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吳昌碩「竹趣園丁」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吳昌碩「竹趣園丁」

提起清末民初的篆刻藝術,有一個人是肯定繞不過去的,他就是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生於浙江孝豐縣鄣吳村,1927年逝世於上海閘北,享年84歲,吳昌碩氣質雅貴淳樸(很矛盾),我們知道他是個矮個子,早年梳個道士髻,身材無論如何也不能算偉岸,他的長相也不俊朗,我們可以看一下早年上海畫家任伯年給他畫的《酸寒尉》像中的吳昌碩,如圖:

(《酸寒尉》像中的吳昌碩)

顯然,吳昌碩甚至算是長得丑的,但藝術家大多勝在氣質,文人雅集之時,一個藝術家的人品、學識、才情、修養似乎都凝含在不顯眼的相貌之下,如果我們放一張大藝術家們的合影,人群中的吳昌碩或者不那麼顯眼,但誰又能忽略他獨特的身影呢?

(吳昌碩與西泠印社社員在小龍泓洞前的合影)

吳昌碩的的詩、書、畫、印一經與其人生體驗(具體可見以前文章對他的生平的介紹)、才藝結合和靈性感悟,全部生髮為傑出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真氣彌滿,蒼古奇肆,雄健厚朴,獨具「氣鼓神通,佛在其中」的自在氣象。他在他所處的年代,領導藝壇,名震南北,成為近代書畫篆刻藝術的開派大宗師,吳昌碩的篆刻,更是他所有藝術作品中最擅長者,長期風靡海內外,後世以之為師者甚眾,今天我們就來看吳昌碩大師的一方朱文印「竹趣園丁」,具體如圖:

(吳昌碩和他的竹趣園丁)

1、疏密有致、呼應有序,團結活潑的章法。這方印顯然採用的是斜角呼應的大章法,這取決於四字天然的疏密關係,竹與丁天然字形疏散,圓與趣天然字形繁密,四字被安排成了對角呼應章法,如圖:

(四個字的對角呼應)

在斜角呼應的大章法之下,又伴隨有疏密對比,甚至「圓」字的中部口處的留白,也在「趣」字的右下進行了留白呼應。

另外,全印中的四個字是互相照應的,「竹」字左邊與「圓」字相依靠,下部又伸入「趣」字地盤,「丁」字或顯孤單,但頂部與圓字相接,找到依託,右部又以「趣」字「走」部的一處殘缺給丁字讓出了余勢走位。四字無一字無照應,無一字顯孤單(思考一下:如果是白文印,丁字是不是可以與園字脫離聯繫,為什麼?),吳昌碩曾經給他的弟子諸樂三說章法的奧秘:「全印不管一字或數字,均應使之團結一氣,如同一家人則可。」我們再看一下這方印的放大圖:

(竹趣園丁)

吳東邁在《吳昌碩》一書中也提到過吳昌碩對章法的見解,基本是上一句話的註解:「刻印猶如造屋,在奏也之前,必須做到全屋在胸,預先打好完整的圖樣,何處為廳堂,何處為側屋,何處開門,何處啟窗,應當一一作恰當的部署,達到無可移易的境地,才可以動手建造,否則傾欹草率,顧此失彼,就難以結構成完美的房屋。」這一方印,顯然是團結一氣如同一家人的典範。印的任何一處,都是大師苦心經營的結果。

2、方圓兼濟,審美協調。吳昌碩曾經說過:「夫刻印本不難。而難於字體之純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圓之互異」(《耦花庵印譜》序言)。顯然,在吳昌碩眼裡,注意方圓互異是極重要的,吳昌碩自己的作品中,方圓互異一定是其調動審美的主要手段,在這一方印里,「園」字上方下圓,「趣」字方圓並用,「竹」與「丁」方意用筆,圓意作形,四字幾乎無一字不方圓兼濟,在方與圓的對比中產生多組審美組合,大大豐富了這方印的欣賞內涵。

(吳昌碩的印石)

3、借邊與黏邊。這一點是吳昌碩最大的印學貢獻,儘管早期的元朱文印里也有借邊黏邊的創作方法,但如吳昌碩一樣把借邊黏邊用到這種極致的藝術效果的,吳昌碩當屬第一人。在這一方印里,「竹」字三處黏邊,「趣」字「又」部直接借邊,「園」字上部借邊,左部黏邊,「丁」字無所黏無所借時,以粗線條濃重的兩筆書寫構成邊框,這濃重邊框的兩筆構成了左下角印面與其他三個印角的平衡,保證了這方印的印章屬性。如圖:

(借邊與黏邊)

細微之處的巧妙還有如黑箭頭所指處「園」字黏邊處,為了保證筆畫效果,吳大師把邊處理掉了一點,給文字「園」左邊留出一絲空地,使之不感憋悶。而印的底邊,吳大師在中鋒純正的一筆底邊上輕敲了兩處,形成了毛筆書寫在宣紙上的效果一樣的筆畫,筆意濃重。

(吳昌碩的畫)

4、當然還有制印如畫。吳昌碩是位大畫家,雖然學畫晚,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海派畫家領袖。因此,他的印章必然有受到繪畫的影響,除了章法的疏密之外,這方印也還有意象之美,比如「竹」字,吳大師處理成了像是兩個人手拉手的樣子,而「丁」字的圓形處理,又似遠處不大不小的圓形拱門,而「園」與「趣」處的密集筆畫像是鳳尾森森的竹林和園林圍牆,兩個手拉手的人要穿過竹林才能走到拱門處,而竹林與圍牆並不全部堵塞,在「園」字處,吳大師開了窗,又如同圍牆上開的風景窗。讓人能看到遠方的門。一方印如一幅畫,越看越有意思,真真有「趣」。

(【布丁讀印】之19,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關於這兩句詩,李白真的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了嗎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