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2

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2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一一梅墨生在台灣的演講

三、先有為,後無為;先有意,後無意。

但是這個意呢,又不能太重。練意是有為法,依我的體會,要從有為最後追求到無為,但開始的這個「有為」很重要。我見到有些人講,太極拳要「無為」。但我想,如果你開始就無為,你後面沒有。你上來就無為,你那真的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了。必須先要有這個種子在這兒,要有這一靈的感覺,要有這陰陽的靈明,有了這一點,微微有這個意思。所以,這個意呢,是識神,在道家說是識神,認識的識,識神的訓練,是後天的神。後天的神是思慮之神,先要用這個思慮之神,它是後天法,但是終歸要歸於無意,要歸於空無。所以開始的有,跟後來追求的無,這期間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每一個人的漫長,有多長,這個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很快就進入狀態了,有的人可能要好長時間。所以一般來說,太極十年不出門,這是強調它的常規和慢。但實際上呢,有的人用不了那麼長,像李經梧老師教的弟子,我有的師兄大概幾年間他就有功夫了,其實他很快就領會這些東西;但有的人可能練二十年到現在也沒有。因為說實話,李經梧老師他也是適合教上根利器,他不適合教比較初階層的,他教上根利器者,他是直接說到本來,有悟性的有慧性的,很快就能得到了。那悟性差的就覺得不得其門而入,甚至練著練著自己就灰心了。本人最多是中器,跟他學到五六年的時候,我還沒進入狀態,那時候我甚至很灰心。我說這太極拳這麼難練哪!我跟家鄉第一個隱居的老師學過,那時候自以為都能打了,跟人動手也還可以。但是跟李老師一學這太極,李老師說把你原來的東西要退了。這一下我連原來的也沒有了,然後,李老師的又練不到身上。哎呀!那時段很灰心,那時連事業上也很灰心。我那時候還在河北工作,我的孩子也還小,時光真快,三十年了。所以那時候灰心得很,拳也覺得天天晚上練,天天不長進,最後是舊的忘了,新的還拿不來。所以呀,大概真的是十年左右以後,才有感覺。所以我覺得這個有為法,開始是很重要。

我後來跟胡海牙先生學內丹,胡老說:「先有為後無為,由後天返先天」,跟李經梧老師講的太極內功一樣。所以有一次我跟胡老說,我說怎麼你講的跟我的第一個老師和李經梧老師講的一樣。胡老說:「對了的只有一個,錯了的干差萬別。」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河裡的月亮千萬個,那都是假的。所以那是偽道,大道只有一個。這句話在我來說,當時聽來擲地有聲。實際今天我也跟大家彙報,我想在座一定有搞文史專業的,泛濫看去中國的道學,不只是先秦的道家,其實先秦諸子百家都是追求那個道,到春秋戰國,到戰國以後,眾說紛紜,各自說自己所認識的東西,這會兒才成了諸子百家。它是到了秦漢以後,大家才要分門別類。其實道是一個,所以堯帝傳給舜帝的心法,那十六字訣,就說得很清楚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都是精一之道。而孔夫子,這是儒家說:「吾道一以貫之。」莊子說:「知其一,萬事畢。」與天為徒,是一也;不與天為徒,不一也。所以「與天為徒一也,與人為徒不一也。」不一也,就是二,二就不對了。所以中國的哲學往深處問,說太極拳是哲學的拳,智慧的拳,往深裡頭問,其實就是合二為一之術,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陳摶,華山老祖,陳摶傳出來,傳到了宋儒周敦頤那個太極圖。他講的是萬物的創生,從虛無的天道,虛無大道化生萬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八六十四,這是萬。所以周敦頤演的那個太極圖是由無到有,是「順則凡」。而無極派陳摶自己所說的是無極圖,由萬物的萬,往少了去,以至於合乎虛無大道,逆則返。這個是從無中生有,道是虛無生一氣,然後怎麼樣,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然後有五氣,然後有八卦,然後有萬物,細緻的分化,最後有形的萬物。這是太極圖,這是周敦頤,儒家所說的道,解釋萬物生成。但是道家以陳摶為代表,他自己隱而不說的是無極圖、是先天派。由萬,由八八六十四,然後再往上返到八,返到五,返到三,回到一。所以道家修鍊內丹一定是要五氣朝元,三花聚頂,然後復歸於混元一氣,最後返還到虛無。這就是「逆則仙」。所以「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到煉虛合道就是無極了。所以就是由萬而回歸到一,這是「逆則仙」。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特別是跟胡老學習以後,才認識太極拳內在的東西,實際真的是道家的內丹之學。當你想深入再去研究它的時候,發現它就是這樣。所以孫祿堂先生到後來幾乎不打拳,他每天跟來見他的一位姓黃的道士在屋裡打坐,練道家的內功、內丹。去看他那五本書,他也不斷地在講太極就是一氣,一氣就是太極,中和而已。什麼中和呀!李經梧老師經常說 「守中用中」。所以說到心意的運用,假若與人對待是一個,假若自己練習的時候,剛才我說了,比如說起勢,你要有這些意,先在心,後在身,始而意動,繼而身動。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開始練一定要這樣,強制自己改變你的後天習慣,後天習慣慢慢改變了,最後等於叫後天的拙力沒有了。所以李經梧老師認為後天的拙力沒有了的時候,就是先天的先天力、先天勁始生之時。所以如果不退掉後天拙力,生不了他所謂先天的那個太極勁。那首先就是意,你先要在意識上,在思想上,先要把後天之能,把後天的這個東西丟掉。所以「損之又損,以至無為」,老子說的。所以實際上太極拳在某些方面是用減法,不斷的在減,要去除。但在開始階段,這個內意不能去。這是種子,你得從這兒開始,那麼返回到元神的時候,就是大家都知道那句話「無意之中是真意」。無意之中的真意,無意的有,「無意的意」,好像沒有,但實際有。

