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戈鯤化


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牆上,赫然可見一位中國男子的照片:清代官員打扮,頭戴花翎,身著官服,足蹬皂靴,清癯的臉上生著一雙睿智的眼睛。

他就是戈鯤化。137年前,他曾不遠萬里來到美國,在哈佛大學教授中文,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安徽省休寧縣人,天資聰穎,先後通過鄉試和會試,從秀才直到舉人,在清政府平定太平軍的將領黃開榜的身邊當了五六年幕僚,後在寧波的英國領事館當了15年的翻譯生兼中文教師。

據戈鯤化自稱,他「曾捐得寧波候選同知,藍頂戴,屬九品官中的第五品」,在當時,他的生活條件應該是中上層的。這樣一個衣食無憂,閑雲野鶴的讀書人,為什麼要舉家遷往舉目無親的美國去?既沒有書為伴,又沒有友朋把酒言歡。是何緣故?

去哈佛是時代機遇,也是命中注定

19世紀下半葉,隨著中美交往的頻繁,美國人學習中文的需要越來越突出。一位美國駐華領事先人一步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鼐德。

1877年2月,在中國已生活了15年的鼐德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體會,針對美國在華商務和傳教事業的需要,致信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Charles?W?Eliot),提出募集一筆錢,從中國聘請一位教師,在該大學建立中文講座。

其目的是通過學習中文,培養一些年輕人,為他們將來在中國發展提供條件,增強他們在中國進行政務管理、商業貿易的能力。

哈佛校長埃利奧特非常贊成此提議,便把此事託付給了當時任職寧波稅務司的美國人杜德維。當時學習漢語,一般都要到中國來,把老師請到美國,有點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在當時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甚至連承辦人杜德維也反對此事,他在給哈佛校長埃利奧特的信里直言不諱的說:「我其實對這個計劃並不熱心。」對此事不甚上心的他直接把自己的中文老師推薦給了哈佛,於是戈鯤化就這樣機緣巧合的成為了第一候選人。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戈鯤化思想開化,博學多知,為人真誠熱情,這些都是西方人十分崇尚的品質。

正如杜維德所說:「戈先生沒有學位,但是在中國沒有學位的優秀學者與擁有學位的人一樣多。作為一名老師,此人的確非常理想,而且他如此長時間地接觸外國人及其思想和習俗,使他比其他學識淵博的中國本土學者更有資格擔任目前的職位。」

去哈佛是被逼無奈,也是滿懷憧憬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哈佛大學老照片

被杜維德舉薦去哈佛,戈鯤化本人是如何考慮的呢?從推薦人杜維德的信中可知,戈鯤化去美國是「因為官府威脅要懲辦他,他被懷疑是上海一家報社發表的批評官員行為的某些不友好言論的作者」。

在申報上,戈鯤化確實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戈鯤化以人壽主人的筆名,在《申報》上面發表了一些詩作、社論和兩篇佚文。

其中,《牛痘引證說》是一篇針砭時弊的佚文,當時關於種牛痘是採用中法還是西法,社會展開大辯論,戈氏積极參与了這場討論。戈氏在文中明確表明應該採用西法,「切勿輕聽浮言,因循自誤」。

這篇文章反映出戈鯤化對西學持歡迎、開放的態度,再加之他翻譯員的工作使得他與大量外國人接觸,因而他對於赴美應該也是有一些憧憬和嚮往的,並不全是因為被官府威脅。

直把他鄉作故鄉

在清光緒五年(1879年8月),戈鯤化手執與美國哈佛大學簽訂的三年任教合同,攜帶著妻子、5個孩子、1個傭人、1個翻譯和一大批中國書籍於當年8月底抵達哈佛大學,就此踏上了這片未知的國土,再也沒有回頭。

戈鯤化在哈佛主要是教授美國學生中文。抵達哈佛後,戈鯤化在1879年10月22日正式開課,他的第一份教材是一篇小說。

戈鯤化在哈佛開館授徒,但學生並不局限於本校人士,任何有興趣了解中國的學者,或者希望從事外交、海關、商業及傳教事業者,只要繳費就可選修他的課程。

在哈佛,戈鯤化的教學以其豐富的內容、充分的準備和高度的技巧著稱,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思想開化的戈鯤化也有很傳統的一面,在美國哈佛任教期間,他一直堅持身著清朝官服上講台,要求學生尊師重道。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身著清朝官服的戈鯤化


戈鯤化選擇了他十分熱愛的、充滿中國民族特色的詩歌為載體,教學生平仄,為學生解意。為了方便教學,戈鯤化將自己創作的詩文自編自譯成中英文對照的教材,名為《華質英文》。

哈佛大學稱這部教材是「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本中國人用中、英文對照編寫的介紹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詩詞的教材」,此書收錄了戈鯤化創作的15首中文詩,附有英文譯文,且附有英文平仄和字詞註解,十分詳實。

美國學生從他內容豐富的詩文中,逐步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戈鯤化也以一種開放積極的姿態融入美國社會。他一到哈佛就開始學習英語,從剛剛到美國時的「英文啞巴」,到站在教授俱樂部的講台上做英文演講,戈鯤化的刻苦努力實在令人敬佩。

戈鯤化因他「詩化」的人格魅力結交了諸多好友,在他文集中,諸多詩作都是贈予友人的。作為詩人的戈鯤化,用中國詩歌的魅力和中國詩人的氣質,感染了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的美國人。

他的好友哈佛神學院院長埃里福特回憶:「當他拜訪別人時,他具有紳士的老練機智,會尊重我們社會的習俗;而他款待客人時,卻總是以中國的禮儀相待。」

有一次,戈鯤化應邀出席教授俱樂部的聚會。當主持人將他介紹給在座各位時,他先禮貌地向大家致意,用很流利的英語作了自我介紹。隨即他吟誦了一首手稿上的詩,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索要通訊地址。

於是,他又吟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詩,然後優雅地鞠躬致謝。整個過程從容不迫,安詳自如,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哈佛神學院院長埃里福特這麼評價他:「戈作為一個陌生人來到我們中間。他完全是一個陌生人,不僅來自另一個國家,還代表著另一個民族、另一種文明。……他不僅為我們的街道帶來了東方的色彩,甚或東方的壯觀,而且帶來了東方的安寧沉靜。」

孤寂的文化使者

1882年2月14日,戈鯤化因肺炎永遠離開了講台,年僅44歲。哈佛大學對這位中文教師致以了最沉痛的哀悼。

2月17日,哈佛大學在阿普爾頓教堂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除了他的親屬,校長埃利奧特,他的美國朋友鼐德、劉恩等,中國第一位赴美留學生容閎以及中國使團的代表出席了追思會,哈佛在悼詞中對戈鯤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們在中國大聖人孔子身上可以發現類似的品質。」

戈鯤化在當時的美國可以說是文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初來乍到時,便有多家媒體對他進行了報道。

戈鯤化去世時,美國著名的《波士頓周日晨報》《波士頓每日廣告報》《每日圖畫報》等媒體連續刊發了戈鯤化教授逝世的消息及回憶、紀念他的文章。各大媒體除了對他表示哀悼,還專門刊登募捐信息,哈佛師生也自發為戈鯤化募捐,以支持他的遺孀返回祖國。

早早結束了生命旅程的戈鯤化,沒有來得及把他在美國的收穫帶回國內,用他的學識來推動中國的進步,但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他的美國之行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作者:劉媛)

「國家人文歷史」(gjrwls)授權本公眾號轉載

作者寫於2016-06-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下一胎怎麼選?輪胎選購常識!
GDP佔世界80%的宋朝,為什麼養不出能打仗的軍隊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