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6歲官二代用匠人精神做麵包在美國大受歡迎,在中國卻瀕臨倒閉

46歲官二代用匠人精神做麵包在美國大受歡迎,在中國卻瀕臨倒閉

真佩服有一種人,他可以始終如一做自己。不管境況多艱難,都遵從本心,永遠不出賣自己的靈魂。

創哥今天要講的就是這樣一位任性又倔強的老頭,麵包老爹: 陳澤禎。

他家世背景顯赫,民國四大家族「蔣宋孔陳」中陳家後代,自幼博覽群書,能言善辯。

早稻田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就做起了台灣《聯合報》特派駐日記者,又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毒舌電視評論員。從紙上戎馬到舌戰群儒,一生交友樹敵無數。

46歲那年,因政局突變,他憤怒辭去人人羨慕的工作,鑽到廚房裡,終日和麵粉、黃油、酵母打交道,在東西半球各開出了一家響噹噹的麵包房:「紅爐磨坊」。

因為口碑好名氣響,曾有上百國內外家媒體都報道過紅爐。外人以為做麵包光鮮亮麗,但只他自己知道這幾年經營下來有多苦。私底下,他經常更老友們吐槽說,他開麵包店開得很悲壯,因為利潤太低太低了!

……

見到老爹,總會有神奇的感覺,就像王朔評價姜文那句話:「明明沒欠什麼,但就覺得有愧疚,就覺得不為他做點什麼就是對不起他。」

先說麵包老爹的身世,不是一般的顯赫,那是相當顯赫啊。

他的爺爺是陳其美,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蔣介石拜把子大哥。更有一個說法是,「蔣家天下陳家黨」。他的兩位堂伯是國民黨CC系創始人陳立夫、陳果夫,他的父親是台灣著名企業家和金融巨子陳惠夫。

與堂伯陳立夫的合影。

因為與蔣家是世交,所以陳澤禎從小坐在蔣緯國的腿上長大的。

陳澤禎從小就是惹禍包,父親經常對別的家長說:「千萬別讓你家孩子和他玩,跟我兒子會學壞。」因闖禍太多,父親給他起了外號叫「活死人」,額,應該是放棄治療的意思吧。

因為他在學校的表現「相當出色」……

小學五年級,成功煽動全班同學罷課,原因是音樂老師上課偏心;初中全校拿刀追殺教導主任,因為看到訓導主任和女學生在教室親親我我;到高中,和社會小混混干仗,收保護費的流氓見到他已經會躲了……

雖然在大人眼裡這是胡作非為,但陳澤禎覺得見義勇為,俠忠義膽,他從小就在想,難道「仗義勇為」與「嫉惡如仇」都只能是說說,為啥就沒人敢身體力行行動起來呢?

為什麼只有我敢?恩,我真棒。

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他成了一名台灣《聯合報》的駐日特派記者,很快就憑藉犀利的觀點、勤奮的寫作,成了日本的電視節目時常邀請的嘉賓,就政治議題進行辯論,能言善辯的陳澤禎竟然史無前例地一次沒輸過,紅了半邊天。

有多紅?當他穿過新宿紅燈區,居然有媽媽桑在路邊朝他大喊「慶桑(日本人叫『陳先生』的發音)我好喜歡你」。

「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其實我從來就沒有回過頭過。以前我是靠打架干仗,長大後我靠筆杆子,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而已,但我還是我。」

他做人太硬氣,性格像炮仗一點就著,當時日本人一句"中國近代無文學"的羞辱,竟讓老爹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廢寢忘食的一口氣將高陽先生的鴻篇巨著《慈禧全傳》翻譯成全日文,這才出了這口惡氣。

1988年,因為親日派+台獨分子李登輝上台,他憤然辭職並移民美國了,想著李登輝發工資就噁心。

後來他在日本當了3年麵包師傅學徒,拜訪的全是日本大師級的師傅。

回美國後,在鄉村音樂首都的田納西州的70號公路邊,開了一家名叫"ALPHA BAKERY"(紅爐磨坊),一段時間後,國外媒體們蜂擁報道,還被推為了"東南七州,好吃、懂吃、捨得吃的人們的店"。

偶然得到機會回中國開店後,老爹耿直的性格絲毫沒有改變,在對待麵包的原材料上更是錙銖必較。

開店之初,老爹親自去挑選麵粉,但很快他就發現這些麵粉的蛋白質含量竟然全不相同,甚至連交貨量都無法保障,老爹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生悶氣,有人看不過,就勸他反正吃起來都一個樣,沒必要跟麵粉過不去。