我第一個隱居的老師當年跟我講,他說得特通俗,他說練拳的時候,先要用意識練拳,要用心意和思想練拳,他說到後來呢,要用潛意識練拳。他說,再說白了,就是下意識,拳打一激靈。一激靈就是如果你往前走,突然竄出來一隻惡犬,你自然往後伸腿,你自然驚乍,你自然一激靈。我這第一個老師說拳打一激靈,拳打下意識,這個時候根本就不用想。到後來李經梧老師說,想了就慢了,想了就晚了。所以現在有些名家告訴人,推手的時候,想這兒想那兒。李老師說等你想那兒的時候,已經出去了。李經梧老師說,你練的時候可以先這麼練,但是真正與人搭手時,再這麼想早就晚了。所以是挨著那兒,由那兒反應,由接觸點上直接反應。這就是我第一個老師所說的「下意識」。但是這下意識,一定要有過程才能做到。它是一個身體形神的集中反應,不是說你不練就能做到。我們不練的人最多會閃避,是吧!你遇到什麼意外情況,你會一激靈,然後你會跳躍,你會逃跑,但是你不會在這個時候攻擊對方。練功的人差別在哪裡,我在這時候的一激靈,我在閃避的同時,我已經攻擊你了,差別就在這兒。

四、太極勁:始而意動,繼而身動。先在身,後在心。

所以武學呢,在我看來說來真的很深奧,但是在用的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那本書里,說了很多太極勁兒,我看了這本書以後,據說它來自於田兆霖先生,因為我不練楊式拳,我不確認。我去請教李經梧老師,李經梧老師說,老師不懂這麼多勁兒,老師懂太極就是一個勁兒,老師只懂太極勁兒。他說如果這麼豐富、這麼花俏、這麼多,用的人在用的時候,眨眼之間勝負立判,沒這麼多,老師不懂。李老師不說別人是不是,他只說我不懂,我教你練的就是太極勁兒,太極一勁兒而已。後來我再讀到孫祿堂《拳藝述真》,太極一氣而已,只在當中一點子運用。說話角度不同,意思相近。所以這個意呢,我跟大家分享,練拳的時候,像在讀小學、讀初中的時候,一定得有意,先在意。始而意動,繼而身動,先在心,後在身,意氣君來骨肉臣。但是到後來,隨著你功夫的增加,這個意要逐漸變成無意,要化掉這個意。

