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報告,敦促特朗普政府確保美國 AI 領先地位

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報告,敦促特朗普政府確保美國 AI 領先地位

【導讀】

美國白宮昨天發布報告《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這是繼 10 月白宮發布《為人工智慧做好準備》報告之後,再次發布以 AI 為主題的報告。

本報告討論了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對經濟的預期影響,並描述了可以增加人工智慧益處並降低其成本的廣泛戰略。

報告指出,應對 AI 驅動的自動化經濟作是下一屆政府及其後續政府將要面臨的重大政策挑戰,應該制定政策推動 AI 發展並釋放企業和工人的創造潛力,確保美國在 AI 的創造和使用中的領導地位。

(文/Kristin Lee,白宮溝通總監和高級政策顧問)

未來,人工智慧(AI)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了讓美國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今天,白宮發布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的報告。

本報告是白宮在 2016 年 10 月發布的《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好準備》報告的跟進,報告中建議白宮在今年年底前發布一份關於人工智慧對經濟影響的報告。

AI 技術的加速進步將使一些長期以來需要人力勞動的任務實現自動化。這些轉變將為個人、經濟以及社會帶來新的機會,但同時也將瓦解數百萬美國人目前的生計。

這份新的報告調查了 AI 驅動的自動化對經濟的預期影響,並提出發揮 AI 的優勢並降低其成本的廣泛戰略。

AI 驅動的自動化將在未來幾年、幾十年間變革現有的經濟體系。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更新、加強以及調整政策,以應對 AI 對經濟的影響。

雖然很難準確地預測這些經濟影響,但報告提出,決策者應該為五個主要的經濟影響做好準備:

對總生產率增長的積極影響;

就業市場的需求技能發生變化,包括對更高層次技術技能的需求加大;

影響的分布不均衡,對不同部門、薪資水平、教育水平、工作類型和地區的影響不同;

由於一些工作職位消失,新的工作類型出現,勞動力市場將被攪亂;

一些工人將短期失業,失業時間可能更長,取決於政策的回應。

至於這些影響的程度,以及影響將何時發生,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AI 可能不會對經濟發生巨大的、新的影響,對勞動力趨勢的影響可能未來幾年與過去的幾十年並無太大區別——其中一些影響是積極的,另一些則令人擔憂,可能需要政策的改變。

但 AI 也可能對經濟產生更大的衝擊,使勞動力市場加速改變,使更多工人由於其技能不再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而失業,需要援助和再培訓。

現在還不可能作出具體的預測,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為一系列潛在的結果做好準備。至少,如司機和收銀員的一些職業,很可能面臨失業或重組。

因為 AI 驅動的自動化將對整個經濟產生影響,而現在可能難以預測影響最大的是什麼領域,因此,政策上的應對必須針對整個經濟。

此外,AI 驅動的自動化的經濟影響可能與其他形式的技術變革、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工人議價能力的降低,以及過去的公共政策選擇等因素息息相關。

即使不能確定當前的經濟轉型多大程度是由這些因素造成的,但是經濟動蕩帶來的政策挑戰仍然存在,需要有廣泛的政策應對。

該報告提出了應對 AI 驅動的自動化對整個美國經濟的影響的三個主要策略:

為 AI 的許多優勢進行投資和開發;

針對未來的工作類型教育並培訓國民;

為轉型期間的工人提供幫助,並為確保廣泛共享的經濟增長賦予工人權利。

這份報告詳細介紹了實施這些策略的可行操作。政府、工業界、技術專家、政策專家,以及公眾在這些問題上的持續參與應該成為推動國家政策利於創造共同繁榮的經濟社會的重要作用,釋放企業和工人的創造潛力,促進 AI 技術社區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確保美國在 AI 的創造和使用中繼續處於領導地位。

本報告之外,進一步探討 AI 的政策意義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最顯著的是,AI 為網路防禦帶來了重要的機會,使系統得到改進以檢測欺詐交易和信息。

以下為白宮報告《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的要點摘要:

要點摘要(Executive Summary)