結果老爹大發雷霆,難道堂堂一座北京城,連一種製作麵包的麵粉都沒有嗎?不得已的老爹只能退而求其次,跑到星巴克的庫房裡去借了一批麵粉,後來他又專門託人去了找,直至買到進口的歐洲麵粉時,老爹才滿意地鬆了口氣。

然而老爹很快就又發現,自己對麵包的品質要求與中國市場上對麵包的概念有著天壤之別。

老爹認為每個麵包都是有靈魂的,為了做成口味極佳的麵包,老爹甚至不計任何成本,他始終堅持堅持「好設備+優質原料+傳統好技術」。

於是老爹十幾年前就花4萬買了一台日本烤箱,這對於還沒有任何盈利開源的麵包店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但老爹似乎並沒有過多在意,不僅如此,他還堅持使用最優質的原料,比如德國進口的粗糧麵粉,紐西蘭安佳黃油、韓國幼砂糖、法國酵母等。

除此之外,老爹還認為"什麼麵包用什麼麵糰"才對得起做出來的麵包和消費者,紅爐磨坊總共有18種麵包,老爹每天都會製作18種麵糰,不僅費時,而且十分費力。

在老爹看來,如今很多麵包店為了銷量和成本只用一兩種麵糰,然後在形式上稍微改變一下,就成了新品,其實是一個麵包師所不恥的。做麵包不是做包子,包入什麼餡就是什麼味道的包子,這完全是一種欺騙行為。

事實上,如此高額的製作成本和時間成本讓周圍的人驚出一身冷汗,紅爐磨坊也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價格自然而然也就比其他麵包店貴出一截。

14年前,36元一個的德式麵包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吃慣了含有色素、香精和添加劑麵包的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無糖零脂的雜糧麵包,他們甚至還把老爹罵了個狗頭淋血,又丑又小的麵包還賣這麼貴,就是一家黑店。

每當這個時候,老爹總是哭笑不得,別人勸他入鄉隨俗,可老爹也只是擺擺手,"想掙錢容易,加點香精柔軟劑防腐劑足以唬人就可以了,可是我都堅持了十幾年了,如果我也那樣做了怎麼對得起我咬牙堅持的這十幾年?

那天和老爹在一家他常去的日料店吃飯,吃完後他讓服務員端來一杯咖啡,沒囑咐服務員很默契地就拿了兩包糖,老爹笑眯眯地說:人生這麼苦,一定要多加點糖。

如今,北京的房價漲的飛快,原材料也越來越貴,老爹的麵包店一天不如一天,每個月都要賠一二十萬,他故意輕描淡寫說,也許我們明年就要關門了,但還是能聽出話里那難以掩飾的悲傷。

讓他這麼快樂的老頭悲傷的事情,恐怕也只有這家快堅持不下去的紅爐麵包了吧。

即便如此,老爹在對待做麵包這件事情上依舊固執的像塊石頭,原材料決不妥協,以至於他需要用美國門店的微薄盈餘來補貼北京店的虧損。

老爹想不明白,怎麼自己做麵包的態度在美國行得通,在中國就行不通呢?每每想到這些,原本愛說愛笑的老爹總是忍不住嘆氣,「知道的當我們是寶,不知道的嫌我們又丑又小,酒香未必不怕巷子深,但是我至少做到了酒香。」

老爹坦言其實自己並不想關門,唯一讓他欣慰的是,雖然自己人瞧不上,但來自歐洲各國的老頭老太太們卻對老爹的麵包讚譽有加,稱紅爐磨坊的麵包「比德國更德國、比法國還法國」的麵包。

GIF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老爹捨棄不掉這群死死跟著自己的員工,他早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待,每次看到員工忙碌的身影,老爹就一次次打消關張的念頭。

老爹和他的小鬼頭們。

紅爐磨坊的員工大多從開業時進店,一待就是十多年。他們從學徒到成家立業,整個人生軌跡都與紅爐磨坊緊緊交織在一起。有的雖然已經離職多年,但每逢假期依舊會帶著孩子回來探望紅爐磨坊的老夥伴。

雖然不知道紅爐磨坊還能堅持多久,或者連明天也撐不到了,但已是古稀之年的老爹說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用西方的方法,讓中國的麵食走向世界,他說自己留學不是為了回來以傲鄉人,而是為了子孫有問可學。

到今天紅爐磨坊已經堅持14年了,老爹說有可能明年就關門了。在中國開一家有所堅守的百年老店,真就那麼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雲世界 的精彩文章:

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報告,敦促特朗普政府確保美國 AI 領先地位

TAG:微雲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