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應天府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在明代很重要?

應天府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在明代很重要?

原標題:應天府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在明代很重要?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我們翻檢明代史書常常能看到一個歷史名詞「應天府」,這個應天府究竟在什麼地方?它對於明代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有什麼樣的意義?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認識聊一聊這個問題。



應天府


今天南京仍然有一條叫做「集慶路」的道路,實際上,在元代時「集慶路」是一個相當大的地理概念。元代所設置的「集慶路」包括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州、溧陽州等,放在今天就是南京市及其周邊部分地區。南京地區在歷史上有很多名稱,隨著歷朝歷代的政區設置而變換。建元元年(公元1127年),南宋政府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並作為臨安之外的一個陪都。至南宋末年宋元戰爭的逐步推進,蒙元勢力攻取建康府只是時間問題。公元1275年,蒙元部隊從今南京雨花台地區進入建康城。元軍佔領建康後,設立建康府宣撫司。此後轄區名稱幾經變異,至1299年,改稱為「建康路」,且在行政關係上直接隸屬於江浙行省。1329年冬(元天曆二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此後直到蒙元勢力北撤,南京地區的名稱一直沿用「集慶路」。



今天南京城內依舊可以找到歷史的痕迹


元末群雄起義,各地起義軍攻城拔寨,奪取州縣,朱元璋勢力從亂世中崛起,並於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佔集慶路。該年三月,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至此,我們本文的「主角」終於登上了歷史舞台,此後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南京地區都被稱為應天府。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集團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朱元璋於是即位為吳王,以應天府為王都,並在此後幾年中對應天府進行大規模的營建。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朱元璋終於稱帝,仍以應天府為明王朝京城。第二年九月始建新京城,據稱征伐軍民工匠的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四年後新王城建設完成,都城內的宮城(即今明故宮)稱紫禁城。洪武十一年開始,應天府稱京師。不過「京師」的頭銜並沒有在應天府這裡停留太久。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獲得王位,打算離開南方,將自己的王都放在做燕王時期的「老巢」——即後來的北京。



明代應天府城牆遺址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從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開始的十多年中,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位於順天府的新都城也在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正式開工修建。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參考資料:

1.張廷玉等:明史


2.李新峰:明朝建國前的「應天府」與「建康」


3.蕭少秋:明初行省制度考略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第十六子被封為慶王后,所著的《寧夏志》歷史作用如何?
顧誠先生之代表作《南明史》,一部貨真價實的學術著作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