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些老年人為何擺脫不了破產宿命?

一些老年人為何擺脫不了破產宿命?

原標題:一些老年人為何擺脫不了破產宿命?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老齡社會。從當時到現在,被劃入老年人的日本居民,基本上都是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參與者。他們(她們)在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時期,勤奮工作,注重儲蓄,從來就沒有意識到會有「老後破產」的晚年生活。


所謂老後破產者,指的是收入低於日本生活保護標準(不足120萬日元、7.4萬元人民幣)的日本老年居民。據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的數據,日本有近300萬人年收入不足120萬日元,其中僅70萬接受了生活保護(在日本,養老金金額低於一定標準,就可享受生活保護,包括生活資助費用以及醫療、護理等方面費用的全額資助),剩下的200多萬人只能靠養老金勉強度日。而那些收入稍高的老人,日子同樣不好過。


香港的許多老年人,生活同樣悲慘。悲慘程度甚於日本的老人


房租、醫療費、護理費都是非常昂貴的支出,能夠結餘出來生活的費用寥寥無幾。雖然許多日本老人保留著中青年時期留下的存款,但這樣的存款與其說是財富、財產,倒不如說是負擔,因為有了存款,就無法滿足接受生活保護的資助門檻要求。而靠著存款過日子,錢就在不斷快速消失,這也讓老人們相當焦慮。


領到養老金的老人,如果生病,常常不敢到醫院去診治。因為日本的醫療保障政策規定不同年齡層次的老人,需自費承擔三成、兩成、一成的醫療費。問題是,哪怕是三成、兩成甚至一成的醫療費用,往往也大大超出了這些老人的承受範疇,所以乾脆不去看病,自費買點葯應付一下甚至是蒙頭大睡強行把病「熬」好。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獨


這顯然要歸於醫療保障政策的缺陷,如前述,因為生活資助門檻的存在,也讓養老保障出現了覆蓋不足。但話說回來,日本老年人口總的數量已經超過3500萬人,75歲及85歲的老年人分別超過了1700萬和1000萬人,如果保障政策中去除相關的醫療費自負比例和生活保護資助門檻等限制,將對日本養老金資金體系和國家財政構成更大的壓力。


這一切似乎已經構成一個難解的怪圈:日本在二戰戰後迎來了經濟騰飛,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而在當時,日本的國民人口結構相當合理,這也可以被視為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問題是,城市化、工業化程度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人們始料未及的現象,那就是適齡人口結婚年齡的提高,選擇不婚或已婚不育的家庭也在增多。這種情況下,日本經濟走向高度繁重,但不可避免的加速邁向老齡化社會。在少子化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養老金繳費人口越來越少)的當下,越來越多、年齡均值越來越大的老年人群體的養老支出,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的負擔變得越來越重。


這也是老後破產問題難以破題解決的關鍵所在。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此前曾推出《無緣社會》、《女性貧困》等反映日本社會現實問題的紀錄片和同名書籍,在日本國內外均受到廣泛關注。NHK特別節目《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2014年9月播出,節目內容也經整理改編為了同名書籍。《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這本書用大量翔實案例向讀者展現了日本國內老後破產的蔓延之勢,深入探討了問題成因及破解的可能性路徑。

所評圖書:


書名:《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


編著:(日)NHK特別節目錄製組


譯者:王軍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書影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年過70歲的受訪者,中青年時期均為努力工作的上班族,曾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有過各種美妙的設想,因而在真正步入老年並陷入困境以後顯得十分困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也看不到希望所在,只能被動的削減各種生活費用,甚至為了節約開銷而不去醫院求診。書中提到,對日本首都東京的港區的獨身老人進行採訪時了解到,超過八成的受訪對象因為擔負不起自負一成的護理費,所以就不得不拒絕護理服務。

《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書中藉助案例介紹了單身生活的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情況。他們(她們)收入水平稍好於完全沒有收入和存款的同齡老人,但因為自己病患或傷患而喪失了外出行動能力,所以只能被動等待護理人員上門服務,到自家住宅陽台看風景也根本辦不到。這種情況下,相關的老年居民的社會關係、社會聯繫幾乎全部中斷,會變得越來越閉塞而沉悶。


老後破產現象也不僅僅出現在城市。書中提到,日本農村中的養老難問題實際上比城市更加突出。特別是在農業經營日趨嚴峻的形勢下,許多農民能夠通過務農獲得的營收不增反降,而養老金數額又少得可憐,所以他們(她們)無奈的堅持高齡勞動,盡量減少生活開銷,也同樣不到醫院看病。



中國農村同樣有大批孤獨終老的老人


中日兩國國情不同,日本在相對很短時間內進入所謂的「超老齡」社會,也有著特殊原因。但日本國內出現的老齡生活質量下降特別是少部分老年人老後破產,陷入極其嚴重的生活困境,甚至喪失了生存勇氣和希望的現象,也需要引起我國讀者的關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老齡生活質量下降、老年人老後破產問題,並不能簡單化的歸結於日本政府某一方面的政策,更不是日本老年人群體「不夠勤奮」,而是有著多元的、深層次的、相互聯繫及相互制約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政策改進很難尋求到不引發連帶負面影響的、合理的突破口。中國社會未來也將邁入老齡化社會,要避免出現日本等國的包括老後破產在內的相關社會和經濟問題,需要加強政策的前瞻研判,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策經驗和教訓,加緊政策試驗、試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TAG:學術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