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最聰明的人都在不停學習?

為什麼最聰明的人都在不停學習?

現在整個互聯網都充斥著所謂的「效率雞湯」,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喜歡培養各種習慣。早上要有的習慣,下午要有的習慣、晚上要有的習慣。各式各樣的習慣導致我們要一直連續做同樣的事情,直到我們可以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

習慣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有效率。但是習慣還是有壞處的,這些壞處我們卻從來不談,因為習慣會導致停滯不前.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讀500頁書,而我們今天就要講講為什麼學習可以幫我們提高效率:為什麼最聰明的人都在不停學習?


為什麼習慣會讓人停滯不前?

為了了解習慣的壞處,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好處。

讓我來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第一次開車的時候,差點發生了車禍。看見停車標誌的時候,我本來想踩剎車的,但是卻踩了油門。當時的教練抓緊了車把手,抱頭減少傷害,臉上充滿了恐懼。幸運的是,車子轉了向,我也踩下了剎車板。於是回程中我萬分小心,但還是幾乎讓我們送命。到了現在,我可以毫不費力地開車,還可以一邊喝飲料,一邊聽音樂。我甚至還可以同時和我周圍的人聊天,但絕不會錯過音樂的節拍,有時我甚至都不需要看路就可以直接開車回家。

從我第一次開車到如今熟練到完全不需要反應,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這樣的自主行為是我們的身體本能,讓我們通過一遍遍的練習就可以直接做事,它讓我們更有效率。但自主行為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我們對過程越熟練,就越難以繼續學習並提升相關技能,也越不願意嘗試新事物。我們用進步和給予換取了效率,然後趨於穩定。

一遍遍地做同樣的事情並不會帶來提高。美國記憶冠軍、作家 Joshua Foer管這個叫「一般穩定區」。在他的新書中,他解釋了這其中的原理: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Paul Fitts和Michael Posner嘗試用獲得技能的三個階段來解釋這個問題。在第一個階段,即任職階段,我們理性分析任務並嘗試尋找高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第二個階段,聯想階段,我們變得沒有之前集中注意力,但犯錯誤更少了,變得更有效率。最終,我們到了自主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就可以做到想要的狀態了,大部分情況下,這是件好事。

但問題是:人類的本性不是重複做一件事。《黑天鵝》的作者Nassim Taleb說:「人類天生不會做重複的事情,但一些區域或行為的限制(比如辦公室、體育館、上下班、運動)讓我們長期經受同樣的折磨。」

學習重於效率

「給我六小時砍一棵樹的話,我會花前面的四小時來磨斧頭。」——林肯

現在的問題關鍵是:習慣讓我們更有效率地重複做一件事,學習是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來挑戰自己。以下是我對大家的建議:

我們應該更專註於學習而不是效率,因為學習是效率的最終體現形式。

我們應該從我們做的事情中學習,而不是向我們要做的事情學習。

我們要慶幸我們所學到的,也要慶幸我們所做到的。

儘管學習需要花費時間,但它的回報是終生的。股神巴菲特也這麼認為,他說:「事實上,投資自己是最划算的,你所學到的一切都不會被人搶走。」

作者寫於2016-06-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幾個巧妙的小技巧,教你在增肌的同時實現減脂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