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NASA將通過「技術特徵」來定位外星文明

NASA將通過「技術特徵」來定位外星文明

NASA將通過「技術特徵」來定位外星文明

戴森球想像圖。

假如你從沒有在星空下思索太空中有沒有外星文明,那你就不會明白最近NASA提出要通過「技術特徵」來定位外星文明意味著什麼。

今年9月26日NASA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技術特徵研討班(Technosignatures Workshop)」,是NASA在美國國會的要求下,重啟外星文明搜尋工作的第一步。

人類有史以來,尤其是近幾百年以來,人類一直在追問宇宙中除了我們以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文明?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但這並不妨礙一代代人為之付出努力。而NASA的最新嘗試,是想要了解並在宇宙中探尋外星文明的「技術特徵」。

「技術特徵」簡單地理解就是一個文明因擁有技術而表現出來的某種特徵。比如一直以來,我們都把無線電波當成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的技術特徵。但近年許多專家開始傾向於不把無線電波當成技術特徵。原因很簡單,因為宇宙中充滿了無線電波,而它們大多是由自然產生的。

SETI是最早進行外星文明搜尋工作的組織。但SETI更善於搜尋外星文明有意發送的無線電信號。搜尋「技術特徵」意味著要搜尋那些由技術文明無意間產生的特徵信號,而這種信號必然要成為這種文明存在的證據。

這樣的「技術特徵」既可能包括激光發射、巨型結構——比如戴森球,也有可能包括被嚴重污染的大氣層。在研討班上,專家們還討論了通過熱信號來探測存在於系外行星表面的巨型城市,以及在系外行星周圍尋找衛星的可能。但無論這種特徵是什麼,要找到它們,都首先需要我們掌握一種先進的技術,來確定我們的發現究竟是否是外星文明的技術特徵。

為搜尋外星文明技術特徵而進行的各種合作是有先例的,SETI在1993年以前一直是NASA的項目,而1993年以後,依然有各種組織和個人在維持著SETI的運作。「技術特徵研討班」的舉行,意味著NASA要重返這個領域。

NASA的回歸,也是建立在過去幾年取得的一系突破性發現基礎之上的。一直以來我們都不知道其他恆星周圍是否存在行星。而現在,僅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就已經在一小片天空中,發現了至少2600顆系外行星。

手中掌握了這些數據,人們就不再有理由懷疑,銀河系乃至宇宙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行星。美國國會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開始急切地要求NASA在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尋找文明存在的證據。

當前正在研製和建造的望遠鏡有能力對系外行星進行直接成像,並研究它們的大氣層。或許它們就有可能在這些行星表面發現異常的熱點。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凌星法,發現圍繞這些行星運行的衛星。將來會發現些什麼,現在還無人能知。但巨大的想像空間不免讓人有些小激動。

NASA將通過「技術特徵」來定位外星文明

開普勒22b想像圖。NAS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天文 的精彩文章:

對於太陽系邊緣的神秘力量,有了新解釋!
朱諾探測器第14次掠過近木點,似乎又拍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景象

TAG:星空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