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尼海嘯警告混亂招外界抨擊,科學家稱海嘯「出乎意料」情有可原

印尼海嘯警告混亂招外界抨擊,科學家稱海嘯「出乎意料」情有可原

據外媒報道,印尼蘇拉威西省在28日下午發生7.5級地震,隨後引發大規模海嘯襲擊了首府帕魯(Palu)地區。目前已有384死、540傷(傷亡預計會持續上升)。

據悉,當時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在地震後曾發布海嘯預警,但34分鐘後便解除了警報。因此外界對當地氣象部門混亂的海嘯警告紛紛進行抨擊,但據科學家分析指出,這次印尼地震的海嘯其實成因相當特殊,相當的出人意料,當局未能準確預測也情有可原,可能與印尼複雜的地形構造有關。

首先海嘯怎麼來的呢?

經過科學界對海嘯成因進行詳細的研究,總結有2個因素:「天上」和「地下」兩個外力造成。

「天上」指的是小行星、大隕石撞地球或者出現山崩等不定期外力因素;「地下」就是各大板塊碰撞,導致海床猛力上抬,從而大量的水往上抬,即是地震引發海嘯。

《國家地理雜誌》指出,這次印尼地震會產生海嘯,其實是相當罕見的現象,根據觀測到的數據顯示,這次印尼地震是由「轉形斷層」(strike-slip fault)產生,但通常「轉形斷層」由於板塊以水平方向活動,對水位變化的影響較小,並不會產生海嘯(海嘯一般由地殼垂直活動引起,因活動產生的推力會掀起巨浪)。

牛津大學科學家甘伯特(Baptiste Gombert)也表示「這相當出人意料」,他認為這可能與印尼極其複雜的地形構造有關,不同類型的斷層像蜘蛛網一樣錯綜複雜地分布,讓海嘯成因更加複雜,儘管這次地震斷層的些微垂直活動也可能生成海嘯,但如果只有這個因素,不太足以構成約5米高的海嘯高度。

印度尼西亞險峻的地理位置

英國康柯德大學(Concord University)的火山學家克里埔那(Janine Krippner)則說,這次海嘯的高度也有可能是因為海水湧入較狹窄的海灣之後,海浪高度被放大,才會高達5米。

有科學家曾預測,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整個就處在印度洋版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點上,而且印尼近幾年來出現頻繁的地震導致斷層出現新的變化,表明版塊運動繼續加劇,未來極易可能發生大地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史前硬骨魚之王,重達45噸,BBC曾為它放了大大的「衛星」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