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文藝青年的退化

一個文藝青年的退化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伐柴商心事

(ID:Fachai_story),作者:大帥去伐柴。





今天又是星期天 星期天




熱熱鬧鬧是校園 是校園




到處有人談戀愛 而且kiss



呼兒嘿喲




把俺這個純情少年來呀么來污染




不想上街也不想逛公園




沒有友誼更沒有戀愛談




寫了一首朦朧詩 向誰奉獻



呼兒嘿喲




插上了電爐 尋求溫暖




這是一首曲調充滿80年代風味的校園民謠,名叫《星期天》。詞、曲、演唱都是一位在北大團委工作的青年教師。




在一個百無聊賴的星期天,他吃著泡麵、抽著大重九、看著別人卿卿我我,默默在宿舍寫下了這首散發著焦慮和荷爾蒙的歌曲。後來,由於在學生中廣為傳唱,這首歌成為民間版北大校歌,並於1995年1月被收錄在北大原創校園歌曲專輯《沒有圍牆的校園》。




這位青椒,名叫徐小平。



1983年,27歲的他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畢業了,被分配到北大,擔任藝術教研室的老師,隨後升任北大團委文化部長。也在這一年,北大的團委書記調任共青團中央。




在北大,徐小平認識了兩個朋友:王強和俞敏洪。俞敏洪和王強同在西語系英語專業,住隔壁宿舍,因為都愛看書,成為了朋友。王強是北大藝術團團長,認識了指導老師徐小平。於是,三個人混熟了。





大學時期的徐小平




在北大的日子如《星期天》里所寫,百無聊賴。而立之年的徐老師很迷茫,作為家裡鄉親的驕傲,自己該做點什麼。可是考北大中文系、復旦新聞系的研究生都失敗了,正值當時出國潮,徐小平心一橫,開始申請留學。不久,徐小平的妻子拿到了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音樂系的全額獎學金,他決定先去美國闖一闖。



1987年的最後一天,他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一、Loser徐小哥




留學生涯從來都不光鮮,衣食無憂的人在紙醉金迷中思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哲學問題,學術大牛在為課題廢寢忘食,而更多的人則是在為生計奔波。




吃著熱狗、看著《花花公子》,剛一抵達華盛頓的徐小平就迫不及待地接受資本主義的腐蝕。可激情終將退去,該來的還是要來。熱狗變得難以下咽,成人雜誌看多了雙手會得腱鞘炎,最要命的是:兜里只有100美元。如何活下去,是徐小平之前沒有想過的大問題。



和當年的大多數留學生一樣,他穿上圍裙、帶上無頂帽,在一家中國台灣人開的餐館「Mr. Egg Roll」開始了打工生涯。餐廳里工資最高的是廚師,可是煮得一手好速食麵的徐小平顯然無能為力,他成為了一名收銀小哥。





美國打工時期的徐小平




好在他的薩斯卡徹溫大學全額獎學金也批了下來,與妻子相隔三千公里異地的日子終於結束。




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總是短暫,剛畢業的徐小哥失業了。每日在家帶孩子的他看著妻子辛勤教書養家,一股賺大錢、成大事的火苗在他心中燃起。



他去了必勝客送披薩。快熱送的披薩,每一刻都在催促這個36歲男人的步伐,也在鞭笞著他的內心。是個不甘平庸的男人都受不了這樣日復一日沒有前途的工作,更何況一個文藝青年。




1993年,徐小平脫掉了外賣小哥的制服,回北京創辦了一家音像公司。他覺得自己是大陸的羅大佑,花了一年時間出了一張磁帶,取名《洋插隊情歌》。歌的內容寫的是留學生涯,卻面向國內市場,再加上這樣接地氣的名字和比羅大佑更豐滿的身型,不管當時的小年輕感想如何,反正我是不會買。徐小平當然不會考慮我的感受,他預感到自己要火,甚至準備打擊盜版。結果盜版沒出來,連正版都賣不出去。





洋插隊情歌磁帶




1994年8月,徐小平灰溜溜地飛回加拿大。他沒法面對老婆的目光,於是又躲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溫哥華,開始了借酒消愁的「創業」。



彼時,另一個被老婆逼著前行的男人卻在北京成功了。俞敏洪創辦的新東方學校在1995年底收入已經達到2000萬,利潤有幾百萬。一直想要出國而不得的老俞開始了他的北美之行,名曰會友,實際多少有些顯擺的意思。他見到了昔日自己眼裡光鮮甚至耀眼的朋友——過得不好的徐小平和過得不錯的王強。




