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宇宙中存在同樣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的幾率有多大

宇宙中存在同樣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的幾率有多大

地球的壽命是有限的,太陽的壽命也是有限的,我們必須要保證人類的興旺,其實光看銀河系,就有數不盡的太陽系,可以想一下,我們這種生活中宇宙偏僻的地方都有生命,更何況別的地方呢?

其實尋找第二家園,或者說第二地球,一直以來除了是科學上的探索之外,也是人類未雨綢繆的一種表現。

從科學探索而言,如果人類通過自己的星際旅行,能夠發現第二地球,適合人類居住,從某種意義上,人類的科學已經進展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可以用來檢驗人類的科技究竟處於怎樣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現在人類對於地球的破壞已經到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地步,雖然時時刻刻在強調保護,但是保護的速度依然不能趕得上破壞的速度,這就導致了雖然現在地球還是人類的家園,但是經過幾百年,上千年,地球還能不能適合人類居住,就變成了一個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尋找第二地球也變成了一個比較迫切的事情。

在目前已發現的大約3700個系外行星中,大約有50個可能是宜居行星,其中與地球大小相當的潛在宜居行星有22個。

第二地球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水、陽光、適宜的溫度、食物來源、能源、創造生態系統或適應已有生態系統的能力。

當然,在大自然的安排下,所有條件都符合的行星,大概和地球差不多。宇宙雖然很大,但是近似地球的此類星球相對來說便不可能會很多,而且距離相當遙遠。

在這些已確定的系外行星中,確實存在一些與地球類似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首當其衝的必須是比鄰星b。2016年8月,歐南台宣布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顆處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即比鄰星b。

格利澤667Cc是2011年發現於紅矮星格利澤667C附近的一顆系外行星,離我們只有約22光年。它是通過徑向速度法被發現的,質量約為地球的2-3倍,公轉周期為28天,也處於宜居帶內。

開普勒438b是著名的超級地球,距離地球約470光年。開普勒438b的大小與地球相近,半徑只比地球大12%,公轉周期為35天,且處於宜居帶,是地球相似性指數(ESI)最高的行星之一。

文章來源:菜葉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有的六角恐龍,看起來簡直就是翻版的中國龍
西藏究竟有怎樣的神奇力量吸引著人們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