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側衛謝幕:淺析米格-29K對蘇-33戰機的逆襲

海側衛謝幕:淺析米格-29K對蘇-33戰機的逆襲

原標題:海側衛謝幕:淺析米格-29K對蘇-33戰機的逆襲



2012年,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使用新的米格-29K戰鬥機去替代舊的蘇-33,成為俄羅斯海軍新型艦載戰鬥機。這堪稱野鴨逆襲了白天鵝的消息,引發了諸多爭議與嘲諷。然而仔細分析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我們就不難理解俄羅斯人的選擇。


米格29的鳳凰涅槃


以蘇-27為首的側衛戰機家族


蘇-33所屬的「側衛」家族,是當今軍火市場上最暢銷的第3代重型戰鬥機。其機動性與大的驚人的航程,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有人覺得它們可以制霸天空,將統治全球空域多年的F-15比下去。



南聯盟的米格-29戰機 創造了被一架敵機同時擊落2架的記錄


米格-29則只是惡評如潮的「機場守護者」。除了擊落過塞斯納輕型飛機與阿富汗空軍的蘇-22攻擊機外,就只剩下一邊兒倒的被擊落和事故記錄。從中東國家到東非,再到戰事不斷的巴爾幹半島,米格-29都成為了美系戰機和側衛家族的獵物。德國空軍甚至把從東德人民軍那裡接收的米格-29,以1歐元的價格賤賣給了波蘭。這也讓很多人覺得,俄羅斯海軍的選擇是出於預算不足。


但如果我們細細品味米格-29的新生「支點」,則會發現俄羅斯的選擇並非只是貧窮帶來的無奈。



設計之初的米格-29隻是一款前線低配飛機


米格-29與蘇-27的定位不同,導致它在誕生之初就擁有不少的先天劣勢。米格-29隻是蘇聯空軍的「前線殲擊機」,追求的是低成本與高產量來與蘇-27形成高低搭配。其主要任務就是在前線機場附近執行短程防空任務。所以它的內部燃油量只有可憐的4365升。


米格-29戰機配備的RD-33渦扇發動機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研發進度,其飛控系統都還是過時的液壓機械飛控。搭載的N-019A雷達更是用著倒置卡塞格倫天線,不具備下視與超視距空戰能力。早期的RD-33渦扇發動機也因為工藝問題導致飛行時會冒出黑煙,容易造成發動機喘振釀成事故。



早期的米格-29飛行時經常會屁股冒黑煙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空軍從一系列戰爭表現看出了前線殲擊機只能給西方同行當靶子,所以拋棄了這一理念。隨後,脫離了束縛的米格-29,表現出了相當優秀的改進空間。



現在的米格-29系列已經進行了改頭換面式的更新


在最近的20年里,米格-29先後推出了10餘個改進型。推力矢量(TVC)、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都先後上陣,證明米格-29的機體也可以容納這些新銳的技術。通過一次次改進,米格-29K早已從當年那個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5噸的小飛蟲,蛻變成了一款最大起飛重量24噸的中型戰鬥機。



米格-29的掛載能力已經大大提升

首先,N010M「甲蟲」脈衝多普勒雷達的引入讓米格-29K擁有了超視距交戰能力。該雷達對雷達反射面積(RCS)5㎡的目標探測距離達120km,對驅逐艦與橋樑的探測距離分別為300km和120km。水平掃描角度也擴大到了±85°,俯仰角度為﹢56°/-40°。能夠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與其中4個交戰。


N010M「甲蟲」脈衝多普勒雷達


該型雷達還採用了模塊化設計,保證了後續可以升級為更先進的「甲蟲」AE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蘇-33老邁的N001型脈衝多普勒雷達對飛機的探測距離只有80-100km,追蹤距離也只有65km。交戰能力更是只能追蹤10個,攻擊2個。米格-29K所裝備的OLS-UE光電雷達(IRST)可以在水平±90°,俯仰-15°/+60°範圍內達到60km的探測距離。相比之下,蘇-33裝備的OEPS-27K型IRST只有±60°的水平視野。



大量新式電子設備的引入 讓米格29不再忌憚蘇27系列的空戰優勢


米格-29K不僅配備了俄羅斯設備,還積極吸取了西方技術成果。比如法國的「頂視」E型頭盔顯示/瞄準系統。這款頭盔的重量小於1.5kg,專為高G格鬥戰設計,擁有夜視能力與單眼20°的不俗視野。該系列同樣被「陣風」戰鬥機所採用。得益於這些火控系統的升級,米格-29K可以兼容俄羅斯新銳的RVV-AE中距空對空導彈(R-77M,北約代號AA-12)。該導彈最大射程110km,通過獨特的格柵尾翼設計可以做出高達12G的機動。



米格-29K 裝備的武器種類也多餘蘇-33系列


米格-29被提高的不僅僅是空戰能力,對空/對海能力也被大大強化。米格-29K能夠發射KAB-500系列制導炸彈、Kh-31/35反艦/反輻射導彈等對地/對海制導武器。而蘇-33在設計之初壓根沒有考慮到兼容精確制導炸彈。


今天的蘇-27系列依然以舊式的機械儀錶


雖然俄羅斯為蘇-33配備了SVP-24火控導航系統,提高了投擲無控炸彈的精度。但該系統也僅僅是讓它能在50-150米超低空高度,把炸彈的圓周誤差控制在10-15米。比KAB-500系列7米的精度還是有所差距。考慮到艦隊航空兵必須是能夠應付各種任務的多面手,那精確打擊能力更強的米格-29K無疑更加合適。