窮可以裝,富卻裝不出來。當徐小平看到俞敏洪穿著簇新的皮夾克出現在自己面前時,他的第一反應不像王強覺得他土,而是感覺:老俞發達了。可是他自己是真沒錢,老俞走的前一晚,他開著車繞著餐館轉了四五圈,老俞問:「那麼多停車位,幹嘛不停啊?」徐小平猶豫片刻,回答道:「我在找免費的。」老俞沉默了良久告訴徐小平:「回北京,我給你開30萬。」徐小平聽罷,「哭著喊著求他帶我回來一起做新東方」。




不管有沒有這麼誇張,徐小平加盟了新東方,這個想做廚師而不得的音樂家,終於可以掌勺了。




二、天使徐老師



回國後的徐小平在新東方負責留學、簽證、移民和諮詢業務。趕上了出國留學的好時候,新東方越做越大。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三駕馬車領著學生們在「放眼看世界」的道路上疾馳。




不過企業大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在當時,新東方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家族化,俞敏洪早年喪父,由母親李八妹拉扯大。學校剛開始的時候,李八妹在周邊辦起了餐館和日用品小賣部。後來,她憑自己的本事拓展了新東方的產業鏈:學校住宿班的食堂、學校教材印刷、教師錄音磁帶採購等等都由她包辦。到2000年底,這些業務的流水居然高達1000多萬。




老俞對母親感恩、孝順,甚至有些「愚」,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1997年夏天,俞徐王三人在李八妹開的飯館包間里吃飯時,俞敏洪聽見外面散座處母親又哭又鬧,徐、王都受不了了。王強說:「老俞,你能不能對你媽發一次火?鎮住她,以後就不會這樣了。」俞敏洪站起來向外走去,叫了一聲「媽~」, 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撲通」一聲跪下了。




一個精明強幹的母親,一個惟命是從的兒子,這是一個傳統的美麗故事。新東方的話事權都快轉移到了李八妹身上了。可徐小平、王強一直覺得在新東方是現代企業,他們是平等的創始人。加上他們從上學以來一直嘲諷、勸諫慣了老俞,自然更受不了李八妹對公司指手畫腳。




2001年的股東會,矛盾終於爆發了。大家像李八妹訓斥俞敏洪一樣批判老俞。但老俞已經不是十幾年前那個書獃子了。他一邊挽留王強,一邊在股東會上提出徐小平和王強只能選其一。最終,這場風波是以徐小平的離開為代價,結束了新東方的家族化。




一年後,老俞又把徐小平請回了董事會。三駕馬車依舊運轉,但無論三人如何標榜兄弟情義和互相的特殊關係,裂隙早已產生。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2006年新東方上市,成為中國教育海外上市第一股。拿到了錢,徐小平隨即退出董事會,離開新東方。





新東方上市




這段經歷,徐小平寫成了劇本《中國合伙人》。人在回憶過去時,總會迴避灰暗,把自己塗上鮮亮的顏色,活成希望里的樣子。劇本中只有成冬青和老俞頗為相似,而對標徐小平的孟曉駿在美國過著優渥的生活,怎麼看怎麼像王強。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經歷過貧窮的徐老師,對錢格外敏感。2003年,新東方的錢永強用20萬投資了空中網。兩年後,空中網在納斯達克上市,錢永強的20萬變成了2000萬。這件事可能勾起了徐老師關於老俞的回憶,「最受不了的就是之前比你窮的人突然變得比你有錢」。不過他開始明白,原來投資這麼賺錢。




無心插柳,很多留學生通過早期的留學諮詢業務都認識了徐老師。2006年以後,昔日的柳枝開始生根發芽,他們知道新東方上市了,徐老師有錢了。於是自己的創業項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徐老師,他們拿著BP找到徐小平,希望能給上十幾萬美元。賦閑在家的徐小平從此走上了天使投資人的道路。




胖胖的的身型,加上似彌勒般的笑容,插上翅膀的徐老師酷似天使。他先後投出了蘭亭集勢、一起作業等等項目。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加之徐老師大大咧咧的性格,被許多叫他一聲老師的年輕人坑了不少錢。




於是在2010年,徐小平拉上了王強,成立了真格基金。徐老師的投資核心理念是圈內最難掌握的——看人:看你是不是連續創業者、看你是不是海龜、看你的履歷是否自帶資源等等。最近一段時間,徐老師的考察方法更玄了:看目光、看面相。




