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下令拆的北京城門和城牆?並不是你們以為的那個人

是誰下令拆的北京城門和城牆?並不是你們以為的那個人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周六老照片系列/宋燕(文)

作為皇城的北京古城始建於元朝,在明清形成完整的結構,厚實的城牆沿著如今二環路-前三門大街一線,共有「內九外七皇城四」20個城門——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如果它們還在,現在一定是世界遺產,可惜它們都在解放初期被拆掉了。這是北京城建史上一個巨大的遺憾,也算得上中華文明的一個損失。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是誰下令拆的?

清末北京城牆

在新華社記者王軍寫的《城記》當中,曾有幾個回憶者指出是毛主席。文件顯示,1953年8月12日,毛澤東在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說過:「拆除城牆這些大問題,就是經中央決定,由政府執行的。」

1958年1月中旬,毛又在南寧會議上說:「輕視過去,輕視小腳,輕視辮子,難道不好?北京、開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青島、長春的房子就好。我們不輕視過去,迷信將來,還有什麼希望?」「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1958年1月28日,毛又在第14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有個朋友說我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輕視過去,迷信將來,這幾句話恰說到好處,『好大喜功』,看是好什麼大,喜什麼功?是反動派的好大喜功,還是革命派的好大喜功……南京、濟南、長沙的城牆拆了很好,北京、開封的舊房子最好全部變成新房子。』迷信將來』,人人都是如此,希望總得寄托在將來。這四句話提得很好。」

從這些記錄來看,毛支持拆舊建新是無疑的。不過親手下令拆城門城牆的,卻另有其人。親身參與過拆城門城牆的前北京建設局工作人員孔慶普寫過一本回憶錄,講述了拆城過程中的很多信息,他的回憶與記錄顯示,做這個決定的人,是劉少奇。

清末的北京城牆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孔慶普說:「1950年,我在北京市建設局道路科工作,負責橋樑養護與管理工作,以及城牆和城上建築物等古建修繕管理工作。1951年春節過後,我指揮9名工人,組成了三個「城樓調查小組」,1951年4月,周恩來總理讓政務院給北京撥了維修款,修繕城樓。1951年修繕完了七項工程以後我們報上了第二批的修繕計劃,但一直都沒信。到1952年5月份,得到的任務是——拆。就這麼突然。是誰讓拆的?後邊才知道,是劉少奇。

根據孔慶普的記錄,1952年4月8號,北京市建設局召開拆城門工作會議,布置落實市裡提出的拆除城門的任務。時任建設局副局長的許京騏說,前幾天市長碰頭會上,彭真同志說,少奇同志說了,北京要建設成一個新型城市,要清除一切影響建設的障礙物。城門和跨於街道上的牌樓、門樓,都屬於障礙物。

各位市長對少奇同志的指示不理解,彭真同志又說:「是啊,我也不理解,少奇有指示,有什麼辦法呢!拆城門可是一件大事情,五百多年的北京城,說拆就拆,恐怕老百姓也不同意。至少不能一下子全拆光吧,正陽門城樓和箭樓不能拆,西直門是唯一的一座完整大城門,也不能拆。剛剛修繕完的幾座城樓(東直門城樓、阜成門城樓、安定門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可以安排在最後,如果能不拆就保留下來了。先安排規模小的、破壞嚴重的和次要的城門,暫定五年拆完吧。」

安定門城樓

建設局根據彭真市長的這個意見,排出了一個拆除順序,分5年拆除絕大部分城門,保留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西直門整座城門。之後把計劃報了北京市政府。

按照北京市的意思,是通過拖延的方式,盡量多保護下幾座城門,但此後的指令並沒有讓他們實現這個願望。1956年6月,上級要求拆除幾年前剛剛修繕的阜成門城樓,雖然不少市民給《北京日報》和建設局寫信表示不解,但執行任務的計劃依然按部就班。6月16日,孔慶普接一些對城樓有感情的建設局老專家最後看一眼阜成門,向它告別。活動當天,文物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院單士元告訴大家,為城門、城牆的事,彭真曾找過毛主席,毛主席的回復是:「我分工管黨內事,政府事少奇同志管。」

