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女子一夜之間從白領到淪落街頭!風餐露宿卻羨煞旁人?這神秘的兩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兩年前的一天,
46歲的Jo Nemeth突然
從幹得好好的公司里辭職,
退掉租住了很久的房子,
註銷了銀行賬戶,
拎著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從城裡消失了……
再次見到她,
她正"窩居"在新州北部,
一個朋友的農場里。
她的新家和以前的比起來,
簡直天壤之別!
這間小屋由小貨車改造,
幾根木棍在屋外支起帳蓬,
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廚房,
Jo就在這裡洗菜做飯。
簡直是風餐露宿!
Jo怎麼會從一個體面白領
變得如此「落魄」?
是受了什麼刺激么?
心中的暗涌
事實上,Jo謀劃此事已經N年了。
表面看來,Jo和大家一樣,作為公司主管,每天認真工作,與同事相處融洽,自從與伴侶分手後,一手撫養起女兒,母女倆的小日子也過得挺溫馨。
可是私底下,工作的壓力早就讓她越來越喘不過氣了,應付房租和各種賬單的日子也永無止境。
再環顧四周,看到在這個充滿物慾的社會裡,人們看似熱鬧,實則疲憊到麻木,Jo倒吸一口涼氣……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總有一天,要改變些什麼。
她的內心深處住著一隻躁動的小怪獸,一下一下地撞擊著,就要衝出去。
終於,女兒21歲了,自立了,Jo 也有機會去過自己要想的生活了。
於是女兒前腳剛搬出去,Jo後腳就收拾行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遠離商業社會,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真正的生活,這就是Jo想要做的。
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成功,但是無論如何,如果不嘗試一次,她知道自己會抱憾終生。
兩年沒花一分錢
剛開始,有人把她稱為怪胎,有人說她是不務正業的懶蟲,可是面對攻擊,Jo已經學會了毫不在意,她把臉一揚:這兩年多來,我沒有從政府手裡拿過一分錢!我用勞動換來自己的生活。
更神奇的是,自從Jo搬離城市到現在,在近兩年半的日子裡,她沒有花過一分錢,而日子卻在簡單中開始浮起一層浪漫的色彩來。
她結交了不少新朋友,還引得媒體前來報道:
她在博客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心得,講述環保的必要性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心得,擁有了越來越多粉絲。
居然感覺小有成就啵!
她現在的快樂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現在,如果你認真地看看她的小屋,會發現許驚喜,她在生活中將資源最大化利用,不花費一分錢的小技巧,也可圈可點。
Jo的新家,全部由二手的,或可循環材料搭建。
小屋由廢舊的小貨車改造而成,裡面用舊織物裝飾,倒也溫馨滿滿。
屋外的帳篷下,地上鋪著從廢棄的木屋拆下來的木板,正好成為古樸的地面。
淘來一個舊洗手盆,搭起來,廚房像模像樣了。
用磚頭壘起小爐灶,用四周搜集的枯枝來生火煮食,時常香氣四溢。
Jo還用木板圍起了一個簡單的廁所,四周用以前自己收集的舊碎花布裝飾起來,馬桶則是直接用朋友淘汰的舊水桶改造而成,排泄廢物可用來做肥料。
水嘛,當然是搜集天然的雨水了,大自然的甘露,不必浪費,平時做飯洗澡啥的,夠用了。
電,則少不了太陽能板。這是當年,Jo決定逃離商業社會後,用自己的積蓄第一時間買的。一塊太陽能板就解決了用電問題,能為她的電腦、手機和屋裡的燈泡充電。
手機是怎麼來的?那是個聖誕節禮物,裡面已經包含了基本話費,Jo就留在身邊了。
至於wifi,蹭蹭朋友家的就搞定啦。
當年逃離商業社會時,Jo列了個清單,寫上一個人生活的必備,結果只有三樣:住宿、食物、衣物。
衣物是最容易的,以前的舊衣服每天換著穿,都根本穿不完,天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成天買買買?!
住的問題也解決了,其實沒有想像中難。現在就剩下食物了,Jo選擇全部用勞動換來。
她在農場里幫忙種植打理,刷牆裝修,換得許多新鮮的當季的蔬果甚至生活用品。
她還時常到咖啡店、超市等地方做免費幫工,換得各種美食。
需要到哪裡去,蹬個二手小三輪就出發了,勞動一天,載著各式各樣的食物回家。
遠離商業社會,度過了最初的不適,Jo發現自己丟掉的越多,心裡空出來的地方反而被越多的喜悅填滿。
那麼多曾經以為是烙印的東西,其實可以抹去,只要你願意。
收穫美好與幸福
她說她把生活所需降至最低,減少垃圾排放,這也是為社會貢獻自己力量的一種,比起以前看似忙碌實則空虛的生活,現在充實得很。
Jo在博客里分享不要浪費食物的理念:有規劃的買,全心投入地煮,不要浪費,好好貯存,自家種的最新鮮。
由於經常在不同的地方做幫工,Jo認識了不少朋友,大家開始對她不甚理解,有人甚至把她當成窮光蛋,要捐些錢給她,可是都被她挽拒了。
她每天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並接受了她的生活理念。
而最讓她感到自豪的,不僅是二年多來不必花一分錢就能生活的舒服自由,而且她還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在親朋好友身邊。
比如那次農場朋友的家人去世了,Jo忙前忙後地打點著一切,在他們最需要安慰的日子裡,她全心全意地陪伴照料,那種付出和奉獻,讓她心裡感到無比踏實。
不需擦昂貴的護膚品來保養,發自內心的笑容讓Jo顯得更年輕有活力了。
兩年多來,小屋被不斷改造,現在已經越來越完善,就像一個好玩的露營基地,
Before:
After:
時常有朋友登門造訪,小屋充滿人氣和歡聲笑語。
直到今天,Jo都慶幸自己兩年前做了那個看似瘋狂任性的決定,讓她收穫了太多的美好與快樂。
她並不期望希望每個人都過得這樣「艱苦」,這是她自己喜歡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
她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減少過多的消費,減少垃圾排放。
環保無小事,卻是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的。
〖★紐約妹子的斷舍離★〗
小編想起紐約一位妹子,就是從生活的每件小事開始,到最後成為一枚環保達人。
這就是她四年的垃圾,居然一個500ml的小玻璃瓶就全部搞定!
