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親手締造的輝煌工程,本為利國利民,誰知竟埋葬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親手締造的輝煌工程,本為利國利民,誰知竟埋葬了大明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除了在政治、軍事上實施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外,還一心為民著想,大興土木掀起了一股修路高潮。明初時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國家凋零滿目瘡痍,當時大江南北幾乎都成了荒蕪之地,因此修路築橋成了眼下的當務之急。

歷史上,任何朝代建立後都會新修道路。可是歷朝歷代,都沒有朱元璋那麼有氣魄,他所修建的道路長度空前,這種道路官方的稱呼名為「驛路」。這些驛路修好後,全國各地府縣每隔30公里就會設立一個驛站,備有馬、驢等交通用具,另外還有供車船的水驛站,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其總長度超過七萬公里。

繼朱元璋之後,其後的成祖、仁宗、宣宗繼承先祖遺志,繼續演進,甚至成了明朝的國際招牌。永樂時期,萬國朝貢,當那些外國使臣來到大明後,無不驚嘆中國發達的交通網路。

可是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一利國利民的大工程,竟然埋葬大明王朝。明代中後期時,驛路這條全國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成了最腐敗的滋生地。當時,明朝的驛路由兵部下屬的一個司管理,公務出行者需要兵部發放的信物才能免費試用驛站。近百年來,這個制度有效地保證了國家交通運輸,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然而,從嘉靖時起,這個制度就開始變味了。一方面是朝廷高層腐敗嚴重,奸臣嚴嵩把持朝政,兵部所發放的驛路信物開始泛濫,只要是朝中有人,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拿到信物,這些人憑藉信物可以在驛站白吃白喝,免費試用各種交通工具。如此一來,給朝廷和百姓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嘉靖帝皇帝雖然很少上朝,但對於權力是從不放手的,尤其是對國家財政很是上心,眼看白花花的銀子都被這些蛀蟲給糟蹋了,他下旨廢棄以往的驛路制度,改為更加嚴格的勘合制度。這種勘合是一種紙質憑證,上面寫明了使用者的姓名和公辦緣由,用後必須交回,便於身份核對和防止過度享受。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起初勘合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於嚴嵩父子的放縱,勘合同樣開始泛濫,只要是官員,不管是七大姑還是八大姨,都可領帶勘合,照樣白吃白喝白拿。

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明確規定,驛站分為官用、軍用。官用憑藉信物,而軍用憑藉火牌。火牌的使用制度更為嚴格,他本來只允許邊關軍用,用以傳遞緊急軍情。到了萬曆年間,這個高大上的東西也成了人人唾手可得之物,不只是軍隊能用,各級衙門都能拿到火牌。

因為手裡有火牌,不但能一路吃喝全免,回去報銷時還能多出許多錢糧。這樣一來,很多不法人員通過朝廷的驛站來發家致富,只要多跑上個幾趟,便能從國庫中領到銀子。當然,這些沉重的負擔最終都有百姓來買單。

從張居正主政開始,就極力改革驛站陋習。此後數年,驛站的負擔大大減輕,不過這種局面維持的時間很短。張居正去世後,也就人亡政息了。各級官員濫用驛站之風迅速泛濫。萬曆後期,光是驛站的開銷就比張居正時代提高了七倍。

崇禎登基時很像有一番作為,眼見國家的錢都填在驛站這個窟窿上,一向節儉的他十分心疼,最終崇禎皇帝簡單粗暴地廢除了驛站。這一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勞永逸,有效地解決了腐敗問題,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財政。可是,驛站可以廢除,朝廷的交通還要維持,於是這部分錢全部由百姓來出,加上各級官員層層盤剝,照樣是換湯不換藥。

更為嚴重的,崇禎帝裁撤驛站後,那些世代以驛站為生的役夫失去了生活依靠,不得不重新謀生。崇禎十七年,驛夫出身的李自成因生活所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終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將崇禎帝逼得上吊。這條曾經早就大明輝煌的驛路,最終也埋葬大明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韓信有勇有謀,具備稱雄天下的資本,可惜兩次絕佳的機會都沒抓住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公開搶劫三天,聯軍將軍直言:損失遠超圓明園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