憑藉著近乎玄學的方法,真格的確投出了不少好項目,例如世紀佳緣、聚美優品、51Talk、小紅書、找鋼網、蜜芽、依圖科技、出門問問、優客工場、羅輯思維等等,從消費到科技幾乎所有領域都有涉獵。而18萬投資聚美優品,回報3億美元更傳為美談。這下,該老錢羨慕徐老師了。




成功了就想做得更大,徐老師也不例外。2011年,真格和紅杉聯合做真格二期基金,中國投行元老方風雷的女兒方愛之被徐老師的激情感染,加盟真格基金,擔任CEO。




加盟後方愛之才發現徐老師真是心大啊,投了80多個項目連個excel表都沒有。被投行系統訓練過的方愛之實在受不了,強迫徐小平逐個複述了對近100個創業者的取捨過程。她據此總結出了包括領導力、決策力、視野等在內的13條考評因素,每條10分。「總分130,如果總分能達110分的創業者,一定要抓住。」如今,這也成為了真格基金每個人判斷創業者的黃金法則。




不過,「看人」學和黃金法則也抵不過巨大的風口。風投的最長年限一般是七年,徐老師估計還覺得慢,於是目光轉向了更短平快的項目。




三、大佬徐小平




2018年初,財富界是幣圈的天下。比特幣行情持續上行,各種空氣幣火箭躥升,ICO此起彼伏,帶動礦機都賣到脫銷。連廣場舞大媽都在問哪裡可以炒幣,空氣里瀰漫著燥熱的暴富味道。




投資界的人都說投資「不要挑戰人性」,但不要挑戰人性,自己先要克服人性。面對一哄而上的搶錢效應,徐小平也坐不住了。畢竟,沒人跟錢過不去。




自1月9日開始在真格基金投資公司的CEO群里振臂高呼「對區塊鏈不要有懷疑,不要有遲疑,立即動員全體員工,學習如何擁抱這場革命」開始,徐小平也不看人了,「系好安全帶,加油,加速,穩、准、狠、快地開進區塊鏈時代!」真格基金迅速投資了IOST、DATA、EDU等等12個區塊鏈、ICO項目。




這些數字幣在交易所上市後的走勢如出一轍,都寫滿了三個字——割韭菜。甫一上市,就被大資金快速上拉,火箭躥升。吃瓜群眾變得不淡定,幣價已經上漲十幾倍。群眾扔瓜進場的時候,收割開始。資金出逃以秒計,你還在不停安慰自己、期待奇蹟發生時,幣價已經如瀑布般下瀉。韭菜們被迅速套牢鎖死,很少有人會忍痛割肉,多數乾脆裝死。




IOST眾籌時價格0.01美元,三天被拉到0.12美元。隨後幾天,幣價跳水,直接破發。現在幣價僅為0.014美元,在破發邊緣徘徊。IOST還算好的,12個項目中,有6個直接歸零。韭菜們是真正的血本無歸。





IOST上市後的K線圖




如果只靠空氣幣割韭菜,手段未免拙劣。大佬徐小平還投資了交易所火幣,區塊鏈新媒體幣世界和鏈得得。一個完整產業鏈形成,從項目發行、吹風、炒作、到交易收割一條龍服務,貪嗔痴的小韭菜在預先設定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鐮刀。




「老年人造房,中年人造車,青年人造幣」。真格基金在幫助青年人創業上是真不含糊,但也「真割」韭菜。




尾聲




轉眼35年,吃著泡麵唱著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經歷過迷惘、貧窮和無力,不知徐小平是否會想起自己在北大時的夢想:做副總理,兼文化部長。




很多時候,打得過對手,但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現實是什麼?是當年的貧窮、迷惘、無力,當然也有如今的風險。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風停了,豬就會掉下來。當所有喧囂歸於沉寂,遠處響起了那個文藝青年在《留學生涯》中的歌聲:





歲月,來去匆匆,忙亂,




青春,一誤再誤,短暫。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伐柴商心事(ID:Fachai_story),作者:大帥去伐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商業領域從沒見誰閉門造車


你需要的是


業內信息的交流

商業性質的社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盒馬CEO吐槽中國零售業:種種不合理的渠道建設造成了普遍的腐敗
90後工作3年半買房,而我快交不起租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