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軍西路軍敗給馬家軍重要原因:步兵打不過騎兵的現代翻版

紅軍西路軍敗給馬家軍重要原因:步兵打不過騎兵的現代翻版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極為悲壯的一幕: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2萬餘名指戰員千里遠征河西走廊,同盤踞西北的地方軍閥馬家軍展開了殊死拚殺。但因敵眾我寡,任務多變,環境惡劣,後援無濟,西路軍英勇奮戰,不斷消耗,最終在祁連山地區失敗。全軍21800餘人中,約1萬人戰死,約6000人被俘(其中3000餘人被馬家軍殺害),其餘大部失散,最後突出重圍成建制的只有420人。如此重大損失,在我軍歷史上極為罕見,這是何等艱苦壯烈的一曲革命悲歌!

50年後,西路軍總指揮、開國元帥徐向前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總結了西路軍失敗的歷史:「西路軍自始至終是奉中央軍委的命令、指示行動的。廣大指戰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披堅執銳,喋血奮戰,歷時近五個月之久,先後共消滅馬家軍2.5萬人,在戰略上起到了有力策應河東紅軍和友軍的作用,對爭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於西路軍的問題,是在特殊歷史環境中因各種主客觀原因交雜疊加而形成的一段極為複雜的戰爭往事。長期以來,對於西路軍的歷史存在很多分歧看法,甚至出現了非常激烈的意見交鋒。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一些水平較高的歷史軍事愛好者不斷努力,拂去了相當程度上的歷史蒙塵,釐清了西路軍失敗過程中的很多宏觀微觀問題,為還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真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此,筆者向他們表示敬意!

本文不求討論有關西路軍歷史的一些宏大戰略問題,主旨在於從戰術上試做淺析,以收管中窺豹之效,有助於讀者進一步了解這段悲壯故事。筆者在此提出一個觀點,西路軍在戰術上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演了歷史上步兵打不過騎兵的現代翻版。

西路軍是以紅四方面軍主力組成的,軍政委員會、總指揮部下轄3個軍和騎兵師、教導團、特務團、婦女獨立團等直屬隊及總部機關人員,共21800餘人。看著人數不少,但槍支彈藥卻少得可憐,炮兵更是沒有。其中紅30軍有7000人,槍3200支,平均每支槍子彈25發,這還是槍彈最多的一個軍級單位。紅5軍則銳減到3000餘人,槍1000餘支,平均每支槍子彈5發。騎兵師算是按比例裝備程度最高的,但只有200餘人馬槍支,平均每支槍子彈25發,對於遠程征戰可謂杯水車薪。而且西路軍架子搭得大,罈罈罐罐不少,機關、醫院、傷病員及勤雜人員佔到全軍員額的40%。由此可見,西路軍基本是由徒步步兵組成,沒有炮兵支援,戰鬥人員只超過全軍半數多點,彈藥給養極度缺乏,還拉家帶口,要完成遠征千里的戰略任務該是何其艱難困苦!

西路軍的主要對手馬家軍又是什麼樣呢?這是甘青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領導的地方軍事集團,正規軍轄9個旅24個團3萬餘人,另外還有甘青兩省地方民團9萬餘人,總兵力超過西路軍的5倍。馬家軍的裝備較為一般,除了步槍外,輕重機槍和輕型火炮數量不少,且彈藥充足,比紅軍那是強得多了。

下面就說到重點了。馬家軍在組織上具有特殊的聯繫紐帶,內部凝聚力極強,作戰風格野蠻驍勇、殘忍好殺,在對外征戰時悍不畏死,令一般對手膽寒心驚。馬家軍非常重視騎兵建設,編製有大量騎兵,士兵的射擊和刀術均經過嚴格訓練,並擅長刀槍並用、步騎雙用,其機動性和衝擊力在當時的國內軍隊中首屈一指。

在長達幾千年的冷兵器戰爭時代,騎兵一直佔據著戰場的統治中心地位,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力量。在無數次戰役中,騎兵特別是重裝騎兵如旋風一般發起衝鋒,勢不可擋地衝垮敵方陣線,踐踏敵人陣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可以說,在熱兵器時代到來之前,步兵基本上無法抵擋騎兵衝擊,除了特殊情況外,只能淪為被宰割的羔羊。

眾所周知,西路軍的前身紅四方面軍是我軍歷史上一支戰鬥力強勁的戰略力量,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取得了輝煌戰績。這支部隊從鄂豫皖一直打到川陝,擅長依託山地作戰,官兵健行如飛,練就了嫻熟的山地游擊戰和運動游擊戰相結合的戰術,打垮了一支又一支反動軍隊。山區就是紅軍的搖籃,哺育紅軍茁壯成長,越戰越強。

然而,西路軍遠征河西走廊,這裡地域開闊,到處是廣袤的戈壁灘,荒無人煙,視野極佳,不易隱蔽。雖有山區,但多地形平緩,植被稀薄,起不到在南方山區作戰那樣的有力周旋作用。因此,當紅軍在西北曠野上與馬家軍遭遇時,就處於了非常被動的局面。馬家軍機動迅速,常以騎兵集群發起衝鋒。恰恰紅軍沒有火炮,亦缺彈藥,又無隱蔽地形,難以遏阻敵人衝擊,往往被馬家軍衝破陣地,遭其瘋狂砍殺。步兵和騎兵肉搏,自然強弱分明,紅軍屢屢付出重大傷亡。前邊說過西路軍也有騎兵,但數量實在太少,起不到什麼抗衡作用。

而且馬家軍衝擊快,撤退也快,遠則射擊,近則刀砍,紅軍難以近身,打打不著,追追不上,更難以捕捉俘虜,即使有繳獲也往往是空槍,補充不了彈藥。此種場面輪番上演,紅軍的傷亡越來越大,戰鬥越打越難。更要命的是,西路軍沒有後援,只能依靠就地補給,偏偏所到之處地貧人稀,糧缺水苦,民情隔膜,當年創建紅色蘇區時的有利條件這裡一條皆無,作戰中又少繳獲,結果人員、武器、糧彈都是多耗少補,甚至有耗無補,力量不斷被削弱,直到兵敗祁連山。

西路軍陷於如此艱難險境,當然不只有戰術原因,更重要的是戰略上的原因,不過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話題。如前所述,西路軍以缺槍少彈的步兵迎戰裝備佔優的馬家軍騎兵,又無其他有利條件可以依託,就只能以血肉之軀硬擋騎射洪流衝擊,血漫河西,豈不偉哉,亦教訓深重!

回望80多年前的歷史往事,筆者眼前一直閃耀著徐向前元帥晚年的自責之語——「愧悔交加,余痛在心」「以慰先烈,以誡自己,以鑒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中越戰爭開打前,小平同志對解放軍有三個擔心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蒼龍」級潛艇有厲害之處,但也不可怕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