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生態環境部通報近期重點工作和2010-2015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通報近期重點工作和2010-2015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等情況

中國日報北京9月29日電 9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書記庄緒亮,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主任王橋,生態保護紅線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專家高吉喜出席發布會,崔書紅介紹了2010-2015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綠盾2018」專項行動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首先通報了生態環境部機構改革、環評審批領域「放管服」改革進展及部分城市上半年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後情況。他說,按照中央統一安排部署,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機構改革,截至目前,23個司局級機構設置已基本就緒,主要負責同志已經到位。同時,已制定「三定」規定細化方案,正在按程序報中央編辦備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生態環境部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審批工作,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截至目前,已審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5個,平均時限30個工作日左右。鞍山、四平、哈爾濱、昆明4個地市第一季度和上半年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後問題比較突出,齊齊哈爾、唐山、滄州、七台河、通遼、德陽、黔東南、玉溪等8個地市第二季度水質變差。生態環境部將繼續開展滾動調度管理,按季度發布達標滯後城市名單,督促有關地區採取切實措施,推動水環境質量好轉。

崔書紅說,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0-2015年)調查評估是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開展的一項重大生態國情調查評估工作,以「摸清現狀,發現變化,揭示問題,提出對策」為總體目標,綜合評估並分析了全國和重點區域生態狀況時空變化及主要問題,提出了對策與建議。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省市和寧夏等15省份已經完成並公開發布了生態保護紅線,山西等其他16省份劃定方案也已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將於近期會同有關部門審查後上報國務院批准。「綠盾2018」專項行動是對「綠盾2017」專項行動的延續和深化,重點包括對「綠盾2017」專項行動問題整改「回頭看」,查處自然保護區新增違法違規問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責任不落實問題。日前,12個「綠盾2018」聯合巡查組對31個省(區、市)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批示要求進行整治的自然保護區(地)、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媒體曝光或審計通報的自然保護區等進行了全覆蓋,充分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

在回應記者提出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的結論和意義時,崔書紅表示,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本質上是對全國生態狀況的「問診把脈」,找「病因」開「藥方」。根據我國三次調查評估結果來看,自2000年以來,我國生態狀況總體好轉,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顯著成效和改善趨勢更加明顯。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制度化、常態化和規範化。

關於如何判斷生態狀況的好壞問題,庄緒亮說,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首先是確定評估的基礎框架,包括生態系統格局、質量、服務、問題和脅迫五個方面,並基於這個框架制定基礎規程,統一技術方法,隨後從生態系統構成與分布、生態系統質量、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問題等四個方面開展評估,得出結論。他表示,用感官判斷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同一事物得到的結論可能大相徑庭,還是要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判定。

有記者問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和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生態狀況,王橋說,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都是國家戰略,調查評估發現,兩個區域城鎮面積持續擴大,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具體來看,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量短缺,河流斷流和濕地萎縮依舊突出,長江經濟帶中下游自然岸線開發強度大,濱岸帶生態風險較大。

針對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之間關係的問題,高吉喜表示,兩者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生態保護紅線的範圍更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保護對象更全面,管理更嚴格,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維護和提升生態功能具有更強的作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過程中增加了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涵蓋了所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其他保護地內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並將珍稀瀕危動植物都納入了保護範圍。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是否更有針對性的問題時,劉友賓表示,今年攻堅行動方案將重點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作為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更加強調科學施策、精準調控,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要求基於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差別化管理,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加嚴要求,對環保標杆企業可不予限產,涉及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應進一步加強民生保障。各城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錯峰生產實施方案。通過差別化錯峰生產,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藍天白雲。

(編輯:齊磊 黃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武漢軍運會場館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朝韓第一夫人觀看演出 李雪主情不自禁低聲「歌唱」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