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盜墓都是舅甥、叔侄搭配,父子、兄弟搭配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為何盜墓都是舅甥、叔侄搭配,父子、兄弟搭配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盜墓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歷史最古老的行當,自有人類文明出現,盜墓也隨之相伴產生。在中國,盜墓行業更是形成了派別,發丘摸金,蔚為大觀。

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就是一部綿延不絕的盜墓史。從伍子胥開掘楚王墓,到曹操設立摸金校尉;從黃巢發掘武則天皇陵到孫殿英盜掘慈禧、乾隆陵墓,幾千年來,盜墓行為史不絕書。

上述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公開行為,原因各不相同。伍子胥挖墓是為了泄憤,曹操、黃巢、孫殿英盜墓更多是為了希圖墓中的財寶來籌措軍餉開支。

在民間,盜墓行為就更簡單了,基本上是為財而去。所以又有:三年不開市,開市吃三年的說法。盜墓的暴利與高回報,使得民間百姓趨之若鶩,並形成了以洛陽、長沙、東陽、淅川為首的四大盜墓組織。

魚有魚路,蝦有蝦路。民間盜墓行業也有許多行業潛規則,如果是在莊稼地盜墓,挖個盜洞,把東西取出來後,盜洞還要回填,不能影響農民耕種,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在民間盜墓行業還有個比較流行的江湖行規:親兄弟、父子不一起盜墓,但爺孫、堂兄弟、甥舅卻可以。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何在盜墓這個行業就不行了呢?

原來在盜墓行業,真正的盜墓世家很少,靠甥舅關係的傳承較為普遍,另一種是同村鄰居、本家叔伯教授下一代技術也常見。舅舅與外甥、爺爺和孫子、叔叔和侄子這種搭配關係,一是可以避免分贓不均,不會出現黑吃黑的情況。

二是一旦不幸發生意外,如果是父子、兄弟關係,一方遇到危險,另一方必定會奮不顧身施救,很有可能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發生。如果是甥舅、叔侄則會冷靜分析險情,做出正確選擇,可以保證至少一個人全身而退。

還有一種說法帶著點迷信色彩,認為有救(舅)有生(甥),甥舅搭配起到了一個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同去同回,也算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拜見溥儀:小鬼子欺侮你 , 咱老張治他們,真夠霸氣!
郭沫若費盡心思想挖掘武則天陵墓,周總理回復九個字,讓他遺憾終生!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