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土匪山賊「七不奪,八不搶」很好理解,但為何不搶舉人呢?

古代土匪山賊「七不奪,八不搶」很好理解,但為何不搶舉人呢?

流傳最廣的是「七不奪,八不搶」,而關於這「七不奪,八不搶」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唐代時東北的土匪就規定:盲、啞、瘋、癱、僧、道、尼不搶; 同是「鬍子」不奪,娶媳嫁女不奪,送殯不奪,搬家不奪,山溝不奪,碼頭不奪,鰥寡,孤獨不奪,醫生不奪。另外在這些之外,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進京趕考的舉子不搶。

前面的「七不奪,八不搶」很好理解,但為什麼不搶舉人呢,按道理,趕考的舉子多半帶了足夠的盤纏,並且都是單獨前往,書生多半又文弱,應該是最好下手的對象啊,為什麼偏偏不搶他們呢?原來,這背後的原因不在山賊土匪身上,而外趕考舉子身上。

古時候,對讀書人來說,能成為舉子,實屬不易。他們從童生到秀才,從秀才到舉人,一步步走來,如同現代社會的中、高考,只有出類拔萃者才能勝出。有幸能中舉的,便相當於國家的後備幹部,自然是前途無量了。

所以才有《儒林外史》里的范進多次考試不第,最後終於中舉,喜極而瘋的故事。

這些舉子,作為國家的人才,他們的名字自然是登記在冊的。而他們的安危自然也會牽動著上層的心。

如果在進京趕考的路上,被土匪洗劫,遭受意外的話,則有可能招致官府的圍剿。這種得不償失的買賣,土匪們當然是不會做了。

不過,這是遇到「好土匪」才有可能出現的局面,如果遇見悍匪,那什麼都是白搭。我國古代土匪一開始也是農民,一般都是活不下去,才去當得土匪。而土匪中也有些窮凶極惡的人,犯了事去當的土匪,遇到這種土匪就比較要小心了,很多這樣的土匪基本沒有啥道義可言。所以說古代土匪山賊不是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而是一般不會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球哥來聊球 的精彩文章:

你們知道為何南方宗祠多,而北方就很少見嗎?揭開迷戀婦女的原因
閱人無數的康熙帝,為何見到12歲的孫子乾隆時,驚得放下酒杯?

TAG:球哥來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