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周易》,就看透了人生!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這部中國古代的哲學巨著,歷七千多年而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對中國人的生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影響。
孔子晚年喜讀《周易》,以致韋編三絕,感慨說: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蘇東坡真切體會到《周易》對於人生的根本意義:
撫視《易》、《書》、《論語》三書,即覺此生不虛過。
虞世南指出《周易》對於建功立業的重要作用: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愛因斯坦看到《周易》對於科學思維的重要啟示:
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把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榮格注意到《周易》智慧的源遠流長:
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周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惟獨中國的《周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南懷瑾甚至說:
我始終懷疑《周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
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以時時研習的生命規範和生活指南。
讀懂周易,掌握變化之理,洞察變化之機,運用適變之法,你也可以天機神斷,人生從此無大過。
周易講的是知變與適變,象、數、理、占,是指導我們的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理,是探討宇宙人生之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
象,是從現實世界萬事萬物中,尋求變化的原則。
數:是由現象世界中形而下的數理,推演變化的過程。
商務合作
品質是一種內在;
品味是一種格調;
品讀是一種感覺。


※魏碑故里舉辦展覽,五位書協副主席參展,網友:書法界也該打假了
TAG:諸葛譚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