意在道家內丹來說屬火,神火,神意屬火,火太重了會把丹給燒焦了,會把爐給燒乾了。太極拳煉丹,這個道家煉丹,是以身為爐鼎。當然不同派也不同了,它有自身爐鼎,彼家爐鼎,這個我們不談,還有天地為爐鼎。這個道家因為有地元丹法、人元丹法、天元丹法。天元丹法當然以天地為爐鼎。我們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稽康,以天地為爐,這是以天地為爐鼎。但是儒家呢,能夠做到我的心,我的浩然氣,士可殺不可辱,沒問題。但是養命之學,有愧於道家,道家是專門要研練命功的,它不只是玩「精神勝利」的,它還要讓身體直接發生變化,要脫胎換骨,要仙風道骨,所以它不能光像儒家那樣「士可殺不可辱」,一股士氣精神而已呀!道家認為精神必須要由物質轉化,而且要把整個肉身轉化。所以道家就我所知修到真正好,應該形神俱妙,然後羽化飛升。形神俱妙一個境界,羽化飛升一個境界,這個咱們也只能說這麼多啊!因為這確實億萬年中沒幾人,一般人也難得一遇,百干萬年難一遇,但是有一個他都是真的。那麼羽化飛升也好,道家變化氣質也好,脫胎換骨也好,形意拳大師郭雲深說的「三步功夫」,叫剛勁、柔勁、化勁,最後那化勁。所以中國的文化到後來,文武都要化,化什麼,化成氣,化成神。那道家內丹一定要有物質,所以道家的仙學內丹是科學,要有物質,它實際上用我們身體里精微的物質、能量來練成這個丹,把這個東西練成了神,練成了無神的神,練到元神,然後才有聖嬰,才有道嬰、道胎,能夠出體,叫身外身。老子在書里也說了身外身,實際上這種境界,那真叫蛻化,也叫神化,也叫脫化,那才是化勁。就我所知,練太極拳的人,歷代的大師,能到這個境界的,鳳毛麟角。都還在這個境界稍下一點,能到一片化勁已經不得了了,楊露禪、董海川、李洛能,大概他們能到這個境界。但是,是不是到煉虛合道,不敢說。所以也正因為這一點,張三丰說: 「願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老春。」他從不張揚他的武術。我們現在某些人非要說,張三丰是傳說人物,什麼神仙道士附會。我就奇怪,以我們現在某些名家的學問,否定張三丰,沒意思!你讀過張三丰的書嗎,你讀過張三丰全集嗎,你讀過這些地方志嗎,讀過明史嗎,讀過明人筆記嗎,你來否定這個,以有限的這點知識來判定一個比他要豐富得多的人,這很荒唐,那這不是今天我要說的。

五、練虛合道:不神之神,下意識。

最後練虛合道,那個神就是不神之神。不神之神就是下意識。那個東西就變成了細胞反應,全體透空。那說來誰都會說,真正到身能透空的有幾人呢,那怎麼透啊!那真得一步一步練到,所以雖然「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就得相當努力,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我們走的目的不對,比如現在我們有好多學院派,在大陸是這樣,不斷地講,用科學來分解我們的太極拳。我認為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的一個大的思潮趨勢,也無可厚非,作為一家之言,可以。我認為作為個人認識的角度,想要從實學的角度來求,也可以。但如果認為這是唯一的和最正確的,我認為就不對了。中國的太極拳、太極功夫,根本就不誕生在這麼一個文化傳統,它誕生的土壤、背景和歷史,它的哲學都不是這個,它是一種神意氣的文化,它是一個元氣哲學的世界觀,它是一個身體直覺和感悟的方法論。如果你非要用這樣實證的角度,用實證之學,用實體來思考它,可以做參考,不能認為這是唯一的。如果要這麼練,練不出來。那你練完了練成了,有可能練成了西洋的拳擊,一定練成一個肌肉男。但是中國功夫的上乘,就我聽聞,就我所見,就我所感受,都不是肌肉男。那肌肉男有什麼了不得,現在我們整個中國人被西方文化所填充,被西方文化所侵佔,滿腦子都是,下意識都是這樣。這是幾代人造成的,我對西學也充滿尊敬,比如它對實體的分析研究,對於分子、原子、中子,對於物質結構的分析,從物理學的角度,也是很好。但如果認為這是唯一的,就不對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假如說對人類智慧還有貢獻的話,我認為只有在這些方面,有人認為太極拳可認為第五大發明,我認為是不是這樣,那不好說,但是中國哲學最獨到的就是我們的天人合一思想、心物不二思想、道器不分思想、內外如一的理念,這就是中國文化唯一和西方文化可以媲美的地方。我們為什麼非要舍掉自己這個本領,這是百餘年來的一個時勢造成的。從嚴復到康有為到梁啟超,從梁啟超到蔡元培,一直下來,當然也包括陳獨秀,大概這一條下來,全是落在物上。物是什麼,物是形而下,我們中國人從來想問題,先民智慧,形而下與形而上是合在一起的,我們並不是單獨的形而上。其實古希臘有的思想是形而上,純理念,絕對理念,絕對精神,絕對意志,羅素絕對意志,權力意志,這都不是中國思維。中國人一定是心與物,有形與無形世界放在一起來考量,所以器與道是一個,分開了就不對了。中國人絕對不說純主觀,也很少說純客觀,我們是主客合一的。所以王陽明在他的心學裡,所謂這花呢,必須是我感受的,山中花必須是我來看它,我看到這花了,這花跟我發生關係了,發生感應了,此時山花與我心一時俱放;這心如果沒看到這花,這心與物沒關係,那這花如果不遇到我這心,那也沒有,它在與不在沒有作用。所以中國人這個思維,到王陽明的心學,其實它還是主客合一的,這跟西方的絕對理念不一樣。(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張三丰內丹思想
蘇元朗內丹功之功理和功法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