加速人工智慧(AI)發展將使一些長期需要人力勞動的任務實現自動化。這些轉變將為個人、經濟和社會開闢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有可能打亂數百萬美國人目前的生計。

AI 在未來是否會導致失業和增加社會不平等現象,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還取決於現有的制度和政策。

本報告評估了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對經濟的預期影響,並描述了可以增加人工智慧益處並降低其成本的廣泛戰略。

AI 驅動實現自動化的經濟

技術進步是 GDP 增長的主要動力,使產出增長速度快於勞動力和資本的增長速度。技術提高生產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減少創建單位產出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生產率的提高通常意味著平均工資的增加,工人有機會減少工作時間,能夠買得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

生活水平和休閑時間都可以增加,儘管最近幾十年這方面的增長水平在人群間有一定不同,因此從總體上抵消了一部分收益。

AI 因其潛在的經濟效益應該為社會所接受。然而,這些經濟效益不一定會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社會。19 世紀的技術變革提高了低技能工人的生產力,相對而言,高技能工人的生產力提高則沒有那麼多。

控制和執行全部生產過程的高技能工匠的生計受大規模技術生產的興起而遭到威脅。最終,許多熟練工被機器和低技術勞動力的組合所取代。

每小時產量上升,不平等程度下降,最終提高了人民平均生活水平,但一些高技能工人的勞動在市場上已不再具有價值。

相比之下,20 世紀末期技術變革則往往在不同的方向發揮作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提高了高技術工人的相對生產力。

聚焦可預測的、易於編程的任務例如交換機操作員、備案員、旅行社代理和流水線裝配工人等勞動密集型職業特別容易被新技術所取代。一些工作崗位幾乎被消除,其他工作崗位的需求則有所減少。

研究表明,在這一時期的技術創新提高了那些從事抽象思維、創造性任務和解決問題的人的生產力,因此至少部分令使用這些特徵工作的生產力大幅增長。

市場上對勞動力的需求轉向更為熟練的勞動力,相對提高了這一群體的報酬,從而導致不平等加劇。與此同時,教育發展速度放緩以及制度變革(例如工會的減少和最低工資下降)也促進了不平等。因此,技術變革不能帶來確定的結果。

今天,預測哪些工作將最直接受 AI 驅動的自動化影響可能很難。因為 AI 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應用於特定任務的技術的集合,因此 AI 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在各行各業也將是不均衡的。

一些任務將比其他任務更容易自動化,這將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些工作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而對於其他人來說,AI 驅動的自動化將使許多工人更有效率並增加市場對某些技能的需求。

最後,新工作可能在諸如人工智慧的發展和監管方面被直接創造出來,還有更多工作將在整個經濟的一系列行業中被間接創造出來,因為較高的收入導致需求擴大。

最近的研究表明,短期內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將與近幾十年來計算機化和通信創新驅動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趨勢持平。

研究人員對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受威脅工作規模的估計從 9% 到 47% 不等。按此趨勢,每 3 個月約有 6% 的就業機會因為商業萎縮或消失而消失,同時工作崗位增加的比例略高於職位消失的比例,從而導致就業率增加,失業率大致保持不變。

事實證明,經濟能夠自行應對這種規模的變化,雖然應對情況取決於變化發生的速度,以及在難以轉變的特定職業中損失的集中程度。

研究一致認為,受自動化威脅的工作高度集中在低薪、低技能和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動人群。這意味著自動化將繼續對該部分人口的需求施加下行壓力,給工資帶來下行壓力,並對他們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產生上行壓力。

長期看,這方面可能還有不同或更大的影響。一種可能性是超星型偏向技術變革,其中技術的收益將為比高技能工人還少的社會極少部分人群享受。信息技術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則意味著只有少數玩家可能會佔據市場。

如果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能轉化為工資增長,那麼 AI 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收益就會只集中到部分人群身上,而不是為工人和消費者共享繁榮,這可能導致競爭減少,深化財富不平等水平。

然而,在歷史上和各國之間,生產力和工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且 AI 越多,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更廣泛行業的工人將有更多的工資和更多的休閑機會。

