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這部最好的愛情復仇B級片上映了
十五年前的今天,《殺死比爾》第一部首映。
標題沒說全,我想說的是,這是復仇片里最好的愛情片,愛情片里最好的B級片。各位有異議的就加個「之一」吧。
影片的大多數亞洲場景都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影棚完成的,其中包括了大量日本內景戲。所以在字幕里看見韓三平的名字也不必驚訝。
《殺死比爾》從頭到尾只是一個復仇新娘的故事。
簡單的情節、極致的暴力、滿屏的血漿……乍一看這片和其他B級片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殺死比爾》系列卻得到了大批擁躉,成為新千年之後最具魅力的電影之一。
在《殺死比爾》之前,昆汀已經用《落水狗》和《低俗小說》彰顯了自己打亂時間線的敘事能力,用《真實羅曼史》和《殺出個黎明》確立了自己狂轟濫炸的暴力美學。
《落水狗》,《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的誕生宣告昆汀把兩種風格融為一體。而它的起源只是昆汀和他當時的繆斯烏瑪-瑟曼在拍攝《低俗小說》期間的一次談話。
昆汀說想拍一部70年代風格的功夫片,烏瑪想出了那個著名的片頭即血泊中的新娘。
隨後昆汀把劇本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30歲的烏瑪。
有人說,看昆汀的電影不需要動腦子,只要放鬆下來跟著主角一起砍瓜切菜就行。
但是昆汀並非一心迷戀血漿。他能放肆也能收斂,拍得了滿地斷肢,也懂得讓重重一擊化為一絲雪白血紅。
尤其最後的決戰沒有濃墨重彩,最後一片白茫茫大雪真乾淨。
你看這構圖
這色彩
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經典畫面。
昆汀窺探到了人性中渴望暴力的陰暗面,但他一方面肆意表現暴力,一方面又用動畫和古怪的幽默感平衡了極端的殘酷。
比如石井一蓮的黑暗童年是用動畫形式講述的。
比如慘案現場,貌似死去多時的新娘忽然啐了警官一臉唾沫。
比如那輛顏色和名字都無力吐槽的卡車
還有即將大開殺戒之時鞋底露出的F Word
這種對血腥刻意的誇張和滿不在乎的態度彷彿在提醒觀眾:這不過是一場遊戲,所以如果你喜歡也不必有罪惡感,盡情享受吧。
順便借女主的手教育了一下未成年人不要混黑道,否則會被小姐姐用武士刀揍屁股,而她剛剛砍了一整個黑幫。
還有一種平衡,在今天看來有些套路,就是讓角色亦正亦邪。
昆汀從未塑造過完全正面的角色,甚至他的故事裡大多以反派為主角。這似乎是一條人物塑造的定律,正面人物很難出彩,而單純邪惡的人物又容易讓人反感,所以電影中的反派常常被賦予了悲情家庭背景、高智商、藝術品味等等美好的品質。
這一切都濃縮在石井一蓮面對生死一戰時一個優雅的屈膝禮。
不過昆汀還是那個頑童,難得的正經一刻之後,他給石井安排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死法。
說完劇情再說兩句配樂。
昆汀說這部片子里的所有音樂都是其它電影的,來自於他收集的電影原聲帶。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開場那首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歌詞和這個故事無比契合。還有雪地花園那場對決時的曲子,想不到弗拉明戈舞曲配武士刀決鬥竟然毫無違和感。
昆汀在第一部里刻意抹去了主角的身份,女主的名字唯一一次出現被做了消音處理,而男主只露出了把玩武士刀的手。
一場惡鬥之後,女主划去名單上又一個名字。此時蒼涼的笛聲響起,彷彿回到當年篝火旁,她是聽故事的女孩,他是一會兒吹笛子一會兒講故事的男孩。
那時他們不需要名字,不需要身份。
那支笛子第二次吹響是在婚禮的教堂門外,笛聲停下,屠殺開始。
或者,我們可以再回顧下影片那些精彩的海報,來為本文收尾。
好的,就到這裡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