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說話的越來越少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說話的越來越少

1.    

A是一個文友,偶然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後加了微信,由於共同的寫字愛好,我們相談甚歡,開始互相介紹並進入對方的文友圈。

某天,A邀請我加入她的平台,說我們兩人一起合作吧。有感於A的信任,我開始熱血沸騰地張羅起來,積極獻言獻策,還人生頭一回厚著臉皮在同學中推廣。

但是很快發覺,A只想要個寫手和推廣者,而不是她口中所謂的合作者。

我帶著疑惑,幾次向A徵詢這個事情,她始終迴避正面回答,其它問題卻依然談笑風生。

慢慢我自動脫離了她的平台,但沒有公開這件事,畢竟交往了一段時間,有點感情基礎,我們還是朋友。

後來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並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文友聯手組建了一個交流平台,活動做得挺熱鬧。A跟我說,你們做的挺好的,一個人做事挺累的,我也加入你們吧。

我說,我們的核心團隊有5個人呢,我去問問她們的意見再回復你。

於是我立馬把這當作大事和幾位合作者開會討論,可是,還沒等我們討論結束,A已經改變了主意,告訴我說她還是自己做。

我感覺自己又被當傻瓜玩了一回,想想還沒破底線,還是忍了。

過了些日子,A在朋友圈看到我的一篇稿子,主動跟我要授權,說明天發她的公眾號。接著她問,你們社群的講座怎麼聯繫的,我也想做個微課群。我就把幾個講座的信息及聯繫人發給了她。

第二天,她看到我另一篇稿子,說今天就發這篇吧,比昨天的那篇好玩。我說好的,你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忽悠你一次的人,往往會忽悠你第二次、第三次,這是她的性格所決定的,而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

我不想再跟她有任何交集,幾天後,我默默地退出了她的群,拉黑了她的微信。你可以忽悠我一次兩次三次,但絕沒有第四次機會。

過了幾天,A在我的公眾號後台留言,問我有什麼誤會嗎。我沒有回復,因為根本不想再和她說話。

不在同一個頻道的人,說一句都是多餘。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釋。

倒不是說我有多討厭A,我和她僅僅相識於虛擬網路,真實生活中連面也沒見過,一別兩寬各自安好,不至於留下什麼心理陰影。雖然我們還是同在幾個文友群里,但我早已學會了無視。

只是A的行為勾起了我的沉痛往事,過去,也曾交往過類似的朋友,給我上過一堂深刻的人生課。

像A這樣的朋友,現實生活中已經體驗的夠多了。來文字中,無非圖個清靜,無需你再來給我上網路人生課。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說話的越來越少

2.    

B是以前的同事,很喜歡文學和音樂,基於這些共同語言,我們惺惺相惜,開始走近。

生活中,我們都是壁壘森嚴的人,很難讓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當我發現自己對B很認可之後,就特別願意跟她說話,大事小事,掏心掏肺。這世道,找個能說話的人不容易,我願意說,對方願意聽,還給出建議或意見的,那就更不容易了。

一段感情不能太投入、太用力,力氣總會用完的。太投入了總有得失心,有得失心就終有一天會失衡。失衡了,如果另一方不用心補救,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上班之後,我幾乎從不對外談自己的過往,然而在B的追問下,還是告訴她了。可是,在我和B發生矛盾後,這些居然成為被她捏在手裡的把柄。

我一直以為B把我當朋友,她曾對我那麼好,對我那麼寬容,當她做出這些不同以往的言行時,我一度懷疑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了,然後開始反思開始自責,甚至希望重歸於好。

我問她,是我哪裡做的不合適嗎?B說,謝謝我對她的信任,但這不是做朋友的基礎。她是如此理智,信任≠朋友,條理清晰,邏輯分明。

那一刻,突然感覺自己離她的世界好遠好遠,我只能笑一下自己的愚蠢,一句話都不想再和她說了。

後來逐漸看清,在我們的交往中,B始終把自己定位於居高臨下的上司,耳目是她對我的核心定位,所有示好的言行不過是駕馭之術。而我卻傻傻地認定這是友情,竟拿朋友的標準來對待她。

我們從形影不離變成了形同陌路。有天早上在電梯里相遇,猶如兩塊冰相遇,B公式化地道了聲早安,我禮貌性地回了聲早,然後不說話,各自低頭玩手機。電梯里沒有第三個人,安靜的可怕。直到「鐺」地一聲,電梯門打開,公司樓層到了,我才暗暗舒一口氣,表面淡定,內心幾乎是落荒而逃。

