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爸爸殺了我同學」遭遇校園欺凌,比教孩子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我爸爸殺了我同學」遭遇校園欺凌,比教孩子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近些天,相信很多家長對「瑞安家長殺死女兒10歲同學」的新聞都有所耳聞。


 





據悉,9月19日,林某某的10歲女兒和同班同學小葉發生口角,結果小葉造成了林某某女兒眼睛輕傷(也有媒體說是無意中傷到的)。


 

林某某知道此事後,一直心生怨氣,於是21日下午攜帶水果刀到學校尋找小葉,並將其刺傷。


 


據警方通報,10歲的小葉經搶救無效,於當天19時許死亡。


 


說實話,當時看到這個新聞,我內心是無比震驚的。

 


一直以來,我都理解愛子心切是家長的本能。


 


我支持所有家長,在孩子被欺負時,教育孩子打回去,甚至介入讓老師、對方父母警告孩子不許再傷害自家孩子,但絕不支持家長直接暴力報復孩子。


 

因為成人和孩子之間,力量懸殊,這本不公平。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更是不被允許的。


 


更何況,孩子之間的矛盾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解決的方式可以非常多樣。


 


然而,這件事還是發生了,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發生。






關於這位極端的父親,法律自會定罪,這裡嬌媽已不想再多指責和評判。


 


然而,關於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要怎麼辦,這裡嬌媽卻有必要和所有家長們好好談一談。

 


從林某某女兒眼睛被傷後,老師和雙方父母的聊天記錄來看,林某某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行為,歸根結底,就是害怕這種同學小摩擦演變成了校園欺凌。


 



(語音聊天記錄)




(聊天語音文字整理版)




林某某在溝通中一直強調道:「全班同學那麼多,以後這個也來,那個也來欺負我女兒,這樣可以忍受嗎?」




「別人若是欺負你兒子,你會不會忍受得住?」



「你兒子當著同學的面向我女兒道歉,要是這樣,那是最好的。」



從彼此溝通中,林某不斷重複的這些話,不難看出他內心對校園欺凌的恐懼和擔憂。




的確,近些年來,在校園欺凌暴力案件中,超過55%的校園欺凌事件是因同學之間發生口角、小摩擦而引發的。


 


而深受校園欺凌的人,往往都帶著心理創傷成長,輕則影響人際、工作、生活,重則抑鬱自殺。


 


因此,儘管我十分不認同林某某保護女兒的方式,可是他「害怕同學間的小摩擦變成校園欺凌」的動機我卻可以理解,但也僅僅只是理解。




那麼,藉由此次事件,我們來談談,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可以如何做而不偏激應對?




心理學家John Carter曾針對「校園欺凌」進行研究時提出,父母要第一時間鼓勵孩子打回去,反擊是降低孩子被校園欺凌概率最有效的方式。


 


心理學家John Carter解釋,如果孩子一味忍讓、一味逃避,施暴者就會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於是他就會變本加厲地對孩子進行羞辱。


 


如果孩子在被欺負時,立馬回擊、打回去,就會立刻讓施暴者意識到,欺負他,自己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從而收斂自己。


 


因此,面對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時,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打回去。










那孩子打不過怎麼辦?


 


如果孩子之間體格懸殊,那麼,家長可以介入,但不要冒然介入。


 


曾遇到一個家長,她接孩子放學時,孩子正和同學在操場上玩得特別開心。


 


當她走近孩子時,發現孩子手臂上有淤青,還有咬痕,頓時怒火中燒。


 


大吼:這是誰弄的?


 


本來一臉燦爛的孩子頓時變得驚恐不已,帶著哭腔拉著她的手說:媽媽,不要問了,我們回家吧!


 


其實,在這裡說這個案例,是想提醒家長們,如果孩子放過了或者忘記了這件事,說明她內心不介意。那麼,就不要輕易介入。


 


當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肉體和精神第一意願,執一己之意要給孩子討公道。事實上留給孩子最大的陰影是你。


 


因此,孩子與別人有衝突時,請你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他委不委屈,介不介意,詢問他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


 


如果孩子不需要,那這件事就不要再提起。


 


如果孩子需要你的介入,又該如何介入,將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這裡,嬌媽建議向對方父母說明情況,要求道歉並教育孩子以後不能再施暴。


 


一般來說,如果施暴孩子的父母是通情達理的人,這事很快就會和解。


 


如果對方父母無作為,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無條件護犢,那麼也不必覺得自家孩子吃虧。


 


事實上,從孩子發展角度來講,

3-5歲,10-11歲,這兩個時期,孩子的攻擊行為會達到高峰

,孩子之間互相有矛盾和衝突,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而在這些衝突中,孩子從中學會了如何在挨打時降低痛苦,怎樣去調節情緒,如何避免激怒對方,學會及時止損等。


 


因此,不必心理不平衡,這只不過是孩子成長過程必須付出的代價罷了。







再者,看似被打的孩子吃虧,事實上,真正吃虧的恰恰是事事好勝要強,堅決不讓孩子吃半點虧的父母。


 


孩子生來一張白紙,他們通過成人的眼睛來認知這個世界,也效仿成人去對待這個世界。


 


當孩子和同學有衝突,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無條件庇護。


 


孩子從這種處事方式中會看到什麼樣的價值觀?


 


他會以自我為中心,會錙銖必較,甚至往後事事試圖靠暴力鎮壓解決。


 


往大了說,這種粗暴的方式,或許當前會讓孩子有所受益而沾沾自喜,可是終有一天必會將他吞噬——如崑山砍人反被殺悲劇事件。


 


往小了說,這種粗暴的方式,會讓孩子註定一生孤獨。


 





曾見過一個孩子,因為父母的寵溺和橫暴,常常欺凌同學。


 


久而久之,學校里的孩子都對他敬而遠之,沒有人願意和他成為朋友。


 


在他嘗試用暴力吸引同學的注意時,同學會自發地默契地互相幫助來對抗他。


 


你說,這種孩子,在這樣的處境下,又能如何健康成長呢?


 


孩子遇到挫折、遇到矛盾,一點都不可怕,全當體驗人生。然而,怕只怕,孩子遇到了一個眼界不高又自以為的家長,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逐漸脫離社會、脫離人類的美好和友善,走向危險的歸途······







另外,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誰也不會承認。


 


校園欺凌也是一樣的道理。


 


面對弱者,三觀尚未穩定的孩子,常常不自覺跟風、任意踐踏和侮辱,渾然不知自己在作惡。


 


甚至有些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轉身也成為了施暴者。


 


在校園欺凌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16歲的唐小米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她因長期被欺凌而不得不轉學,然而轉學後的她面對更弱者易遙,竟不斷羞辱、中傷、造謠,使其墜入自己曾被迫墜入的深淵。


 


而易遙在不堪欺辱後,選擇了自殺。


 


自殺前,她控訴道:「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


 


因此,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孩子是非分明有主見,更有勇氣也有能力堅持對的。


 


一定要告訴孩子:


 


永遠不要因為曾遇黑暗,便與黑暗融為一體,忘記陽光的存在。




永遠不要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和人,自以為是地評判,這是修養,更是教養。




更不要忘記: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嬌媽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處在5 15歲之間,再忙也要花3分鐘好好看看!
劉強東案件最新進展:我一直雪中送炭,而你卻想看我家破人亡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