但其實現程度不僅取決於技術變革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取決於關於人工智慧將如何對工人和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影響採取應對的政策和制度選擇。

政策應對

技術不會決定一切;經濟激勵和公共政策可以在塑造技術變革的方向和影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適當注意和恰當的政策和制度應對情況下,先進的自動化水平可以兼顧生產力、就業率和普遍生活水平的極高。

過去,美國經濟適應新的生產模式,在保持高水平的就業率同時提高生產力,並且更多的有生產力的工人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得到更高的薪酬,從而激勵他們再次投入工作。但是,一些衝擊使勞動力中越來越多的工人失業。

本報告為新工人進入勞動力隊伍、緩解失業人員,保持勞動力隊伍和消除不平等的提供教育和準備戰略。大多數這些戰略將是重要的,無論AI驅動的自動化,但都更加重視AI對經濟發生重大變化的程度。

戰略 1:投資並發展 AI 的諸多益處。

如果注意負責任地最大限度發展 AI,AI 將對總體生產力增長將做出重要的積極貢獻,AI 技術的進步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力,幫助美國保持處於創新的前沿。

政府在通過投資研究和開發 AI 推動人工智慧領域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人工智慧更為先進的領域這樣的例子更多,比如網路防禦和欺詐交易和消息的檢測。此外,AI的快速增長也大大增加了對來自所有背景的相關技能的人的支持和發展需求。

除了其他可能的政策措施外,確定 STEM 領域和 AI 從業人群的多樣化和包容性的優先次序是解決由演算法偏差引起的潛在阻礙的關鍵。

初創企業和現有的企業的競爭,以及完善的競爭政策的制定,將越來越多地在創造和採用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新技術和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 2:教育和培訓美國人,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隨著 AI 改變工作的性質和勞動力市場所需的技能,美國工人需要得到教育和培訓幫助他們繼續成功,這樣才能做好準備。提供這種教育和培訓將需要大量的投資。

首先從未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早期教育開始,讓所有家庭都能為學生做好繼續教育做準備,其次投資從高中畢業的所有學生,並確保所有美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職業技術教育。

幫助美國工人成功地完成工作過渡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包括普及就業培訓和終身學習的機會,以及為工人提供更好的指導以引導他們進行工作上的轉換。

戰略 3:幫助轉型過程中的工人並賦予工人權力,確保大家廣泛共享由 AI 帶來的經濟增長收益。

決策者應確保工人和求職者都能夠找到他們最適合的崗位,確保他們以工資上漲的形式獲得正確的工作回報。這包括加強失業保險、醫療補助、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和有需要家庭臨時援助(TANF)等關鍵支持,以及實施新的計劃,例如工資保險以及為處於危機中的家庭提供緊急援助。

工人賦權還包括加強對有需要的工人和家庭的關鍵保障措施,建立 21 世紀的退休制度,擴大享有醫療保健服務的人群的數量。

增加工資、競爭力和工人議價能力,以及實現稅收政策現代化和實施解決差異地域影響的戰略,將是支持工人和解決與勞動力市場變化相關的重組問題的重要方面。

最後,如果很大比例的美國人在中短期受到人工智慧驅動的就業重組影響,決策者將需要考慮更加健全的干預措施,例如進一步加強失業保險制度和反補貼就業創造戰略以實現平滑過渡。

結論

對 AI 驅動的自動化的經濟影響作出回應是下一屆政府及其後續政府將要面臨的重大政策挑戰。AI 已經開始改變美國的工作場景,改變就業機會,以及對工作者在職場中獲取成功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

所有美國人都應該有機會參與到這些挑戰中,在這場政策辯論中,無論是學生、工人、管理者、技術領導者,還是只是作為公民,都應該有發言權。

AI 提出了許多新的政策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成為未來的政府、國會、私營部門、學術界以及公眾持續討論、思考的主題。

政府、工業界、技術專家、政策專家,以及公眾在這些問題上的持續參與應該成為推動國家政策利於創造共同繁榮的經濟社會的重要作用,釋放企業和工人的創造潛力,確保美國在 AI 的創造和使用中的領導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雲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微雲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