回想起有次深夜找她聊天,當我表示歉意時,她借用錦繡二重唱的《明天也要作伴》,風趣地說,「歡迎找麻煩」,讓我心生一股暖意,長久不熄。笑言往往成真,後來B真的開始找我麻煩了,以工作之名給我穿了幾回小鞋。

不要相信什麼對事不對人,人吃五穀雜糧,都是對事又對人的,誰也不例外。某些時候,人對個人恩怨的考量往往會凌駕於公事之上。

漸漸明白,沒有什麼永遠不變的東西,連個保鮮膜都有保質期,每一秒不知道多少朋友反目成仇。永遠幸福的故事都是在童話里,從來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

也漸漸認識到,兩個人的緣分基於雙方有一致的價值觀,其他一切都沒有這個重要。什麼文藝愛好,穿衣的品味,旅行的習慣,通通都是輔助條件。有則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說話的越來越少

3.    

我們習慣互相交換手機號或微信號。通訊錄里的名字越來越多,但是除了逢年過節發個祝福簡訊,便再無交流和往來。朋友圈點的贊越來越多,其實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看到下面一大堆的人點贊,也想表示下合群和互動。

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深交的人卻越來越少,在擁擠的人群中,越來越感到孤獨,有時覺得這個世界只剩下自己。

也會有那麼一刻,突然心裡很難過,想找個人說說話,可是通訊錄里那麼多電話號碼,卻沒有一個可以讓你毫無負擔地撥出去。

曾經走過的彎路碰過的壁,無時不在提醒我們:把快樂渡給別人,算一種洒脫。把難過宣示別人,則近乎冒險。快樂可以共享,難過無法同當。

於是,只能獨自咀嚼那份深入骨髓難過,自我消化那種侵入肺腑的落寞。我們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慢慢養成了強大的自愈能力。

有時候,與其去尋求別人的理解和安慰,還不如看一部勵志片,來的更有效。世人多半痛苦,每個人想表達的都是自己,也都想要別人的理解和關心。可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連自己都很難正確認識自己,又怎能被別人所徹底了解。

有時候,不想說話,是因為有些人,說話從來說不到點子上,讓你覺得很無趣,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有些人,是你跟不上他的節奏,想說話卻又接不上話,只能沉默。

還有些人,認為自己很牛逼,假惺惺來問你的意見,其實只是希望得到認同。你傻傻分不清,對他掏心掏肺,結果你的那些好心建議,竟讓他從此結下了冤讎。於是,漸漸明白了什麼叫沉默是金。

有時候,我們也不想和親人訴說心事,因為知道即使說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他們徒增擔心。

我們找了這麼多年,往往也找不到一個能說說話的人。於是,心都懶了,對他人提不起興趣,寧可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即使面對面坐著,我們都寧願低頭玩手機,也不想開口說話。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待在屋裡一天不出門,可以一天不說話,就自己靜靜的待著,喝喝茶,看看書,聽聽音樂,或者對著天花板發發獃,覺得內心很充實,反倒沒有人群中的落寞感。

叔本華說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卡夫卡說過,孤獨成就高貴。這些成了我們對抗孤獨的高階心靈雞湯。

可是,畢竟你還要生存,還要工作,遲早你還是要出去見人的,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的。人活在世上,真的有很多無奈。於是,慢慢我們都不同程度地學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其實誰想耍二皮臉,累的慌。但你若對鬼說人話,他會笑你傻,會利用你或欺負你。而你若對人說鬼話,他會把你視同為鬼,你們以後就沒有機會在一起說人話了。

而那些曾經讓你無話不說的「朋友」,認清真面目後,你終究是連對他說鬼話的興趣也沒有了。

作者簡介:壹默瞭然,簡書推薦作者,富書部專欄作者,中文天秤女,文字音樂控。

微信公眾號:壹默瞭然(ID:yimoliaoran) 簡書@壹默瞭然  新浪微博@壹默瞭然  

轉載與約稿請加微信:sunnypeiyu

作者寫於2016-06-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點贊「抱火哥」,著火的煤氣罐會不會爆炸?
055驅逐艦作戰能力和定位是怎樣的?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