早期的米格-29就全部使用老式的機械儀錶


除此之外,米格-29K還引入了數字化的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與全新的導航系統,數據匯流排也達到了美國MIL-STD-1553B標準,跟歐洲的颱風戰鬥機基本相同。三個大型下視顯示器(HDD)也替代了雜亂的機械儀錶,與蘇-33的顯示系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米格-29比起蘇-33已經有很大提升,足以滿足基本的作戰需求。



新的米格-29系列都裝備了數字化的操控系統


滑躍之辯



在航母上準備起飛的米格-29K

米格-29K最引人注目的改進,還是體現在動力系統與全新設計的機身上。由於採用了全數控技術(FADEC)的RD-33MK渦扇發動機,不僅解決了RD-33系列的黑屁問題,將最大推力增加到了90kN。使用壽命增加到了4000小時,經濟性也有所提高。全新的機身也大量採用了複合材料。根據俄方數據,米格-29K正面RCS約為2㎡。由於增加了保形油箱,其最大航程也達到了2000km。


這些改進賦予了米格-29K最重要的提升。優異的艦上起降能力,也是能淘汰蘇-33的重要原因。



作為重型飛機 蘇-33的超重問題限制了自身作為艦載機的能力


側衛家族固然是俄羅斯最好的陸基戰鬥機,但庫茲涅佐夫級的滑躍跑道卻極大限制了它的潛力。蘇-33空重達到了19.6噸,而它在「庫茲涅佐夫」號第1起飛點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約26噸,載荷冗餘只有約6.7噸。哪怕只攜帶50%的燃油(約4.7噸)就重達24.3噸,只剩下大約2噸的外掛載荷用於掛載武器了。



體重問題讓蘇-33隻能裝備部分武器去執行短距離任務


在這種狀態下,即使是無外掛的蘇-33,它引以為傲的航程也要減半,從3000公里變成1500公里。雖然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從第3起降點起飛來獲得一定彌補,但那樣會佔據著陸區,在戰時無法經常使用。



印度海軍的測試表明 米格-29K可以全掛載起飛

輕巧的米格-29K則恰恰相反。它已經在跑道更短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上展現了全掛載起飛的能力。由上圖可以看到,這架米格-29K掛載了兩枚R-73格鬥導彈、兩枚Kh-29空對面導彈以及3個副油箱。假設兩個翼下副油箱為1150L,機腹副油箱為1500L,那其外掛載荷達到了大約4.5噸之多。再算上4.75噸的機內燃油,其總載荷達到了9.2噸!這才是它能夠逆襲「側衛」的法寶。



米格-29K是比蘇-33G更加稱職的俄式航母艦載機


除了滑躍跑道較短以外,俄式航母的碩大艦島與狹小機庫都讓飛機容量、操作空間很受影響。換裝空重僅11噸的米格-29K,則能緩解這個問題。連「維克拉瑪蒂亞」號狹小的機庫也能容納24架米格-29K。相對寬敞,且能夠裝載22架蘇-33的庫茲涅佐夫號,也會提升並擁有更富裕的甲板操作空間。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用米格-26K可以搭載更多飛機


優良傳統



開往敘利亞海域的俄羅斯航母編隊


除了「側衛」的明星光環與刻板印象外,質量問題和事故率也是米格-29K飽受批評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第一次跟隨「庫茲涅佐夫」號參戰就因為技術問題而損失了2架,導致船上就只剩下了1架米格-29KUB。如果我們回顧下蘇聯/俄羅斯艦載航空兵的發展史,會發現這對「戰鬥民族」來說壓根就不是問題。



俄羅斯海軍的米格-29K艦載機


實際上,這次連摔兩機的事故完全不怨可憐的米格-29K。第1架米格-29K在降落時,因阻攔索斷裂才衝出跑道。第2架墜毀的原因則頗具黑色幽默的意味。在前一架米格-29K拉斷攔阻索之後,艦長希望掩蓋事故,沒有讓另一架等待降落的米格-29K前往附近的陸基機場。而是讓它等待水兵們更換好攔阻索。最後,這架米格-29K因為燃油耗盡而墜毀在地中海。


再回顧下蘇-33的服役歷程,同樣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總產量才24架的蘇-33中有5架墜毀,造成2名飛行員遇難。其中就包括親手培育了整個俄羅斯海軍艦載航空兵、榮獲過俄羅斯英雄稱號的蒂莫爾?阿帕基茲海軍少將,他在2001年進行飛行表演時不幸遇難。



看似強大的蘇-33 實際上也有很高的墜毀率


如同之前提到的米格-29K事故一樣,蘇-33也同樣在2005年、2016年因兩次拉斷攔阻索而衝出甲板墜海。造成這種事故的根源可能是「庫茲涅佐夫」號上的液壓攔阻系統年代太久,本身設計也存在一定問題。



蘇聯海軍在70年代就有過容易墜毀的雅克-38飛機

更早的上世紀70年代,蘇聯第一代艦載戰鬥機雅克-38也創下了產量143架,墜毀38架的記錄。為自己贏得了「寡婦製造機」的美名。所以,墜機其實是俄羅斯海軍的正常表現罷了。



在F35的眼裡 米格29還是蘇33都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最後,在這個有多國開始裝備F-35B/C的時代里,米格-29K也好、「庫茲涅佐夫」號也罷,都已經不是算不上優秀。



更加笨重的蘇30系列就完全沒有登上俄式航母的希望了

如果側衛家族的蘇-35能夠衍生出艦載型,必然是一款比米格-29K更加優秀的戰鬥機。可惜龐大的身軀卻並不適合「庫茲涅佐夫」號這樣先天不足的俄式航母。米格-29K固然不夠強大,但它卻是俄羅斯海軍在當下的最佳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神臂弩:三手內亞武器成為大宋的鎮軍之寶
神秘的基督教聶斯脫利派 為何在古代東方發展迅猛?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