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皇帝姓李,禁止百姓吃鯉魚,那明朝人可以吃豬嗎

唐朝皇帝姓李,禁止百姓吃鯉魚,那明朝人可以吃豬嗎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糟粕中有一種那就是「避名諱」。名諱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先秦時期就存在了。《禮記》中記載,臣子的兒子起名不能和世子重名。《公羊傳》記載,名諱主要是為了尊敬尊貴的人、賢明的人和親人,本意是好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越來越離譜。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皇權變得至高無上。關於名諱的講究也越來越苛刻。一些物品的名字也不能和皇帝甚至皇后的名字重合,甚至諧音也不行。比如漢光武帝劉秀的名字里有一個「秀」字,所以「秀才」也就變成了「茂才」;順治的名字叫做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本人倒是不介意,過年的時候百姓還可以貼個福字。但是後來「福」字也成為忌諱;劉邦的老婆呂后叫做呂雉,所以人們也不敢把野雞稱為「雉」。

到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所以唐人禁「虎」這個字。古代夜壺也叫做「虎子」,為了避李虎的名諱,改成了「馬子」。

把夜壺改個名字倒也沒有什麼,關鍵是在唐朝,鯉魚也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吃。唐朝的鯉魚被稱為「赤鯶公」。《酉陽雜俎》中記載,唐朝有法律規定:如果捕魚的時候捉到鯉魚,就應該馬上放生,不可以吃。如果有人賣鯉魚,就會受到六十杖的刑罰。鯉魚也被稱為「赤鯶公」,又可以略稱為「赤鯶」。因為唐朝皇帝姓「李」,與「鯉」諧音。

不吃鯉魚還能忍受,畢竟河裡面還有這麼多的魚。豬肉是古代主要的肉食之一。明朝的皇帝姓「朱」,如果不吃豬肉的話,百姓的生活就太沒有滋味了。

在明朝的時候,雖然不能直呼「豬」的原名,將豬稱為「彘」或者「豕」,但是老百姓還是可以吃豬肉的。皇帝也帶頭吃豬肉。不過在明武宗時期,曾經有過一陣全國禁止吃豬的命令。

原來明武宗朱厚照不僅姓朱,而且屬豬。所以朱厚照下令百姓養豬吃豬。《明實錄·武宗實錄》中記載:「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萬曆野獲編》還說,一旦發現殺豬賣豬,全家老少直接發配到邊疆,比唐朝賣鯉魚可怕得多。但是祭祀的時候要用到豬,百姓全都不養豬,祭祀的豬也找不到了。所以「禁豬令」堅持很短的時間就被取消了。

參考文獻:《明實錄》、《萬曆野獲編》、《酉陽雜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神算無比,留了這一手,使得他的後人避亂百世
呂后出身名家,容貌靚麗,為何嫁給痞氣十足的劉邦?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