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生活在月亮之上,白天和黑夜是什麼樣的呢?廣寒宮名副其實

如果生活在月亮之上,白天和黑夜是什麼樣的呢?廣寒宮名副其實

月亮之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果真的定居在月亮之上了,想像一下月亮上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在他們需要適應的許多事情中,有許多要經歷的是漫長(超過兩周)而寒冷(甚至是零下173攝氏度)的夜晚。然而,儘管氣溫極低,一些月球地區的夜晚仍是明亮著的。對於那些夢想追隨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腳步的人,這裡有一個關於月亮上夜晚和白天的知識點。

這張圖表顯示了地球月亮的不同相位~

位相和面

月球並沒有永久的黑暗面。然而,月球有一面從來沒有正面對著地球。月球每27.32天(相對於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恆星而言)圍繞我們的行星完成一個360度的完整軌道。這大約是月球在其自身軸上完成一次自轉所需的時間。綜上所述,這兩個因素解釋了為什麼月球只有一面是朝向我們的,而大約41%的月球表面對於地球上的天文學家來說是看不到的

但是,無論月球在任何特定時刻處於其軌道的哪個位置,它的一半都會不斷地被太陽照亮。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決定了月亮的盈虧。現在讓我們假設這三個物體都排列成一條直線。我們也假設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在這種情況下,月球的近側不會得到任何陽光——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它似乎變暗了。這個位相被稱為「新月」。

當月亮和太陽落在地球的另一邊時,就會出現「滿月」。藉助不受阻擋的太陽光線,整個近側在月球軌道的這一點像一個月亮一樣發光。

月球上看到的滿月~

長夜漫漫

如果我們把「日」定義為在月球繞地球一周完成一次新的自轉後,太陽返回到月球地平線上的同一點所需要的時間,那麼每個月球日將持續29.5個地球日。這意味著,在每一個軌道上,月球都有超過兩周的日照時間,隨後是等量的夜間。換句話說,幾乎在月球上的任何一個特定地點都能看到連續兩周的日光,然後是連續兩周的黑暗

在兩極附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例外。地球的軸線傾斜了23.5度,但月球的軸線傾斜幅度較小,只有1.6度。因此,月球的軸線幾乎垂直於太陽到月球的光線路徑。

所以就導致了在靠近月球兩極的地方,有一些深坑,它們的底部已經超過20億年沒有見過陽光了。從字面上看,它們就是「太陽不照耀的地方」。

由於沒有大氣層來保持熱量,月球的溫度在從晝到夜的轉變過程中像瘋了一樣波動。月球表面的溫度可能高達260華氏度(127攝氏度)。但當地表變暗時,溫度可能會驟降至零下280華氏度(零下173攝氏度,嫦娥姐姐好冷啊...)。

幸運的是,從來沒有宇航員經歷過這種極端的月球溫度。

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任務將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其他11個人送上了月球。所有這些勇敢的探險者都是在月球黎明之後登陸月球的,那時月亮剛亮,但月球表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中午悶熱的頂點。在宇航員探險中,時間就是一切。

這張圖片展示了月球是如何經歷月球日和月球夜的~

往光亮的面看

宇宙是一個視野無限的地方。就像我們在房子和後院觀察月相一樣,站在月球近側的宇航員會看到地球的盈虧。這個地球的相位周期與每個人都熟悉的月相正好相反。

例如,如果我們剛才提到的月球宇航員在滿月的夜晚凝視星空,看到的是我們的藍色星球將幾乎完全黑暗。

幾乎全黑了~

相反,當地球看起來「滿」時,它會顯著地照亮月球近側的夜間月球表面。你可能知道月光只不過是它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我們的星球以同樣的方式反射陽光。事實上,「全地球」(滿地)在月球上的亮度是在地球上的43到55倍

「地球之光」指的是陽光從沙漠、雲層和我們稱之為家的藍色星球上的冰蓋上反射出來。你不需要穿上宇航服——或者買個望遠鏡——就能看到這種現象。

在新月位相,月球表面的一個c形條狀亮起,但你也可能注意到,月球的其餘部分肉眼也隱約可見。這種能見度是由於良好的老地球光照而得以實現的。

地球反射的陽光通常會使月球近側的事物保持明亮,無論在那裡是白天還是晚上。事實上,月球這部分的大多數夜晚比我們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夜晚都要亮得多。(不過,在月食期間,月球表面的近側確實會明顯變暗。)

要知道: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即使太陽出來了,從月球的兩邊都能看到星星。當然,當月球繞地軸旋轉並繞地球運行時,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星星。

然而,從月球上看,星星似乎不會閃爍。閃爍——也被稱為「天文閃爍」——是由地球大氣引起的光錯覺。由於沒有類似地球的大氣層干擾星光,星星不會在月球上閃爍。

誰知道呢?也許不久的將來,月球上的定居者們會在充滿星星的月球之夜沐浴在全地球的光芒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知識大大 的精彩文章:

瑜伽的8肢是什麼意思?是不是8條胳膊和腿?答案你想不到
小孩感冒、呼吸系統疾病不能喝牛奶?看專家是如何粉碎這種謠言的

TAG:小知識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