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代洪武青花瓷現在的價值多少

明代洪武青花瓷現在的價值多少

明洪武青花瓷是漢族陶瓷藝術的珍品,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歷時30年。明代建國後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廠,成為明代景德鎮最早的官窯,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真正帶洪武官窯紀年款的瓷器實物。南京博物院曾於明故宮玉帶河遺址發現了青花雲紋殘盤和其他一些青花殘片,雖然是殘瓷,但從其製作的精細上判斷,應為洪武官窯器,南京和江西等地區則出土了大量民窯實物標本。總體來說,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繼承了元代風格。器型粗大,胎體厚重,青花色澤偏灰,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改變元代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

洪武青花瓷概念的產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宮遺址、20世紀80年代初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宮庫房遺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殘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關注。真正開始較系統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鎮珠山明初官窯遺址的科學發掘之後。隨著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殘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將一些傳世的洪武青花器與元青花和永樂青花區分開來,由是,人們才開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洪武青花瓷之所以珍貴,主要是其存世量過於稀少。在故宮舊藏可以認定的百餘件明初洪武瓷器中,青花瓷不過20餘件,近十幾年在拍場上露面的真正夠格的洪武青花瓷整器也是屈指可數的,社會上收藏的洪武青花瓷更是鮮見。其次,它是中國古陶瓷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是元青花與永宣青花之間重要的過渡類型,所以,洪武瓷尤其是青花瓷有著極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在拍賣會上和民間有時也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洪武青花瓷繼承了元代青花瓷的傳統,但工整有餘,變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盤、折腰碗為多;青花色澤偏灰,胎體厚重;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改變了元代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扁菊花紋使用較多,葫蘆葉的繪畫卻不如元代規矩。

明洪武青花「歲寒三友」圖玉---成交價:458萬成交日期:2016/04/24

明洪武青花雲龍紋大盤---------成交價:354萬成交日期:2016/01/17

明洪武青花纏枝菊花紋執壺-----成交價:334萬成交日期:2016/01/19

牧歸玉壺春-------------------成交價:184萬成交日期:2016/04/24

呂金泉吉祥童子青花瓷蓋罐-----成交價:572萬成交日期:2017/02/10

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執壺-------成交價:169萬成交日期:2016/02/12

閻平青花瓷油彩畫布-----------成交價:597萬成交日期:2017/04/27

洪武官窯青花主要使用含鐵量低、含錳量高且淘煉欠精的國產青料,呈色青中帶有灰色調,偏淺灰色,有部分鐵鏽斑深入胎骨,這是由於鈷料中含有金屬錳、鐵等雜質的緣故。一部分呈現淡藍色,色澤穩定,無暈散,色澤濃密處常能見到散布著一些小雜質點,反倒表現出青花的層次。還有一部分是淺淡色中含深藍點,有少量暈散。

在造型上多少繼承了元代樞府瓷古樸敦厚的風格,尤其是民窯器,如撇口盤、碗類,中部以下胎體逐漸厚重,有的與元瓷一樣,或者折腰,或者器心留有疊燒的墊餅痕迹。官窯器則有所創新,著意於擺脫元瓷厚重的風格,為秀美飄逸的永樂瓷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洪武青花不如元青花瓷豐富,大件器物較多,主要品種有特大型碗、大蓋罐、菱花口盞托、菱花口大盤、梨形壺、執壺、玉壺春瓶、瓜棱罐、石榴尊、高足杯、香爐等。

洪武青花瓷以繪製為主,輔以堆貼工藝。洪武青花瓷紋飾繪製布局疏朗,簡練流暢,改變了元代多層次布局,紋飾繁縟的特點,留有較多白地。官窯器的畫鳳多精細清秀,畫法工整,民窯器的則更加自然寫實且繪畫簡練豪放,創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筆點劃」。

徵集範圍:

中國書畫、名人信件

古代陶瓷、明清及宋元瓷器

竹木雜件、青銅佛像、錢幣郵品

名貴珠寶、玉器及名牌手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文玩 的精彩文章:

手裡有雞血石嗎?我們現在有買家急需購買
大耳朵紙幣可遇不可求 拍賣過百萬不是問題

TAG:文玩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