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位維吾爾族校長的疑惑:我們不能一起吃飯嗎?

一位維吾爾族校長的疑惑:我們不能一起吃飯嗎?

一位維吾爾族校長的肺腑之言:用國家通用語言照亮未來,突破宗教極端主義的束縛!

我叫亞森·阿布都克熱木,現任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中學黨支部副書記、校長。1976年,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我的父親是51團的普通工人,我的哥哥、姐姐從小就在漢語學校就讀,從小接受國家通用語教育。爸爸當時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中國人不會國家通用語是恥辱、是愚昧!」我真佩服爸爸的英明。等我到了入學的年紀,父親也想把我送到漢語學校,因當時漢語學校規模較小,不能滿足許多想到到漢語學校就讀學生的需求,後來我轉入巴楚縣第二小學(巴楚縣二小當時是巴楚縣唯一的民漢合校)就讀。父親安排我在哥哥家住宿,當時哥哥家住在巴楚縣電視台附近,整條街幾乎都是漢族居民,當時班級里也有很多漢族同學,我們在學校一起上學,放學後還在一起玩,玩得晚了就在漢族同學家裡吃晚飯,逢年過節還要跑過去拜年,吃點心,左鄰右舍不分你我,不分民族,其樂融融,那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餐食是否清真。就這樣,我和漢族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知不覺中,我的國家通用語水平也在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

高考時,我順利考上了新疆大學生物系。期間,所有課程都是國家通用語教材、國家通用語授課,這為我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業後,我回到家鄉喀什巴楚,完成了兒時夢想,成為恰爾巴格鄉中學的一名生物老師。當時教育局急需翻譯,但是會說國家通用語的老師很少,大部分老師都只能簡單地說幾句,我參加工作不到6個月,就被臨時借到教育局當翻譯,在工作當中我的國家通用語水平又進一步得到加強。

在黨和政府的多年的教育和培養下,我從一名普通教師成為學校管理人員,先後在縣一中任副校長、多來提巴格鄉中學任校長,多次參加各級校長崗位培訓。2018年3月,我又非常榮幸地到上海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滬喀影子校長培訓。實習地點在上海的崇明島,那裡幾乎沒有清真餐廳,舉辦方讓我們和東門中學內高班的學生一起吃飯。我居住的地方離學校40公里,因沒有公交車,每次因為吃飯往返非常不方便。培訓開始了半個月,我忍不住去找校長,「校長,我們不能一起吃飯嗎?」校長抱歉地說「真是不好意思,不是我不想和你一起吃飯,只是這裡沒有清真餐廳。」我這才知道原因,笑著解釋道「我不是穆斯林,我沒有清真不清真的忌諱,吃豬肉也沒關係的!」校長不可思議地看著我問「真的嗎?」「當然。」我笑著回答。吃飯時,我告訴他,我是學生物專業的,從專業的角度看,其實不管是牛肉、羊肉、還是豬肉,其基本成分大體相同,有水、無機鹽、蛋白質、脂肪等,不存在哪個是「污物」的區別,牛羊肉可以吃,豬肉也同樣可以吃!從那以後,我們每天都在漢餐廳一起吃飯。我們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多,對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到培訓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變成了好兄弟,難捨難分,雙方都很期待下次的相見。

回到學校後,我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看到我的學生們在我離開的三個月時間內,國家通用語水平快速提高。我在欣慰的同時,也感到同內地教育相比,我們的路還很長,差距也很大,我越發感到身為校長,肩上責任的重大。我不斷地思考,怎麼做才能解決我們幹部群眾的思想問題,卸掉枷鎖和包袱,輕裝上陣,更好更快地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大力推行國家通用語教育,移風易俗,提高民族素質,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囑託。

直到今年8月末,我讀了玉蘇甫·熱西提同志寫的《朋友,你不必專門為我找清真餐廳》這篇文章,我感同身受。我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擺脫宗教極端思想思想的桎梏呢?

要說信仰,作為中國人,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少數民族幹部,我和全國八千多萬黨員一樣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心裡裝滿著對黨、對組織的感激之情。黨和國家對南疆四地州實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以教育為例,國家對南疆實施15年義務教育, 「照亮」了南疆各族學子的上學路。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里,手捧著嶄新的教科書,吃著營養的飯菜,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溫暖的教室和宿舍。而這一切都是國家免費提供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黨給了我們如此大的恩情,我們理當用實際行動來回報。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當前最大的職責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學好國家通用語,為樹牢「五個認同」奠定紮實基礎,進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崇尚科學、擺脫愚昧,長大後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提高學生的國家通用語水平,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南疆地區迎來了一大批新聘教師。這些老師,大部分是年輕的80、90後。別看他們年紀輕,卻有著極強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以我校為例,在過去的一年裡,由於新聘老師國家通用語能力強,成為了國家通用語教學的主力軍。部分教師每周要上三四十節課,他們不抱怨,不喊累。想盡各種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他們都大加讚賞。他們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時不時聽到新聘老師在給學生講外面的故事,學生們聽得認真,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嚮往,也想出去看看,這時候老師們話鋒一轉,那就好好學習吧!我不禁感嘆年輕老師們教育學生很在行。難怪學生們喜歡這些老師,也難怪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越來越強。這些新聘老師,沒有因為教授的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學生而怠慢,反而更有耐心,更細緻。

年輕的新聘老師都有這樣的精神,難道我們還要爭論民族不同,還要要求漢族老師和我們吃飯必須去清真餐廳?為了表達我對新同行的佩服和敬意,我帶領校新聘老師到漢餐廳吃了飯。大家在餐桌上說說笑笑,氣氛輕鬆愉快,感覺我們也不再是領導和下屬的關係,沒有了距離感,更像是朋友相聚。隨後,又有幾位本校的維吾爾族老師請新聘老師到漢餐廳吃了飯。隨著彼此了解程度的加深,老師們之間的關係變了更加融洽了。對學校進一步推進國家通用語教學,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我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我最真實的想法。我希望更多和我一樣的維吾爾族兄弟姐妹們站出來,向那些妄圖以宗教之名破壞民族團結的邪惡分子發聲亮劍。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無比驕傲。我是維吾爾族,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和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一樣有著一顆愛國愛黨的心。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黨員領導幹部,我要積極引導全校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決不允許民族分裂主義打著民族宗教旗號鼓吹分裂思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堅決同「三股勢力」作殊死鬥爭,堅決把「兩面人」清除乾淨。我身為學校的校長,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大力推行國家通用語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國家通用語水平;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而不懈奮鬥。」

我們有著不同的面容,卻有著相同的名字(中國人);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卻有著相同的文化(中華文化);我們有不同的工作,卻有著相同的夢想(中國夢)。我們為相同的名字自豪,為相同的文化驕傲,為相同的夢想奮進。相信巴楚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來源:疆還是勞道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去哪玩 的精彩文章:

去西藏旅遊不要輕易洗澡,特別是女性!為什麼會這樣說?
去西藏旅遊,為什麼一些驢友會提醒「身體再臟也不要洗澡」?

TAG:旅行去哪玩 |