單士元又說,今年(1956年)春季,政協會討論修改道路建設規劃會議上,彭真同志說:北京城不應該一掃光,把城牆的四角和完整的城門留下來,再保留幾座剛修繕過的城樓以及基本完整的城樓,再保留一兩段堿牆,這樣北京城的輪廓就有了。

彭真的意見在1958年又表達了一次,,1958年9月27日,北京市委建工部召開市政養護單位彙報會。梁正忠部長談到彭真同志在城市建設工作會議上一段關於拆城的講話。彭真同志說,外城的城牆和城門全拆完了,內城的城門已拆除大半,北京城不能一掃光。總理說過,正陽門城樓、箭樓和古觀象台要保留。我看把內城牆的四個角保留下來,把西直門這座唯一完整的城門保留下來,再保留幾座比較完整的城門及一兩段城牆,後人就可以知道北京城的輪廓和大概模樣了。

當年的崇文門

彭真的個人意見沒有得到組織的認可,在反「保守」的「大躍進」浪潮中,北京市政府再次發出拆除城牆的決定,原來零星的拆除活動變成了大規模的拆除行動。1958年當年,朝陽門箭樓、東直門箭樓城台、東便門城樓、右安門城樓被拆除。1959年拆除了外城城牆和內城的部分城牆,這一年底,外城城牆被徹底拆除。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鐵道工程開工,施工方以備戰需要申請延城牆沿線修建二號線,並得到國務院批准,一期工程拆了內城南牆、宣武門城樓、崇文門城樓。二期工程由北京站經建國門、東直門、安定門、西直門、復興門沿環線拆除城牆、城門及房屋,全長約16公里。

1969年,彭真念念不忘的西直門城樓,也被拆除了。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下令拆除城牆、城門的劉少奇,執行中央決定但仍有自己意見的彭真,都於1966年被打倒,拆除城門和城牆的決定依然被貫徹到底,這裡面固然有領導意志的原因(可能是首要原因),但也有當時普遍社會心理的因素。

拆城牆的運動不是49年後才開始的,它起始於民國時期。

民國成立時,很多人認為應開始新時代,而舊城牆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餘孽,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過轟轟烈烈的拆城牆行動,1912年,上海城牆被拆除,1913年杭州城牆消失,1917年又拆除了廣州城牆。1951年「梁陳方案」(建議保護北京古城,中央機關和北京市機關在古城外集中興建)提出時,北京市委市政府讓幹部們討論,當時聽到方案的人都哈哈大笑,覺得這是荒唐的想法:「中南海是首都的中心,政治中心當然要設在中心地區」,「中央機關都集中在一起,國民黨、美國飛機扔個炸彈,不就全毀滅啦?」、「北京城40多萬人,就算遷出一半也不可能,中央怎麼能採納這種空想出來的方案」……在這種社會情緒下,梁思成就算想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是很難。1950年北京制定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當時雖然並無人提出拆除城牆,但與會者們對於適當地「開牆打洞」是很支持的,當梁思成提反對開豁口時,很多專家表示「說話辦事應該考慮實際情況」,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鼓掌,梁思成只好不說話了。

大部分人很難站在未來去考慮當下的問題,這就是所謂「歷史局限性」。後來人回頭去看時,常會有巨大的遺憾之感。

後記

北京城牆被斷斷續續拆除的10年多的時間裡,有一位年輕人張先得畫了大量古城門水彩畫,它們在今天已成為不可多得的北京古城牆的珍貴史料:

END

系列爆文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李勣為什麼是廢王立武的關鍵人物
西晉第一男團不完全扒皮:金谷二十四友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