倒出來,只是一些標籤之類的小玩意。我們許多人一天的垃圾都不止這些吧?
這位妹子叫Lauren,她的環保理念非常簡單,拒絕過度消費和過度包裝。
平時購物,各種環保袋是標配,
買東西時隨時從袋子里拿出早已備好的罐子來裝,堅決不用一次性包裝。
每周三,她會把廚餘垃圾包好,拿到城中的回收站去,作堆肥用。
至於衣服嘛,這雖然是最好實踐的,其實也是最難堅持的喲?
妹子四年前下決定踐行環保生活以來,清點了一下自己的衣物,夠穿了!於是四年來,她沒有再買過一件新的!!
把僅有的衣服進行各種搭配,一樣造型感滿滿?
她甚至連買漢堡包也用自帶的小格子布來包,用完洗乾淨收好,連紙都省了。
問你服沒?
更讓人服氣的是,妹子的日常護理用品,如洗髮水、沐浴液、護膚品,甚至化妝品啥的,全都自製!
這下徹底服氣了?
〖★一家四口都是環保達人★〗
有人說,單身人士想控制買買買的慾望比較容易呀,如果是一大家子就不可能了吧。
看看以下這一家四口,恐怕又刷新你的三觀了。
這一家四口一年的垃圾,全在這個瓶子里,而且他們這樣堅持了十年!!
他們家裡,沒有什麼多餘的家居擺件,超簡單利落。
別說主卧了,
居然連兩個兒子的房間也可以保持的如此整潔,打理起來省時省力啊?
這一切,離不開女主人Bea Johnson的調教有方。
她也是個拒絕過度消費的環保人士,一切先從自己開始,嚴格要求。
生活中堅持只購買散裝食品,用自己的購物袋和玻璃罐來貯存,
衣物什麼的太多都是浪費,要買也去二手店淘,省錢又時時充滿驚喜。
Bea還把自己訓練成了百變造型師,幾件單品就能搭配出不同的造型。
自製護膚品啥的都是小case了,連女生的生理問題,她也用一個月亮杯搞定,清潔後還能重複使用?
太強大了!
生活如此簡單,Bea一家的生活品質卻提高了。
由於拋棄了九成繁瑣的東東,一家人反而省出更多金錢和時間四處旅遊。出個門不用糾結整理,拉了箱子就走了。
他們還會在旅行期間把房子短租出去,反正家裡夠簡單,沒什麼可太擔心的。回來搞搞衛生就可以了,這一來,還把旅費都給賺回來了。
這種理財大法,實在是讓人佩服!!
以下就是Bea 總結的5R生活原則,
Refuse:不買不需要的
Reduce:一定要買的減少購買量
Reused:買後要重複利用
Recycle:無法再利用後要回收
Rot:直到無法回收才埋起來或扔掉
〖★一家四口都是環保達人★〗
澳洲有一位女經濟學家,叫Rachael,她曾經嘗試一年內,除了日常必需品如食物、藥品等,不再購買其它不是必備的東西。
結果她發現這一年內,生活質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因為生活簡單了,而留出更多時間,也存下更多錢可以用在旅遊、運動、看電影等更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上。
她的經驗就是幾下幾點:
把錢花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和你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上。
整理好自己的銀行賬戶,制定出一份合理的日常消費計劃,杜絕過度消費。
發動身邊的家人朋友監督自己的消費計劃。
先把家裡的多餘食品和物品先用完再買新的。
用手裡的閑置舊物可嘗試與別人交換,或在網上銷售。
享受生活中免費的快樂,比如與親朋去公園散步,或野餐等等。
說到底,環保不是走極端,也不必委屈求全,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人人都可以哦,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收穫不少精彩呢。
文章來源:華人瞰世界
如果您對移民、留學、資產配置感興趣,可在公眾號後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復「意向國+稱呼+電話」,將由專業人員為您服務!


※澳洲很蠢,中國人很聰明?看完卻都沉默了…
※中國大媽到澳洲看兒子,行李箱被打開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
TAG:澳大利亞移民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