛車都比自行車快,所以……想像一下,騎車的人上路到底是為了騎車還是停車?
#2.禁止在游泳池裡騎車
萬一,只是說萬一,你某天打算度假時享受一下愉快的水下騎行,那麼請確保你的度假地不在加利福尼亞州鮑德溫公園市。其實除了搞笑以外,當地居民也還不懂制定這項規定的最初目的是什麼,或許是想保護游泳者免受水下自行車活動的傷害?
#3.自行車車速必須在100千米/小時以下
你認為自己是個自行車「快車手」?那你是還沒和康涅狄格州自行車法確認過眼神!康涅狄格州的這項自行車法顯然考慮到了「眾生平等」,把自行車車速限制提得跟汽車、摩托車一樣高。到目前為止,只有一位荷蘭男性和一位法國女性達到過這個速度。
圖片來源:PBS、NPR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反其道而型
※CBS主席因性騷擾辭職,捐錢有用的話還要#MeToo?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